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凌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串极控制的智能电动测试显示平台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94480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串极控制的智能电动测试显示平台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无线通信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抗干扰耦合电路、系统状态指示电路、JTAG通信电路、OLED液晶显示电路、存储电路、电源开关电路、DC‑DC变换电源电路、输出扩展电路、DC24V‑DC5V变换电路、拨码开关电路、DC5V‑DC3.3V变换电路、输出状态指示电路、按钮输入电路、开关量输出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路中具有三个DV‑DV转换电路,保证电路的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路中多次采用双向TVS管,抑制浪涌电流,并且电路中多次使用两种类型的电容并联,得到能过滤低频电流和过滤高频电流的效果,保护电路安全,避免电路板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串极控制的智能电动测试显示平台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电动智能仪器与测试领域,针对电线电路的电动智能测试工具,具涉及一种具有串极控制的智能电动测试显示平台电路。
技术介绍
自1946年计算机问世至今,从大规模、大功耗、高价格的电子管时代到后来的小体积、低功耗、可靠性强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如今的微型计算机,这个发展过程不仅是电脑物理器件的升级,更是外部设备不断变革所带来的进步。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的更新换代带动了计算机应用领域发展的广泛。现如今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就教育而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为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可能,让更多的求学者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就电子控制产业领域而言,计算机的运用更为广泛,它的发展包括大多高层次、高科技的
(国防、化工),很大程度提高了各行业相关技术的更新与提高;就智能模拟而言,医疗工作中的医学专家系统能模拟医生分析病情,为病人开出药方,提供病情咨询等,而机械制造业中采用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复杂加工、承担有害与危险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电脑芯片的诞生与发展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专利技术之一,芯片技术加快了计算机升级换代的速度,每一代芯片技术的产生,都会导致一代新型计算机的诞生。芯片技术决定了计算机小型化的实现程度,决定了计算机普及化的应用深度,决定了计算机智能化的水平高度,随着以芯片为基础的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几乎所有学科都走向定量化与精确化。芯片应用的广泛已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电视、手机等智能生活用品,大到航空航天远程控制系统,芯片的使用概率已逐步上升。现有自动包胶机的使用在市场上已得到广泛关注,主要是相关电线电路包胶。相对人工包胶而言,自动包胶机的产生不亚于是一大福音,人工包胶产生的问题多种多样,而自动包胶机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线包胶速度有所提升,,自动包胶机的稳定性是其在市场上得以广泛应用并投入生产的最大动力,为此,本专利技术专门提供了一种具有串极控制的智能电动测试显示平台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串极控制的智能电动测试显示平台电路。本专利技术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无线通信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抗干扰耦合电路、系统状态指示电路、JTAG通信电路、OLED液晶显示电路、存储电路、电源开关电路、DC-DC变换电源电路、输出扩展电路、DC24V-DC5V变换电路、拨码开关电路、DC5V-DC3.3V变换电路、输出状态指示电路、按钮输入电路、开关量输出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5、电阻R16、晶振Y1、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按键S2。控制芯片U6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控制芯片U6的接地管脚接地;控制芯片U6的外部高速时钟输入管脚与电阻R7、晶振Y1、电容C25的一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6的外部高速时钟输入管脚与电阻R7、晶振Y1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25、电容C26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6的复位管脚与电阻R9、按键S2、电容C27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按键S2和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6的启动模式配置管脚与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6的电池供电管脚与电阻R1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控制芯片U6的模拟电源管脚与电阻R16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控制芯片U6的启动模式配置管脚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无线通信电路包括五脚接插件P7、五脚接插件P8。五脚接插件P7的无线串口模式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7的通信发送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通信接收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7的通信接收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通信发送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7的接地管脚接地,五脚接插件P7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五脚接插件P8的无线串口模式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8的通信发送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通信接收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8的通信接收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通信发送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8的接地管脚接地,五脚接插件P8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蜂鸣器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32、电阻R33、蜂鸣器LS1、NMOS管Q5。NMOS管Q5的漏极接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与蜂鸣器LS1的负端相连接,蜂鸣器LS1正端接5V内部电源,NMOS管Q5的栅极与电阻R33的一端、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与NMOS管Q5的源极接地。抗干扰耦合电路包括磁珠R6、磁珠R29、磁珠R30、磁珠R54、磁珠R53、磁珠R31。外部电源24V的地与磁珠R6、磁珠R29的一端相连接,磁珠R6、磁珠R29的另一端与内部电源5V的地相耦合;外部电源24V的地与磁珠R30、磁珠R54的一端相连接,磁珠R30、磁珠R54的另一端与地相耦合;外部电源24V的地与磁珠R53、磁珠R31的一端相连接,磁珠R53、磁珠R31的另一端与模拟量的地相耦合。系统状态指示电路包括电阻R22、电阻R23、发光二极管D9、发光二极管D10。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接3.3V内部电源,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10的正极接3.3V内部电源,发光二极管D10的负极接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JTAG通信电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二十脚接插件P12。二十脚接插件P12的电源管脚、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的一端与3.3V内部电源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复位管脚与电阻R21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数据输入管脚与电阻R20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状态控制管脚与电阻R19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时钟管脚与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数据输出管脚与电阻R17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复位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复位管脚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接地管脚接地。OLED液晶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34、电阻R35、四脚接插件P11。四脚接插件P11的接地管脚接地,四脚接插件P11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四脚接插件P11的时钟管脚与电阻R35的一端、控制芯片U6的时钟管脚相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四脚接插件P11的数据传送管脚与电阻R4的一端、控制芯片U6的数据传送管脚相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存储电路包括存储芯片U7、电阻R36、电阻R37。存储芯片U7的接地管脚接地,存储芯片U7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存储芯片U7的时钟管脚与电阻R36的一端、控制芯片U6的时钟管脚相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存储芯片U7的数据传送管脚与电阻R37的一端、控制芯片U6的数据传送管脚相连接,电阻R37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电源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具有串极控制的智能电动测试显示平台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串极控制的智能电动测试显示平台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无线通信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抗干扰耦合电路、系统状态指示电路、JTAG通信电路、OLED液晶显示电路、存储电路、电源开关电路、DC‑DC变换电源电路、输出扩展电路、DC24V‑DC5V变换电路、拨码开关电路、DC5V‑DC3.3V变换电路、输出状态指示电路、按钮输入电路、开关量输出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5、电阻R16、晶振Y1、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按键S2;控制芯片U6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控制芯片U6的接地管脚接地;控制芯片U6的外部高速时钟输入管脚与电阻R7、晶振Y1、电容C25的一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6的外部高速时钟输入管脚与电阻R7、晶振Y1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25、电容C26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6的复位管脚与电阻R9、按键S2、电容C27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按键S2和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6的启动模式配置管脚与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6的电池供电管脚与电阻R1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控制芯片U6的模拟电源管脚与电阻R16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控制芯片U6的启动模式配置管脚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无线通信电路包括五脚接插件P7、五脚接插件P8;五脚接插件P7的无线串口模式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7的通信发送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通信接收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7的通信接收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通信发送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7的接地管脚接地,五脚接插件P7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五脚接插件P8的无线串口模式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8的通信发送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通信接收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8的通信接收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通信发送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8的接地管脚接地,五脚接插件P8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蜂鸣器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32、电阻R33、蜂鸣器LS1、NMOS管Q5;NMOS管Q5的漏极接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与蜂鸣器LS1的负端相连接,蜂鸣器LS1正端接5V内部电源,NMOS管Q5的栅极与电阻R33的一端、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与NMOS管Q5的源极接地;抗干扰耦合电路包括磁珠R6、磁珠R29、磁珠R30、磁珠R54、磁珠R53、磁珠R31;外部电源24V的地与磁珠R6、磁珠R29的一端相连接,磁珠R6、磁珠R29的另一端与内部电源5V的地相耦合;外部电源24V的地与磁珠R30、磁珠R54的一端相连接,磁珠R30、磁珠R54的另一端与地相耦合;外部电源24V的地与磁珠R53、磁珠R31的一端相连接,磁珠R53、磁珠R31的另一端与模拟量的地相耦合;系统状态指示电路包括电阻R22、电阻R23、发光二极管D9、发光二极管D10;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接3.3V内部电源,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10的正极接3.3V内部电源,发光二极管D10的负极接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JTAG通信电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二十脚接插件P12;二十脚接插件P12的电源管脚、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的一端与3.3V内部电源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复位管脚与电阻R21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数据输入管脚与电阻R20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状态控制管脚与电阻R19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时钟管脚与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数据输出管脚与电阻R17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复位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复位管脚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接地管脚接地;OLED液晶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34、电阻R35、四脚接插件P11;四脚接插件P11的接地管脚接地,四脚接插件P11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四脚接插件P11的时钟管脚与电阻R35的一端、控制芯片U6的时钟管脚相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四脚接插件P11的数据传送管脚与电阻R4的一端、控制芯片U6的数据传送管脚相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存储电路包括存储芯片U7、电阻R36、电阻R37;存储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串极控制的智能电动测试显示平台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无线通信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抗干扰耦合电路、系统状态指示电路、JTAG通信电路、OLED液晶显示电路、存储电路、电源开关电路、DC-DC变换电源电路、输出扩展电路、DC24V-DC5V变换电路、拨码开关电路、DC5V-DC3.3V变换电路、输出状态指示电路、按钮输入电路、开关量输出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5、电阻R16、晶振Y1、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按键S2;控制芯片U6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控制芯片U6的接地管脚接地;控制芯片U6的外部高速时钟输入管脚与电阻R7、晶振Y1、电容C25的一端相连接,控制芯片U6的外部高速时钟输入管脚与电阻R7、晶振Y1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25、电容C26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6的复位管脚与电阻R9、按键S2、电容C27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按键S2和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6的启动模式配置管脚与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6的电池供电管脚与电阻R1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控制芯片U6的模拟电源管脚与电阻R16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控制芯片U6的启动模式配置管脚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无线通信电路包括五脚接插件P7、五脚接插件P8;五脚接插件P7的无线串口模式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7的通信发送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通信接收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7的通信接收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通信发送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7的接地管脚接地,五脚接插件P7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五脚接插件P8的无线串口模式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8的通信发送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通信接收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8的通信接收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通信发送管脚相连接,五脚接插件P8的接地管脚接地,五脚接插件P8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蜂鸣器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32、电阻R33、蜂鸣器LS1、NMOS管Q5;NMOS管Q5的漏极接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32的另一端与蜂鸣器LS1的负端相连接,蜂鸣器LS1正端接5V内部电源,NMOS管Q5的栅极与电阻R33的一端、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与NMOS管Q5的源极接地;抗干扰耦合电路包括磁珠R6、磁珠R29、磁珠R30、磁珠R54、磁珠R53、磁珠R31;外部电源24V的地与磁珠R6、磁珠R29的一端相连接,磁珠R6、磁珠R29的另一端与内部电源5V的地相耦合;外部电源24V的地与磁珠R30、磁珠R54的一端相连接,磁珠R30、磁珠R54的另一端与地相耦合;外部电源24V的地与磁珠R53、磁珠R31的一端相连接,磁珠R53、磁珠R31的另一端与模拟量的地相耦合;系统状态指示电路包括电阻R22、电阻R23、发光二极管D9、发光二极管D10;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接3.3V内部电源,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10的正极接3.3V内部电源,发光二极管D10的负极接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JTAG通信电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二十脚接插件P12;二十脚接插件P12的电源管脚、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的一端与3.3V内部电源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复位管脚与电阻R21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数据输入管脚与电阻R20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状态控制管脚与电阻R19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时钟管脚与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数据输出管脚与电阻R17的另一端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复位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复位管脚相连接,二十脚接插件P12的接地管脚接地;OLED液晶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34、电阻R35、四脚接插件P11;四脚接插件P11的接地管脚接地,四脚接插件P11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四脚接插件P11的时钟管脚与电阻R35的一端、控制芯片U6的时钟管脚相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四脚接插件P11的数据传送管脚与电阻R4的一端、控制芯片U6的数据传送管脚相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存储电路包括存储芯片U7、电阻R36、电阻R37;存储芯片U7的接地管脚接地,存储芯片U7的电源管脚接3.3V内部电源,存储芯片U7的时钟管脚与电阻R36的一端、控制芯片U6的时钟管脚相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存储芯片U7的数据传送管脚与电阻R37的一端、控制芯片U6的数据传送管脚相连接,电阻R37的另一端接3.3V内部电源;电源开关电路包括DC连接座J2、船式开关S7、船式开关S8;DC连接座J2的一端与24V外部电源,船式开关S7、船式开关S8的一端相连接,DC连接座J2的另一端接地,船式开关S7的另一端接24V外部电源,船式开关S8的另一端接24V机器外部电源;DC-DC变换电源电路包括电阻丝F1、电阻丝F2、电阻丝F3、电阻丝F4、二角接插件P1、二角接插件P3、二角接插件P4、二角接插件P5、DC连接座J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5、开关电源芯片U1、电压比较芯片U8、电感L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34、双向TVS管TVS2、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运算放大器U3A、稳压二极管D1;开关电源芯片U1的电源管脚与24V外部电源,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的正极,双向TVS管TVS2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的负极和双向TVS管TVS2的另一端接地,开关电源芯片U1的使能控制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相连接,开关电源芯片U1的接地管脚接地,开关电源芯片U1的输出管脚与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5、电容C6的正极和电容C34、电阻丝F2、电阻丝F4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5、电容C6的负极和电容C3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丝F2、电阻丝F4的另一端与二角接插件P3的接地管脚和二角接插件P4的电源管脚相连接,二角接插件P3的电源管脚接电阻丝F1、电阻丝F3、DC连接座J1的一端,电阻丝F1、电阻丝F3的另一端接24V外部电源,DC连接座J1的另一端接二角接插件P1的电源管脚,二角接插件P1的接地管脚接地,二角接插件P4的接地管脚与电阻R1、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和二角接插件P5的电源管脚相连接,二角接插件P5的接地管脚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2A第一路反向输入管脚和电阻R3、电容C9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2A第一路同向输入管脚和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A第一路运放输出管脚与控制芯片U6的I/O管脚,电阻R3、电容C9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2B第二路同向输入管脚相连接,运算放大器U2A的接地管脚接地,运算放大器U2A的电源管脚接5V内部电源、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3的正极,电容C10的另一端和电容C13的负极接地,运算放大器U2B的接地管脚接地,运算放大器U2B的电源管脚接5V内部电源,运算放大器U2B的第二路运放输出管脚与运算放大器U2B的第二路反向输入管脚、电压比较芯片U8的同相输入管脚相连接,电压比较芯片U8的接地管脚接地,电压比较芯片U8的电源管脚与5V内部电源、电容C14的正极、电容C12的一端、电阻R55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4的负极与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电压比较芯片U8的输出管脚与电阻R55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3A的同相输入管脚相连接,运算放大器U3A的接地管脚接地,运算放大器U3A的运放输出管脚与运算放大器U3A的反相输入管脚、开关电源芯片U1的稳压输入管脚相连接,运算放大器U3A的电源管脚接5V内部电源、电容C8的一端和电容C11的正极,电容C8的另一端和电容C11的负极接地;输出扩展电路包括二角接插件P2、双向TVS管TVS3、电容C35、电容C36;二角接插件P2的电源管脚与24V外部电源,双向TVS管TVS3、电容C35的一端,电容C36的正极相连接,双向TVS管TVS3、电容C35的另一端和电容C36的负极接地,二角接插件P2的接地管脚接地;DC24V-DC5V变换电路包括双向TVS管TVS1、开关电源芯片U4、电感L2、稳压二极管D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33;开关电源芯片U4的电源输入管脚与24V外部电源,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的正极,双向TVS管TVS1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的负极与双向TVS管TVS1的另一端接地,开关电源芯片U4的使能控制管脚与开关电源芯片U4的接地管脚接地,开关电源芯片U4的电源输出管脚与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电感L2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凌刘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朱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