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短路保护的路灯感应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8458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短路保护的路灯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照明灯VL,红外感应器A,振荡芯片U,放大器P,场效应管MOS2,光敏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等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感应信号进行放大,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更快速的识别感应信号,并根据感应信号对照明灯进行控制,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灵敏度。

Street lamp induction control circuit capable of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eet lamp induction can be short-circuit protection control circui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lamp is mainly composed of VL, A infrared sensor, oscillation chip U, amplifier P, FET MOS2, photosensitive triode VT2, a triode VT3, VT4 transistor etc..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gnify the induction signal so that the utility model can identify the induced signal more quickly, and control the light according to the induction signal, thereby 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utility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短路保护的路灯感应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是指一种可短路保护的路灯感应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能源匮乏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为了节约电能,目前有些地方的路灯已采用感应控制电路进行控制,即在夜间有行人通过时感应控制电路控制路灯自动点亮,当行人通过后感应控制电路控制路灯则自动熄灭,从而实现节能目的。然而现有的感应控制电路灵敏度较低,不能在需要时第一时间控制路灯点亮和熄灭,无法达到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感应控制电路灵敏度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短路保护的路灯感应控制电路。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短路保护的路灯感应控制电路,主要由照明灯VL,红外感应器A,振荡芯片U,放大器P,场效应管MOS1,场效应管MOS2,三极管VT1,光敏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正极与振荡芯片U的TRI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位器RP后与光敏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振荡芯片U的GND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同时接地的电阻R2,正极与振荡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N极与振荡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P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与二极管D5相并联的继电器K1,串接在放大器P的负极和红外感应器A之间的电阻R4,串接在放大器P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3,串接在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和振荡芯片U的RE管脚之间的电阻R5,P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N极与振荡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与二极管D7相并联的继电器K2,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的电容C4,P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N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N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以及分别与场效应管MOS的漏极和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源电路组成;所述振荡芯片U的VCC管脚分别与其RE管脚和光敏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THRE管脚分别与其TRI管脚和光敏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的正极接地,其输出端与场效应管MOS2的栅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其常闭触点K1-2串接在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所述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其栅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照明灯VL与电源电路相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由二极管D1,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P极共同形成电源输入端的电容C1,N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P极分别与电容C1的负极和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组成;所述二极管D1的N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其P极顺次经断电器K2的常开触点K2-1、照明灯VL以及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K1-1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振荡芯片U为NE555集成芯片。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以对感应信号进行放大,使本技术能够更快速的识别感应信号,并根据感应信号对照明灯进行控制,从而提高本技术的灵敏度。(2)本技术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在出现短路时可以自动切断电源,从而保护电子元件不被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由照明灯VL,红外感应器A,振荡芯片U,放大器P,场效应管MOS1,场效应管MOS2,三极管VT1,光敏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电阻R1,电位器RP,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继电器K1,继电器K2,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以及电源电路组成。连接时,电容C2的正极与振荡芯片U的TRI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位器RP后与光敏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振荡芯片U的GND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同时接地。电容C3的正极与振荡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5的N极与振荡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P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继电器K1与二极管D5相并联。电阻R4串接在放大器P的负极和红外感应器A之间。电阻R3串接在放大器P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电阻R5串接在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和振荡芯片U的RE管脚之间。二极管D6的P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7的N极与振荡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继电器K2与二极管D7相并联。同时,电容C4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二极管D8的P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二极管D3的N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二极管D4的N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电源电路与场效应管MOS的漏极和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振荡芯片U的VCC管脚分别与其RE管脚和光敏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THRE管脚分别与其TRI管脚和光敏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的正极接地,其输出端与场效应管MOS2的栅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其常闭触点K1-2串接在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所述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其栅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照明灯VL与电源电路相连接。另外,该电源电路由二极管D1,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P极共同形成电源输入端的电容C1,N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P极分别与电容C1的负极和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组成;所述二极管D1的N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其P极顺次经断电器K2的常开触点K2-1、照明灯VL以及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K1-1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该场效应管MOS1,三极管VT1,电阻R1,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组成短路保护电路;当出现短路现象时,三极管VT1被导通,而场效应管MOS1的栅极电压迅速降低,使场效应管MOS1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短路保护的路灯感应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短路保护的路灯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照明灯VL,红外感应器A,振荡芯片U,放大器P,场效应管MOS1,场效应管MOS2,三极管VT1,光敏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正极与振荡芯片U的TRI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位器RP后与光敏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振荡芯片U的GND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同时接地的电阻R2,正极与振荡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N极与振荡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P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与二极管D5相并联的继电器K1,串接在放大器P的负极和红外感应器A之间的电阻R4,串接在放大器P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3,串接在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和振荡芯片U的RE管脚之间的电阻R5,P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N极与振荡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与二极管D7相并联的继电器K2,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的电容C4,P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N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N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以及分别与场效应管MOS的漏极和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源电路组成;所述振荡芯片U的VCC管脚分别与其RE管脚和光敏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THRE管脚分别与其TRI管脚和光敏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的正极接地,其输出端与场效应管MOS2的栅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继电器K1的其常闭触点K1‑2串接在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所述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其栅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照明灯VL与电源电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短路保护的路灯感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照明灯VL,红外感应器A,振荡芯片U,放大器P,场效应管MOS1,场效应管MOS2,三极管VT1,光敏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正极与振荡芯片U的TRI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位器RP后与光敏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振荡芯片U的GND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同时接地的电阻R2,正极与振荡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N极与振荡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P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与二极管D5相并联的继电器K1,串接在放大器P的负极和红外感应器A之间的电阻R4,串接在放大器P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3,串接在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和振荡芯片U的RE管脚之间的电阻R5,P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N极与振荡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与二极管D7相并联的继电器K2,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的电容C4,P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N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N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毅俞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赛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