车辆纵梁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1523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纵梁和汽车。车辆纵梁,包括:固定纵梁,固定纵梁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纳腔;活动纵梁,活动纵梁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处,且活动纵梁可由固定纵梁的第一端向外伸出;驱动部,驱动部与活动纵梁驱动连接;用于将固定纵梁与活动纵梁锁止或解锁的锁止部,锁止部设置在固定纵梁上;控制部,控制部与驱动部、锁止部均连接;图像采集部,图像采集部与控制部连接根据图像信息以控制锁止部解锁或锁止。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发生碰撞时行人受伤严重、车辆维修费用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纵梁和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纵梁和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每天都有很多人加入到驾驶员行列,但驾驶水平有高有低,随之出现的是交通事故量的逐年上升。当车辆发生中低速碰撞事故时,如果碰撞时撞上的是行人,则行人可能会受到伤害;如果撞上的是固定的障碍物,则车辆纵梁可能会发生严重变形。当车辆发生高速碰撞事故时,无论被撞的是行人还是固定障碍物,车辆与行人都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不论高速碰撞还是中低速碰撞,产生的后果都是增加行人受伤风险和车辆的维修成本。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车辆纵梁前段设置可变形的吸能盒,中低速碰撞时,通过吸能盒的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一旦发生碰撞事故就要更换吸能盒,增加维修成本。在另一个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前塑料保险杠和强防撞梁之间填充吸能材料的方式降低车辆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伤害的风险。但对于目前市面上的MPV类乘用车,前塑料保险杠与车辆纵梁之间的空间极小,即便布置该吸能组件,发生碰撞事故时,也不会有很好的吸能效果,对行人保护作用也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纵梁和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发生碰撞时行人受伤严重、车辆维修费用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纵梁,包括:固定纵梁,固定纵梁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纳腔;活动纵梁,活动纵梁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处,且活动纵梁可由固定纵梁的第一端向外伸出;驱动部,驱动部与活动纵梁驱动连接;用于将固定纵梁与活动纵梁锁止或解锁的锁止部,锁止部设置在固定纵梁上;控制部,控制部与驱动部、锁止部均连接;图像采集部,图像采集部与控制部连接根据图像信息以控制锁止部解锁或锁止。进一步地,当图像采集部采集到碰撞对象为人时,控制部控制锁止部解锁、驱动部将活动纵梁向固定纵梁内收回,当图像采集部采集到碰撞对象为物时,控制部控制锁止部保持锁止状态或解锁。进一步地,车辆纵梁还包括测距传感器和测速传感器,测速传感器和测距传感器均与控制部电连接,当测速传感器检测车辆处于高速运动状态时,若图像采集部采集到碰撞对象为人时,控制部控制锁止部解锁、驱动部将活动纵梁向固定纵梁内收回,若图像采集部采集到碰撞对象为物时,控制部控制锁止部保持锁止状态;当测速传感器检测车辆处于中低速运动状态时,若图像采集部采集到碰撞对象为人或物时,控制部控制锁止部解锁、驱动部将活动纵梁向固定纵梁内收回。进一步地,车辆纵梁还包括电源,电源给控制部、驱动部和锁止部供电。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拉线电机,拉线电机设置在固定纵梁内;拉线,拉线绕过拉线电机后,拉线的两端与活动纵梁连接。进一步地,拉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活动纵梁伸入容纳腔内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挂钩,第一段的第一端与第一挂钩连接,第一段的第二端与拉线电机连接;活动纵梁伸入容纳腔内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挂钩,第二段的第一端与拉线电机连接,第二段的第二端由固定纵梁的侧壁上的避让孔伸出后与第二挂钩连接。进一步地,车辆纵梁还包括:第一滑轮,第一滑轮设置在固定纵梁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并对应避让孔设置;第二滑轮,第二滑轮设置在固定纵梁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并位于固定纵梁的第一端,第二段绕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进一步地,固定纵梁的侧壁具有第一锁止孔,活动纵梁的侧壁具有第二锁止孔,锁止部包括:电机导轨,电机导轨垂直于固定纵梁的长度方向与固定纵梁连接;锁止电机,锁止电机沿电机导轨滑动;锁止杆,锁止杆与锁止电机驱动连接,当锁止杆穿过第一锁止孔和第二锁止孔时,固定纵梁与活动纵梁锁止。进一步地,锁止部还包括:与第一锁止孔同轴设置的第一锁止环,第一锁止环设置在固定纵梁的外表面上;与第二锁止孔同轴设置的第二锁止环,第二锁止环设置在活动纵梁的内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辆;设置在车辆内的车辆纵梁,车辆纵梁是上述的车辆纵梁。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固定纵梁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纳腔,活动纵梁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处,且活动纵梁可由固定纵梁的第一端向外伸出,驱动部与活动纵梁驱动连接,锁止部设置在固定纵梁上用于将固定纵梁与活动纵梁锁止或解锁,控制部与驱动部、锁止部、图像采集部均连接,用于根据图像采集部采集到的图像信号,对驱动部和锁止部发送动作指令。通过对图像采集部采集到的图像信号进行分析,作为控制锁止部动作的依据,从而既有利于提高驾驶者的人身安全,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行人的安全,提高了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性。当图像采集部采集到碰撞对象为人时,控制部控制锁止部解锁、驱动部将活动纵梁向固定纵梁内收回,这样,当车辆高速撞到人时,通过活动纵梁的回缩,能够有效降低车辆对人的伤害,提高人员生还几率。当图像采集部采集到碰撞对象为物时,控制部控制锁止部保持锁止状态或解锁。当锁止部保持锁止状态时,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车辆内驾驶员的安全性;而当锁止部解锁后,活动纵梁回收,有利于保证碰撞后车辆纵梁的完整性,降低了维修的风险,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车辆纵梁的各部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车辆纵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图2中的锁止部、固定纵梁和活动纵梁处于锁止状态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固定纵梁;11、容纳腔;12、第一滑轮;13、第二滑轮;20、活动纵梁;21、第一挂钩;22、第二挂钩;31、拉线电机;32、第一段;33、第二段;40、锁止部;41、电机导轨;42、锁止电机;43、锁止杆;44、第一锁止环;45、第二锁止环;50、控制部;60、图像采集部;70、测距传感器;80、测速传感器;90、电源。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发生碰撞时行人受伤严重、车辆维修费用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纵梁及安装该车辆纵梁的汽车。如图1至图3所示,车辆纵梁包括固定纵梁10、活动纵梁20、驱动部、控制部50、图像采集部60和用于将固定纵梁10与活动纵梁20锁止或解锁的锁止部40,固定纵梁1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纳腔11;活动纵梁20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11处,且活动纵梁20可由固定纵梁10的第一端向外伸出;驱动部与活动纵梁20驱动连接;锁止部40设置在固定纵梁10上;控制部50与驱动部、锁止部40均连接;图像采集部60与控制部50连接根据图像信息以控制锁止部40解锁或锁止。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图像采集部采集到的图像信号进行分析,作为控制锁止部动作的依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纵梁和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纵梁(10),所述固定纵梁(1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纳腔(11);活动纵梁(20),所述活动纵梁(2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处,且所述活动纵梁(20)可由所述固定纵梁(10)的第一端向外伸出;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活动纵梁(20)驱动连接;用于将所述固定纵梁(10)与所述活动纵梁(20)锁止或解锁的锁止部(40),所述锁止部(40)设置在所述固定纵梁(10)上;控制部(50),所述控制部(50)与所述驱动部、所述锁止部(40)均连接;图像采集部(60),所述图像采集部(60)与所述控制部(50)连接根据图像信息以控制所述锁止部(40)解锁或锁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纵梁(10),所述固定纵梁(1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纳腔(11);活动纵梁(20),所述活动纵梁(2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处,且所述活动纵梁(20)可由所述固定纵梁(10)的第一端向外伸出;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活动纵梁(20)驱动连接;用于将所述固定纵梁(10)与所述活动纵梁(20)锁止或解锁的锁止部(40),所述锁止部(40)设置在所述固定纵梁(10)上;控制部(50),所述控制部(50)与所述驱动部、所述锁止部(40)均连接;图像采集部(60),所述图像采集部(60)与所述控制部(50)连接根据图像信息以控制所述锁止部(40)解锁或锁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纵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图像采集部(60)采集到碰撞对象为人时,所述控制部(50)控制所述锁止部(40)解锁、所述驱动部将所述活动纵梁(20)向所述固定纵梁(10)内收回;当所述图像采集部(60)采集到碰撞对象为物时,所述控制部(50)控制所述锁止部(40)保持锁止状态或解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纵梁还包括测距传感器(70)和测速传感器(80),所述测速传感器(80)和所述测距传感器(70)均与所述控制部(50)电连接,当所述测速传感器(80)检测车辆处于高速运动状态时,若所述图像采集部(60)采集到碰撞对象为人时,所述控制部(50)控制所述锁止部(40)解锁、所述驱动部将所述活动纵梁(20)向所述固定纵梁(10)内收回,若所述图像采集部(60)采集到碰撞对象为物时,所述控制部(50)控制所述锁止部(40)保持锁止状态;当所述测速传感器(80)检测所述车辆处于中低速运动状态时,若所述图像采集部(60)采集到碰撞对象为人或物时,所述控制部(50)控制所述锁止部(40)解锁、所述驱动部将所述活动纵梁(20)向所述固定纵梁(10)内收回。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纵梁还包括电源(90),所述电源(90)给所述控制部(50)、所述驱动部和所述锁止部(40)供电。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拉线电机(31),所述拉线电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三峡杨帆类成立郎志奎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