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倍效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82917 阅读:3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23:33
充电倍效电路属于供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倍效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倍效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光伏发电部分G

Charging doubling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harging doubling circuit,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ower supply systems, in particular to a charging double effect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harging double effect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art 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倍效电路
本技术属于供电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倍效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化电储能类型常见的铅酸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超级电容、镍氢蓄电池等技术;这些蓄电池充放电技术关键点为安全、高效及长寿命,这就要求充电过程要可控或智能控制。要求不能过充,高效要求控制技术根据蓄电池状态不断调整充电电流强度,大电流快充、恒流均匀充电、涓流充电;使得充电高效安全快速。控制不同电流大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PWM(脉冲宽度管理)控制技术。(1)具体48V蓄电池充电波形如图6所示,所谓PWM充电技术主要波形,波形会根据蓄电池组电荷状态脉冲波形宽度、占空比及频率有变化,整体所以充电过程中有一半时间波形过零点,相当于整个充电的电源或太阳能光伏有一半时间在休息。这就是蓄电池充电效率低真正原因。经常业内有一句话叫做充电1.5倍率。用大于1.5倍的能量去充电,才能把蓄电池充满。储能充电效率低(67%)。(2)充电的电源或太阳能光伏利用率低:充放电储能技术总效率54%,充电效率(66.7%)、放电效率(83%)。把蓄电池原来的每块蓄电池分成电压、容量均相同的两块,如图6-1、6-2、6-3、6-4、6-5、6-6、6-7所示,通过控制技术让分成两组的蓄电池分别交替互补充电,每串蓄电池充电过程和单串蓄电池相同PWM控制充电,但通过互补充电技术两串蓄电池并联总的充电电流和功效提高了一倍,充电效率提高了一倍。而蓄电池安全性充电管理均和原来的单组蓄电池相同;产生的效果就是同等条件下蓄电池充电时间缩短了一半;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功能来说相当于把光伏发电效率提高了一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充电倍效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光伏发电部分G1……Gn,等容量的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1、B2,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快速二极管D1、D2,其结构要点光伏发电部分G1……Gn正极、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1、B2正极相连,光伏发电部分G1……Gn负极与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一端相连,互锁联动型开关K1另一端、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1负极、快速二极管D1阴极相连。互锁联动型开关K2另一端、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2负极、快速二极管D2阴极相连。快速二极管D1阳极、快速二极管D2阳极、地线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1、B2为锂电池或铅酸电池。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为MOS开关管、IGBT管或继电器。另外,本技术所述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采用两个并联的AOT460管,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漏极相连,互锁联动型开关K1栅极分别与第一NPN三极管发射极、第一PNP三极管发射极相连,第一NPN三极管集电极接电源VCC,第一NPN三极管基极、第一PNP三极管基极、第二NPN三极集电极相连,第二NPN三极发射极、第一PNP三极管集电极、地线相连,第二NPN三极管基极与第三NPN三极管集电极相连,第三NPN三极管发射极接地,第三NPN三极管基极、PWM信号输入端口、第四NPN三极管基极相连。第四NPN三极管集电极、第五NPN三极管基极、第二PNP三极管基极相连,第四NPN三极管发射极、地线、第二PNP三极管集电极相连,第五NPN三极管集电极接电源VCC,第五NPN三极管发射极、第二PNP三极管发射极、互锁联动型开关K2栅极相连。还可包括快速二极管D3、D4、D5、D6,快速二极管D1、D3、D5并联,快速二极管D2、D4、D5并联。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对蓄电池分组,通过K1K2互锁联动控制模式,可实现蓄电池组安全高效充电技术,同时K1K2交替开断控制,实现电源点(光伏、市电等其他电源形式)高效倍增充电技术。本技术D1D2为正向电阻极小的快速二极管。D1D2接法决定了两组蓄电池组为隔离,同时具有钳住接地功能,始终将两组蓄电池组负极钳住在零电位附近。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图1是本技术连接负载供电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省去K3、K4结构示意图。图3-1、3-2是本技术K1K2充电波形。图4是本技术电源给蓄电池总充电图(I=I1+I2=2I1)。图5是本技术共负极系统示意图。图6-1、6-2、6-3、6-4、6-5、6-6、6-7是通过控制技术让分成两组的蓄电池分别交替互补充电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K1K2控制驱动部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连接负载供电,包括光伏发电部分G1……Gn,等容量的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1、B2,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快速二极管D1、D2。负载供电控制部分包括:同时开断的开关K3、K4和负载L;光伏发电部分G1……Gn正极、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1、B2正极、负载L正极相连,光伏发电部分G1……Gn负极与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一端相连,互锁联动型开关K1另一端、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1负极、快速二极管D1阴极、互锁联动型开关K3一端相连。互锁联动型开关K2另一端、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2负极、快速二极管D2阴极、互锁联动型开关K4一端相连。快速二极管D1阳极、快速二极管D2阳极、地线相连。互锁联动型开关K3另一端、互锁联动型开关K4另一端、负载L负极相连。光伏发电部分G1……Gn也可以是市电或电源。所述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1、B2为锂电池或铅酸电池。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1、B2为等容量的B/2的储能可充放电的锂电池或铅酸电池。通过控制电路可控制K1K2开断时间,导通时长,但K1K2是互锁型开关,即K1通,K2断。K1断,K2通。还可包括快速二极管D3、D4、D5、D6,快速二极管D1、D3、D5并联,快速二极管D2、D4、D5并联。由D1D2……D4多个钳住接地快速二极管的并联使用,可以实现蓄电池分组高效倍增充电的同时实现蓄电池分组合并储能全容量供电技术。通过K3K4同时开断控制,同时对负载进行联合开断,实现储能系统对负载的供电,实现两组蓄电池联合并联供电技术。所述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采用两个并联的AOT460管,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漏极相连,互锁联动型开关K1栅极分别与第一NPN三极管发射极、第一PNP三极管发射极相连,第一NPN三极管集电极接电源VCC,第一NPN三极管基极、第一PNP三极管基极、第二NPN三极集电极相连,第二NPN三极发射极、第一PNP三极管集电极、地线相连,第二NPN三极管基极与第三NPN三极管集电极相连,第三NPN三极管发射极接地,第三NPN三极管基极、PWM信号输入端口、第四NPN三极管基极相连。第四NPN三极管集电极、第五NPN三极管基极、第二PNP三极管基极相连,第四NPN三极管发射极、地线、第二PNP三极管集电极相连,第五NPN三极管集电极接电源VCC,第五NPN三极管发射极、第二PNP三极管发射极、互锁联动型开关K2栅极相连。如图7所示,充电PWM信号分成两路去控制两组蓄电池充电电路,这两路充电电路的原理是相同的。其中一路经过NPN三极管取反,这使得两路充电电路交替工作。两个NPN管与一个PNP管的组合用来放大PW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电倍效电路

【技术保护点】
充电倍效电路,包括光伏发电部分G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倍效电路,包括光伏发电部分G1……Gn,等容量的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1、B2,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快速二极管D1、D2,其特征在于光伏发电部分G1……Gn正极、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1、B2正极相连,光伏发电部分G1……Gn负极与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一端相连,互锁联动型开关K1另一端、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1负极、快速二极管D1阴极相连;互锁联动型开关K2另一端、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2负极、快速二极管D2阴极相连;快速二极管D1阳极、快速二极管D2阳极、地线相连;所述储能可充放电电池B1、B2为锂电池或铅酸电池;所述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为MOS开关管、IGBT管或继电器;所述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采用两个并联的AOT460管,互锁联动型开关K1、K2漏极相连,互锁联动型开关K1栅极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振河蔡云平马迎秋张东曲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