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0641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4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其包括至少两节套管与一操作把手,该操作把手配合在至少两套管中外管的下端,而至少两套管中的第一内管活动配合于外管中;操作把手中设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连接一伸置于第一内管中的丝杆,丝杆上配合一螺母,螺母固定在第一内管下端,所述动力机构驱动丝杆正反转。通过操作正反转的动力机构以令丝杆驱动其上配合的螺母沿丝杆上下移动,以令固定螺母的第一内管相对外管展开与收合,并实现任一位置的定位,令操作者实现轻松便利的操作全自动伸缩杆的所需长度。

Full automatic telescopic r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telescopic rod, which comprises at least two casing and a handle, the handle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casing pipe and at least two, and at least two of the first casing tube with in the outer pipe; operating handle driving mechanism, the power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a stretch in the first screw rod in the inner tube, with a nut on the screw rod, the nut fixed lower tube in the first, the power mechanism of the driving screw rod reversing. Through the dynamic mechanism operation is reversed to make screw driven nuts with movement along the screw rod, the fixing nut first inner tube relative to the outer tube unfolding and folding and positioning at any location, length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operator easy operation automatic telescopic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伸缩杆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伸缩杆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全自动伸缩杆。
技术介绍
伸缩杆是由多节杆件套接而成,因具有收缩体积小以便于携带与收藏,而展开即满足使用长度要求的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目前常见的伸缩杆结构,一种是利用套杆之间的阻尼件实现各杆件相互展开或收缩后的定位;一种是利用套杆端部设置的定位件实现各杆件展开或收缩后的定位。无论何种方式的结构,此伸缩杆的展收均需手动操作,使用中需反复调整伸缩杆所需长度,无法尽快达到使用者所需的长度,因而存在使用费时费力的不便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展开与自动回缩,且在任一位置实现稳固定位的全自动伸缩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其包括至少两节套管与一操作把手,该操作把手配合在至少两套管中外管的下端,而至少两套管中的第一内管活动配合于外管中;操作把手中设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连接一伸置于第一内管中的丝杆,丝杆上配合一螺母,螺母固定在第一内管下端,所述动力机构驱动丝杆正反转。所述第一内管上端配合有固定装置。所述外管上端设有限制第一内管从其顶端脱出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是在外管的上端设有外管固定圈以实现对第一内管的限位,而螺母通过设置在第一内管下端的第一内管塞子与第一内管固定。所述限位机构是在外管的上端设置卡点,在第一内管下端设置凸点实现避免第一内管从外管上端脱出。所述全自动伸缩杆由三节套管构成时,在第一内管中进一步配合有第二内管与调节拉绳,所述调节拉绳包括一开绳与一关绳,二者的一端均固定在第二内管下端设置的第二内管塞子上;开绳的另一端从第二内管与第一内管之间穿出第一内管后,再跨过第一内管上端设置的第一内管固定圈滑轮后固定在外管下端;所述关绳的另一端从第二内管与第一内管之间穿出跨过第一内管下端的第一内管塞子上设置的第一内塞滑轮后穿出固定在外管上端或外管上端的外管固定圈上。所述开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外管下端设置的外管内塞上。所述第一内管上端配合有一第一内管固定圈,第一内管固定圈为一环圈体套固在第一内管上端,其内壁形成卡缘而抵接于第一内管顶端以限位第二内管,而外壁一侧设置第一内管固定圈滑轮。所述第一内管下端的第一内管塞子中部设置有供丝杆配合的通孔,在通孔中固定螺母,另在第一内管塞子通孔的外侧上端配合第一内塞滑轮。所述第一内管上部相对第一内管固定圈的第一内管固定圈滑轮下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内管开口,即开绳是自此第一内管开口穿出跨过第一内管固定圈滑轮后再穿入此第一内管开口后再固定在外管下端。所述调节拉绳的开绳与关绳的一端均固定在第二内管下端设置的第二内管塞子上,其中开绳的长度大于关绳的长度,二者可由一根拉绳构成。所述第二内管上端配合有固定装置。所述全自动伸缩杆由四节套管构成,在第二内管中进一步配合有第三内管与第二调节拉绳,所述第二调节拉绳包括一第二开绳与一第二关绳,二者的一端均固定在第三内管下端设置的第三内管塞子上;第二开绳的另一端从第三内管与第二内管之间穿出第二内管后,再跨过第二内管上端设置的第二内管固定圈滑轮后固定在第一内管下端;所述第二关绳的另一端从第三内管与第二内管之间穿出跨过第二内管下端的第二内管塞子上设置的第二内塞滑轮后穿出固定在第一内管上端或第一内管上端的第一内管固定圈上。所述第二开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内管下端设置的第一内管塞子上。所述第二内管上端配合有一第二内管固定圈,第二内管固定圈为一环圈体套固在第二内管上端,其内壁形成卡缘而抵接于第二内管顶端以限位第三内管,而外壁一侧设置第二内管固定圈滑轮。所述第二内管下端的第二内管塞子外侧上端配合第二内塞滑轮。所述第二内管上部相对第二内管固定圈的第二内管固定圈滑轮下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内管开口,即第二开绳是自此第二内管开口穿出跨过第二内管固定圈滑轮后再穿入此第二内管开口后再固定在第一内管下端设置的第一内管塞子上。所述第二调节拉绳的第二开绳与第二关绳的一端均固定在第三内管下端设置的第三内管塞子上,其中第二开绳的长度大于第二关绳的长度,二者可由一根拉绳构成。所述第三内管上端配合有固定装置。所述全自动伸缩杆由N节套管构成时,在第N-2内管中进一步配合有第N-1内管与第N-2调节拉绳,所述第N-2调节拉绳包括一第N-2开绳与一第N-2关绳,二者的一端均固定在第N-1内管下端设置的第N-1内管塞子上;第N-2开绳的另一端从第N-1内管与第N-2内管之间穿出第N-2内管后,再跨过第N-2内管上端设置的第N-2内管固定圈滑轮后固定在第N-3内管下端;所述第N-2关绳的另一端从第N-1内管与第N-2内管之间穿出跨过第N-2内管下端的第N-2内管塞子上设置的第N-2内塞滑轮后穿出固定在第N-3内管上端或第N-3内管上端的第N-3内管固定圈上。所述第N-1内管上端配合有固定装置。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以操作正反转的动力机构以令丝杆驱动其上配合的螺母沿丝杆上下移动,以令固定螺母的第一内管相对外管展开与收合,并实现任一位置的定位,令操作者实现轻松便利的操作全自动伸缩杆的所需长度。另外,通过在第一内管中进一步设置依次套置的第二内管、第三内管甚至第N内管,再各自配合一组调节拉绳,各组调节拉绳均由开绳与关绳构成,并且配合各节管件上设置的滑轮,令开绳与关绳实现牵引各自内管与第一内管同步展开与收合的全自动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分解图(两节套管);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分解图(三节套管);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局部结构分解图(四节套管);图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调节拉绳配合示意主视图(展开状态);图4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调节拉绳配合示意侧视图(展开状态);图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调节拉绳配合示意主视图(收合状态);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调节拉绳配合示意侧视图(收合状态);图6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四节管件配合示意主视图(展开状态);图6B为图6A的剖视图(展开状态);图7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四节管件配合示意主视图(展开状态);图7B为图7A的剖视图(展开状态);图8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具体实施主视图(展开状态);图8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具体实施侧视图(展开状态);图9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具体实施主视图(展开状态);图9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具体实施侧视图(展开状态)。图号说明0外管01外管内塞02外管固定圈1第一内管11第一内管塞子111通孔112第一内塞滑轮12第一内管固定圈121第一内管固定圈滑轮13第一内管开口2第二内管21第二内管塞子211第二内塞滑轮22第二内管固定圈221第二内管固定圈滑轮23第二内管开口3第三内管31第三内管塞子40调节拉绳401开绳402关绳50第二调节拉绳501第二开绳502第二关绳6操作把手61按钮62动力机构63丝杆64螺母7固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包括至少两节套管与一操作把手6,该操作把手6配合在至少两套管中外管0的下端,而至少两套管中的第一内管1是活动配合于外管0中;操作把手6中设有动力机构62,动力机构62连接一伸置于第一内管1中的丝杆63,丝杆63上配合一螺母64,螺母64固定在第一内管1下端,此螺母64可通过第一内管塞子1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自动伸缩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节套管与一操作把手,该操作把手配合在至少两套管中外管的下端,而至少两套管中的第一内管活动配合于外管中;操作把手中设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连接一伸置于第一内管中的丝杆,丝杆上配合一螺母,螺母固定在第一内管下端,所述动力机构驱动丝杆正反转;所述外管上端设有限制第一内管从其顶端脱出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是在外管的上端设有外管固定圈以实现对第一内管的限位,而螺母通过设置在第一内管下端的第一内管塞子与第一内管固定;所述全自动伸缩杆由三节套管构成时,在第一内管中进一步配合有第二内管与调节拉绳,所述调节拉绳包括一开绳与一关绳,二者的一端均固定在第二内管下端设置的第二内管塞子上;开绳的另一端从第二内管与第一内管之间穿出第一内管后,再跨过第一内管上端设置的第一内管固定圈滑轮后固定在外管下端;所述关绳的另一端从第二内管与第一内管之间穿出跨过第一内管下端的第一内管塞子上设置的第一内塞滑轮后固定在外管上端或外管上端的外管固定圈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节套管与一操作把手,该操作把手配合在至少两套管中外管的下端,而至少两套管中的第一内管活动配合于外管中;操作把手中设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连接一伸置于第一内管中的丝杆,丝杆上配合一螺母,螺母固定在第一内管下端,所述动力机构驱动丝杆正反转;所述外管上端设有限制第一内管从其顶端脱出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是在外管的上端设有外管固定圈以实现对第一内管的限位,而螺母通过设置在第一内管下端的第一内管塞子与第一内管固定;所述全自动伸缩杆由三节套管构成时,在第一内管中进一步配合有第二内管与调节拉绳,所述调节拉绳包括一开绳与一关绳,二者的一端均固定在第二内管下端设置的第二内管塞子上;开绳的另一端从第二内管与第一内管之间穿出第一内管后,再跨过第一内管上端设置的第一内管固定圈滑轮后固定在外管下端;所述关绳的另一端从第二内管与第一内管之间穿出跨过第一内管下端的第一内管塞子上设置的第一内塞滑轮后固定在外管上端或外管上端的外管固定圈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上端配合有固定装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是在外管的上端设置卡点,在第一内管下端设置凸点实现避免第一内管从外管上端脱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外管下端设置的外管内塞上。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上端配合有一第一内管固定圈,第一内管固定圈为一环圈体套固在第一内管上端,其内壁形成卡缘而抵接于第一内管顶端以限位第二内管,而外壁一侧设置第一内管固定圈滑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下端的第一内管塞子中部设置有供丝杆配合的通孔,在通孔中固定螺母,另在第一内管塞子通孔的外侧上端配合第一内塞滑轮。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上部相对第一内管固定圈的第一内管固定圈滑轮下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内管开口,即开绳是自此第一内管开口穿出跨过第一内管固定圈滑轮后再穿入此第一内管开口后再固定在外管下端。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拉绳的开绳与关绳的一端均固定在第二内管下端设置的第二内管塞子上,其中开绳的长度大于关绳的长度,二者可由一根拉绳构成。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管上端配合有固定装置。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添成宋顺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