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阀以及燃料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9675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11:20
阀元件(446)具有:松插壁部(446b),在比阀座(444a)靠下游侧的位置带有间隙地插于到连接部(445)内,在开阀状态下使该松插壁部与连接部之间的第一连通通路(446f)与入口部(444)内连通;嵌插筒部(446c),在比松插壁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嵌插到连接部内,被连接部滑动支承;以及突出环部(446d),从嵌插筒部向内周侧突出,从而在该突出环部与松插壁部之间遍布内周侧地形成与第一连通通路连通的第二连通通路(446g)。出口部(447)在比突出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向嵌插筒部的内周侧突入,由此与第二连通通路连通。阀弹簧(448)位于出口部的外周侧且嵌插筒部的内周侧,卡定于上游侧的突出环部。

Overflow valve and fuel supply system

The valve element (446) is inserted: loose wall (446B), the ratio of the seat (444a) on th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position with a gap inserted in connection to the Department (445),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passage the loose plug wall part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between the valve open state (446f) and entrance Department (444) in connected; inserting tube (446c), inserted into the connecting part embedded in the wall than loose inserted downstream of the position, by connecting part of sliding bearing; and a prominent ring (446d), from the insertion tube side to the inner circumferential, between the protruding ring and the loose wall around the inner peripheral side is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passage connected with the terrain of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pathways (446g). The exit portion (447) protrudes into the inner circumferential side of the inserted cylinder portion at th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projecting ring portion, thereby communicating with the second connected pathway. Valve spring (448) is located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export department and inserted tube side on the inner side, a prominent ring in the upstream side of the card de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溢流阀以及燃料供给系统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公开基于2014年9月25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4-195483号主张优先权,基于其公开而将其内容公开于本说明书中。
本公开涉及将燃料从燃料泵加压输送而向内燃机侧供给的燃料供给系统中的、使向内燃机侧供给的供给燃料的压力向外部释放的溢流阀及具备该溢流阀的燃料供给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燃料供给系统的溢流阀,例如公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造。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造中,使从向内燃机侧供给的供给流中分流出的燃料流入的入口部和使向入口部内流入的流入燃料向外部排出的出口部经由连接部而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内收容的阀元件(在专利文献1中与阀体以及可动保持件的组合对应)在被弹性构件朝向形成于入口部的上游侧的阀座施力的状态下,相对于该阀座离开及落座。在此,进行阀元件的开阀的开阀压力根据预先设定于弹性构件的弹性特性而决定。因此,在通过使向内燃机侧供给的供给燃料的压力比开阀压力低而使阀元件落座于阀座的闭阀时,从入口部内朝向出口部内的燃料流被阻断,故而能够确保该压力。另一方面,在通过使向内燃机侧供给的供给燃料的压力在开阀压力以上而使阀元件离开阀座的开阀时,允许从入口部内朝向出口部内的燃料流,因此能够将该压力释放。而且,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造中,阀元件中的、在比阀座靠下游侧的位置带有间隙地插于到连接部内的部分使开阀时与连接部之间的连通通路和入口部内连通。因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们对于在这样的开阀时产生于连接部内的燃料流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们发现,对于沿着阀元件的轴向从连通通路朝向下游侧的高流速的主流,在隔着阀元件与阀座相反侧的下游侧产生低流速的涡流。在此,由于低流速的涡流使从下游侧作用于已开阀的阀元件的背压变动,因此会导致该阀元件的振荡而向燃料施加脉动。此外,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们还发现,在开阀时负压发挥作用的阀元件以及阀座之间,因减压沸腾而产生蒸汽并搭乘于主流或者涡流,从而对阀元件施力的弹性构件因该蒸汽的碰撞而振动。因此,这样的脉动以及振动在到达内燃机的路线中成为产生噪声的重要因素,故而优选进行抑制。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1835号公报(与US2013/0306033A1对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是鉴于以上说明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减少噪声的溢流阀以及具备该溢流阀的燃料供给系统。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一种溢流阀,其在将燃料从燃料泵加压输送并向内燃机侧供给的燃料供给系统中,使向内燃机侧供给的供给燃料的压力向外部释放,其中,溢流阀具备:入口部,供从向内燃机侧供给的供给流中分流的燃料流入;出口部,使向入口部内流入的流入燃料向外部排出;连接部,连接于入口部和出口部;阀元件,作为在连接部内朝向上游侧与下游侧往复移动的阀元件,在落座于在入口部或者连接部形成的阀座的闭阀状态下,将从入口部内向出口部内的燃料流阻断,另一方面,在离开阀座的开阀状态下允许该燃料流;以及弹性构件,收容在连接部内,将阀元件朝向上游侧的阀座进行施力,阀元件具有:松插壁部,在比阀座靠下游侧的位置带有间隙地插于连接部内,在开阀状态下使该松插壁部与连接部之间的第一连通通路与入口部内连通;嵌插筒部,在比松插壁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嵌插到连接部内,被连接部滑动支承;以及突出环部,从嵌插筒部向内周侧突出,由此从该突出环部与松插壁部之间遍布内周侧地形成与第一连通通路连通的第二连通通路,出口部在比突出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向嵌插筒部的内周侧突入,由此与第二连通通路连通,弹性构件位于出口部的外周侧且嵌插筒部的内周侧,卡定于上游侧的突出环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式,处于开阀状态的阀元件中的、在比阀座靠下游侧的位置带有间隙地插于到连接部内的松插壁部使与连接部之间的第一连通通路与入口部内连通。此时,在比松插壁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利用从嵌插到连接部内并被滑动支承的嵌插筒部朝向内周侧突出的突出环部形成与第一连通通路连通的第二连通通路。因此,在第二连通通路中的、松插壁部与突出环部之间,从第一连通通路向内周侧弯曲的高流速的主流作为燃料流而产生。此外,此时在比突出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向嵌插筒部的内周侧突入的出口部内与第二连通通路连通。由此,如上述那样弯曲的高流速的主流从突出环部的内周侧的第二连通通路朝向出口部内整流,因此难以形成涡流。并且,位于出口部的外周侧且嵌插筒部的内周侧并卡定于上游侧的突出环部的弹性构件从趋近出口部内的高流速的主流偏离,从而难以与该主流中搭载的蒸汽碰撞。如上,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溢流阀中,能够抑制导致阀元件的振荡而对燃料施加脉动的情况、以及弹性构件振动的情况。因此,能够减少因上述的脉动以及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另外,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中,在与内燃机的运转状况相应的升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从燃料泵加压输送的燃料被强制升压至阀元件开阀的开阀压力以上。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式,在与内燃机的运转状况相应的升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通过使来自燃料泵的加压输送燃料强制升压至阀元件的开阀压力以上,从而该阀元件开阀。此时,根据之前叙述的原理,能够抑制导致阀元件的振荡而对燃料施加脉动的情况、以及弹性构件振动的情况,故而能够尽可能避免在升压条件成立时导致上述的脉动以及振动所引起的噪声的情况。另外,在本公开的第三方式中,提供一种燃料供给系统,其向内燃机侧供给燃料,其中,该燃料供给系统具备:燃料泵,对向内燃机侧供给的供给燃料进行加压输送;以及使向内燃机侧供给的供给燃料的压力向外部释放的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溢流阀。在具备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溢流阀的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燃料供给系统中,根据之前叙述的原理,能够抑制导致阀元件的振荡而对燃料施加脉动的情况、以及弹性构件振动的情况。因此,能够减少因上述的脉动以及振动而产生的噪声。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系统以及溢流阀的图,且是图3的I-I线剖面图。图2是示出图1的泵单元的图,且是图3的II-II线剖面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面图。图4是示出图1的燃料供给系统以及溢流阀的局部剖面图。图5是图4、7的V-V线剖面图。图6是示出与图5不同的工作状态的剖面图。图7是图5的VII-VII线剖面图。图8是用于对作为图6的工作状态下的燃料流的主流进行说明的剖面图。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系统以及溢流阀的图,且是与图5对应的剖面图。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系统以及溢流阀的图,且是与图6对应的剖面图。图1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系统以及溢流阀的图,且是与图5对应的剖面图。图1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系统以及溢流阀的图,且是与图6对应的剖面图。图13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系统以及溢流阀的图,且是与图5对应的剖面图。图14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系统以及溢流阀的图,且是与图6对应的剖面图。图15是示出图5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图16是示出图5的变形例的剖面图,且是图17的XVI-XVI线剖面图。图17是示出图7的变形例的剖面图,且是图16的XVII-XVII线剖面图。图18是示出图5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图19是示出图5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图20是示出图5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多个实施方式。此外,有时对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溢流阀以及燃料供给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溢流阀,其在将燃料从燃料泵(42)加压输送并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供给系统(1)中,使向所述内燃机侧供给的供给燃料的压力向外部释放,其中,所述溢流阀具备:入口部(444、3444),供从向所述内燃机侧供给的供给流中分流的燃料流入;出口部(447),使向所述入口部内流入的流入燃料向外部排出;连接部(445、3445、4445),连接于所述入口部和所述出口部;阀元件,作为在所述连接部内朝向上游侧与下游侧往复移动的阀元件(446、2446、3446、4446),在落座于在所述入口部或者所述连接部形成的阀座(444a、3445a、4445a)的闭阀状态下,将从所述入口部内向所述出口部内的燃料流阻断,另一方面,在离开所述阀座的开阀状态下允许该燃料流;以及弹性构件(448),收容在所述连接部内,将所述阀元件朝向上游侧的所述阀座进行施力,所述阀元件具有:松插壁部(446b),在比所述阀座靠下游侧的位置带有间隙地插于所述连接部内,在所述开阀状态下使该松插壁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第一连通通路(446f)与所述入口部内连通;嵌插筒部(446c),在比所述松插壁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嵌插到所述连接部内,被所述连接部滑动支承;以及突出环部(446d),从所述嵌插筒部向内周侧突出,由此从该突出环部与所述松插壁部之间遍布内周侧地形成与所述第一连通通路连通的第二连通通路(446g),所述出口部在比所述突出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向所述嵌插筒部的内周侧突入,由此与所述第二连通通路连通,所述弹性构件位于所述出口部的外周侧且所述嵌插筒部的内周侧,卡定于上游侧的所述突出环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25 JP 2014-1954831.一种溢流阀,其在将燃料从燃料泵(42)加压输送并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供给系统(1)中,使向所述内燃机侧供给的供给燃料的压力向外部释放,其中,所述溢流阀具备:入口部(444、3444),供从向所述内燃机侧供给的供给流中分流的燃料流入;出口部(447),使向所述入口部内流入的流入燃料向外部排出;连接部(445、3445、4445),连接于所述入口部和所述出口部;阀元件,作为在所述连接部内朝向上游侧与下游侧往复移动的阀元件(446、2446、3446、4446),在落座于在所述入口部或者所述连接部形成的阀座(444a、3445a、4445a)的闭阀状态下,将从所述入口部内向所述出口部内的燃料流阻断,另一方面,在离开所述阀座的开阀状态下允许该燃料流;以及弹性构件(448),收容在所述连接部内,将所述阀元件朝向上游侧的所述阀座进行施力,所述阀元件具有:松插壁部(446b),在比所述阀座靠下游侧的位置带有间隙地插于所述连接部内,在所述开阀状态下使该松插壁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第一连通通路(446f)与所述入口部内连通;嵌插筒部(446c),在比所述松插壁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嵌插到所述连接部内,被所述连接部滑动支承;以及突出环部(446d),从所述嵌插筒部向内周侧突出,由此从该突出环部与所述松插壁部之间遍布内周侧地形成与所述第一连通通路连通的第二连通通路(446g),所述出口部在比所述突出环部靠下游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冈慎吾高桥英人酒井博美江面稔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京三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