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选择电路、充电桩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41463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选择电路、充电桩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选择电路,包括:信号触头,控制单元,开关,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所述信号触头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的第二端包括三个触点,每个所述触点分别连接前述三条支路各自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二端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每个充电桩可以通过导通不同的支路,使得控制单元能够根据不同的信号来分配不同的充电功率,进而使用该充电功率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因此使得充电站的额定总功率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充电站利用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选择电路、充电桩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功率选择电路、充电桩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可利用能源越来越少,可持续利用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电能作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具有较低的环境污染,同时可以较好的解决化石能源短缺的问题,成为传统汽车的替代品。随着电动汽车的使用,如何保障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成为研究的焦点。为了方便电动汽车可以充电,现阶段通过在停车场,公路旁等便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地方设置有充电站。每个充电站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充电桩,每个充电桩上配置有至少一个充电枪,电动汽车通过连接充电枪,为车内的电池进行充电。然而,为了节约成本,现有技术中,每个充电站的额定总功率会小于所有充电桩额定功率的总和,这样会造成某个充电桩的实际功率低于车辆充电的最小功率而无法为车辆充电,造成充电站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选择电路、充电桩及方法,实现了提高充电站利用率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选择电路,应用于充电桩内,包括:信号触头;控制单元;开关;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所述信号触头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的第二端包括三个触点,每个所述触点分别连接前述三条支路各自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二端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地,上述电路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采样管脚;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二端均连接所述采样管脚。进一步地,上述电路中,所述触点包括:第一触点;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触点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悬空或接地。进一步地,上述电路中,所述触点包括:第二触点;所述第二支路包括:二极管;所述第二触点位于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触点连接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采样管脚。进一步地,上述电路中,所述触点包括:第三触点;所述第三触点位于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采样管脚。进一步地,上述电路中,所述控制单元为微控制单元控制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功率选择电路。进一步地,上述充电桩中,还包括:充电枪;所述信号触头设置在所述充电枪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选择方法,应用于上述充电桩中,包括:当信号触头连接电动汽车时,根据所述充电触头所在的充电桩的当前充电功率和所述电动汽车的状态,确定开关导通的支路;根据所述导通的支路,确定控制单元的输出功率;根据所述输出功率向所述电动汽车输出电能。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充电触头所在的充电桩的当前充电功率和所述电动汽车的状态,确定开关导通的支路,包括:当所述电动汽车为不充电状态时,通过开关导通第一支路;以及,当所述电动汽车为准备充电状态且所述充电桩的当前充电功率小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时,通过开关导通第二支路;以及,当所述电动汽车为准备充电状态且所述充电桩的当前功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时,通过开关导通第三支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选择电路、充电桩及方法,包括信号触头、控制单元、开关、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其中,信号触头连接开关的第一端,开关的第二端包括三个触点,每条支路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一个触点,使得开关的第一端通过接触不同的触点能够导通不同的支路,第二支路的第二端和第三支路的第二端均连接控制单元,实现了每个充电桩可以通过导通不同的支路,使得控制单元能够根据不同的信号来分配不同的充电功率,进而使用该充电功率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因此使得充电站的额定总功率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充电站利用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选择电路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实施例的场景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选择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应当理解,尽管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XXX,但这些XXX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XXX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XXX也可以被称为第二XXX,类似地,第二XXX也可以被称为第一XXX。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功率选择电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功率选择电路,包括:信号触头、控制单元、开关K、第一支路1、第二支路2、第三支路3。其中,信号触头连接开关K的第一端,开关K的第二端包括三个触点,每个触点分别连接前述三条支路各自的第一端,可以理解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每个触点连接一条支路的第一端,触点与支路之间为一对一的连接关系。第二支路2的第二端和第三支路3的第二端均连接控制单元。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控制单元包括:采样管脚(图中未示出),采样管脚用于连接各条支路,以及通过采样管脚来采集信号触头的信号。由于连接的支路不同,因此采样管脚采集到的信号也会不相同。进而控制单元会根据采样管脚采集到的信号来控制交流接触器(图中未示出)的导通状态。具体体现在,第二支路2的第二端与第三支路3的第二端均连接采样管脚。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点包括:第一触点11、第二触点12和第三触点13。其中,第一触点11位于第一支路1的第一端,第一支路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触点11连接开关K的第一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支路用来表示不可以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支路,因此,第一支路1的第二端悬空或接地。第二触点12位于第二支路2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开关K的第一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支路2用来表示充电桩的实际功率小于车辆充电的最小功率时,使用充电桩的实际功率为车辆进行充电。因此,第二支路2包括:二极管,第二触点12连接二极管的第一端,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单元中的采样管脚。第三触点13位于第三支路3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开关K的第一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三支路3用来表示充电桩的实际功率充足,可以使用电动汽车的额定功率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支路。第三支路3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单元中的采样管脚。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控制单元为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单元)控制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功率选择电路、充电桩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率选择电路,应用于充电桩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触头;控制单元;开关;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所述信号触头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的第二端包括三个触点,每个所述触点分别连接前述三条支路各自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二端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选择电路,应用于充电桩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触头;控制单元;开关;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所述信号触头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的第二端包括三个触点,每个所述触点分别连接前述三条支路各自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二端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采样管脚;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二端均连接所述采样管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包括:第一触点;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触点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悬空或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包括:第二触点;所述第二支路包括:二极管;所述第二触点位于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触点连接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采样管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包括:第三触点;所述第三触点位于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二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新丁颖哲周明宇陈福生谢彦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