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及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97421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1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及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方法,其能够在维持卷绕于卷轴且被加压成型的线材的形状的同时将带卷绕于线材。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具备:第1模具,其对卷绕于卷轴的线材在该线材的轴向一端侧进行支承,并沿着从该线材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的方向形成有切口;第2模具,其用于填埋该切口;第3模具,其在与该第1模具及该第2模具之间夹持该线材来进行加压成型;以及带卷绕装置,在使该第2模具和该第3模具从支承有加压成型后的线材的状态的该第1模具退避后,所述带卷绕装置利用该切口将带卷绕于该线材。

Device for producing induction heating coi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duction heating coi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an induction heating coil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induction heating coil capable of winding a belt around a wire while maintaining the shape of the wire formed by the compression of the reel. Manufacturing device of induction heating coil has first die, the wound on the reel wire support in the axial end side of the wire, and along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wire side toward the inner peripheral side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incision; second die for the landfill incision; third die in between and the first mold and the second mold clamping the wire to compression molding; and a belt winding device, in which the second mould and the third mould from supporting the first mold molding and wire state after the retreat, the belt winding device will take incision wound on the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及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及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方法):将线材卷绕于截面呈四边形的卷轴,将卷绕于卷轴的状态的线材沿卷轴的轴向进行一次压缩,进而,将线材支承成弯曲状,并将线材沿卷轴的轴向进行二次压缩。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47710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能够维持卷绕于卷轴并加压成型而得到的线材的形状,并将带卷绕于线材。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为一种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具备:第1模具,其对卷绕于卷轴的线材在该线材的轴向一端侧进行支承,并沿着从该线材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的方向形成有切口;第2模具,其用于填埋所述切口;第3模具,其在与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之间夹持所述线材来进行加压成型;以及带卷绕装置,在使所述第2模具和所述第3模具从支承有加压成型后的线材的状态的所述第1模具退避后,所述带卷绕装置利用所述切口将带卷绕于所述线材。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为技术方案1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所述第1模具具有:所述卷轴,其形成有所述切口的内周部分,所述内周部分配置在所述线材的内周侧;以及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卷轴的轴向一端侧,并形成有所述切口的比所述内周部分靠外周侧的部分,所述支承部对所述线材在该线材的轴向一端侧进行支承。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为技术方案2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所述第1模具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以能够沿所述轴向移位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卷轴的轴向另一端侧,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支承部之间夹持所述线材,所述第3模具经由所述夹持部将所述线材夹持在该第3模具与所述支承部之间并进行加压。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为技术方案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其具备夹持部件,在使所述第3模具从所述第1模具退避后,以开放所述切口的方式将所述线材夹持在所述夹持部件和所述第1模具之间。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为技术方案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其具备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以开放所述切口的方式按压所述线材的外周。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为一种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准备工序,在所述准备工序中,准备技术方案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卷绕工序,在所述卷绕工序中,将线材卷绕于所述卷轴;加压成型工序,在所述加压成型工序中,将卷绕于所述卷轴的线材夹持在所述第1模具及所述第2模具与所述第3模具之间来进行加压成型;退避工序,在所述退避工序中,在所述加压成型工序后,使所述第2模具和所述第3模具从支承有所述线材的状态的所述第1模具退避;以及带卷绕工序,在所述带卷绕工序中,在所述退避工序后,利用所述切口,通过所述带卷绕装置将带卷绕于被所述第1模具支承的线材。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为技术方案6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方法,在所述准备工序中,准备技术方案4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方法包括夹持工序,在所述夹持工序中,在所述加压成型工序后使所述第3模具退避后、且在所述带卷绕工序之前,借助所述夹持部件以开放所述切口的方式将所述线材夹持在所述夹持部件和所述第1模具之间。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为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方法,在所述准备工序中,准备技术方案5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方法包括按压工序,在所述按压工序中,在所述卷绕工序之后且在所述带卷绕工序之前,借助所述按压部件以开放所述切口的方式按压所述线材的外周。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的结构,与在线材未被第1模具支承的状态下将带卷绕于该线材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维持卷绕于卷轴且被加压成型的线材的形状的同时将带卷绕于线材。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的结构,与第1模具不具有卷轴的情况相比,能够以限制了卷绕于卷轴并被加压成型的线材向内周侧散开的状态将带卷绕于线材。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的结构,与第1模具不具有夹持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以限制了卷绕于卷轴并被加压成型的线材向轴向侧散开的状态将带卷绕于线材。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4的结构,与不具有夹持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第3模具退避后,以限制了线材向轴向侧散开的状态将带卷绕于线材。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5的结构,与不具有按压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以限制了线材向外周侧散开的状态将带卷绕于线材。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6的制造方法,与不包括带卷绕工序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维持卷绕于卷轴且被加压成型的线材的形状的同时将带卷绕于线材。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7的制造方法,与不包括夹持工序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第3模具退避后,以限制了线材向轴向侧散开的状态将带卷绕于线材。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8的制造方法,与不包括按压工序的情况相比,能够以限制了卷绕于卷轴的线材向外周侧散开的状态将带卷绕于线材。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折痕赋予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卷线模具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卷线模具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中模的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图11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11的沿B-B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11的沿C-C线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配置有限制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上模从中模退避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在图12所示的结构中配置有按压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在图13所示的结构中下模从中模退避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制造出的感应加热线圈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带卷绕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7是放大示出带卷绕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18是示出带卷绕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9是示出带卷绕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0是示出带卷绕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1是应用有感应加热线圈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图22是图21所示的定影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23是图21所示的定影装置的定影带的局部剖视图。图24是图21所示的定影装置的控制电路和通电电路的连接图。标号说明200:线圈制造装置;202:线材;252A:卷轴;510:中模(第1模具的一个例子);514:支承板(支承部的一个例子);516:夹持部;520:切口;522:内周部分;523:内周部分;524A:外周部分;524B:外周部分;525:外周部分;540:下模(第2模具的一个例子);570:上模(第3模具的一个例子);600:带卷绕装置;602:带;700:按压部件;710:夹持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线圈制造装置200的结构]首先,对用于制造感应加热线圈的线圈制造装置2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制造装置200的结构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线圈制造装置200具备:卷绕装置250,其用于将具有导电性的线材202卷绕于截面呈四边形(具体为截面呈长方形)的卷轴252A;以及折痕赋予装置240,其用于对被卷绕装置250卷绕的线材202在卷绕于卷轴252A的角部252C的位置预先赋予折痕。此外,线圈制造装置200具备:线材供给部210,其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及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其具备:第1模具,其对卷绕于卷轴的线材在该线材的轴向一端侧进行支承,并沿着从该线材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的方向形成有切口;第2模具,其用于填埋所述切口;第3模具,其在与所述第1模具及所述第2模具之间夹持所述线材来进行加压成型;以及带卷绕装置,在使所述第2模具和所述第3模具从支承有加压成型后的线材的状态的所述第1模具退避后,所述带卷绕装置利用所述切口将带卷绕于所述线材。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13 JP 2012-2725661.一种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其具备:第1模具,其对卷绕于卷轴的线材在该线材的轴向一端侧进行支承,并沿着从该线材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的方向形成有切口;第2模具,其用于填埋所述切口;第3模具,其在与所述第1模具及所述第2模具之间夹持所述线材来进行加压成型;以及带卷绕装置,在使所述第2模具和所述第3模具从支承有加压成型后的线材的状态的所述第1模具退避后,所述带卷绕装置利用所述切口将带卷绕于所述线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所述第1模具具有:所述卷轴,其形成有所述切口的内周部分,该内周部分配置在所述线材的内周侧;以及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卷轴的轴向一端侧,并形成有所述切口的比所述内周部分靠外周侧的部分,所述支承部对所述线材在该线材的轴向一端侧进行支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所述第1模具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以能够沿所述轴向移位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卷轴的轴向另一端侧,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支承部之间夹持所述线材,所述第3模具经由所述夹持部将所述线材夹持在该第3模具与所述支承部之间并进行加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具备夹持部件,在使所述第3模具从所述第1模具退避后,以开放所述切口的方式将所述线材夹持在所述夹持部件和所述第1模具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具备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以开放所述切口的方式按压所述线材的外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制造装置具备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以开放所述切口的方式按压所述线材的外周。7.一种感应加热线圈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部浩司鲤江正幸中原正夫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