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旭昆专利>正文

一种无插孔插座及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81894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插孔插座及插头,所述无插孔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的面板上设有第一电极触点,插座本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触点对应的具弹性的活动电极,所述活动电极上设有磁性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没有插孔,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头配合使用,不会出现因使用久后,插孔和插脚之间的配合发生松动,导致接触不良和产生火花可能引起的起火事故,也不会出现因接触水出现漏电现象,而且省去了将插脚对准插孔的麻烦,使用更加方便,还可以防止因触及插座引起的触点事故。

Socket without socket and plu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jack socket and plug, the socket socket comprises a socket body, the socket body pane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lectrode contact, movable electrode and the first electrode socket contacts with the elastic body, the movable electrode is provided with a magnetic material. Because the utility model is not matched with the jack, the plug of the utility model, does not appear due to the use of long, match between Jack and pin loosening, resulting in poor contact and fire accidents may be caused by the spark, will not appear due to contact with the water leakage phenomenon, and omits the pin jack alignment problem, use more convenient, also can prevent the accident caused by touching the socket cont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插孔插座及插头
本技术属于电连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无插孔插座及插头。技术背景插座和插头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电连接装置。现有的插座和插头都是通过插座插孔中的金属导体和插头上的金属插脚相配合实现电连接的,这种结构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使用久后,插孔中的金属导体和插头上的金属插脚配合发生松动,导致接触不良和产生火花导致起火;二是手指或导电物体伸入插孔内容易触电,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触电事故时有发生;三是由于有插孔,不防水导致漏电;四是必须将多个插脚插入相应的插孔,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的无插孔插座及插头。实现本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无插孔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的面板上设有第一电极触点,插座本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触点对应的具弹性的活动电极,所述活动电极上设有磁性材料。所述插座本体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电极触点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活动电极包括金属外壳,所述磁性材料包裹在所述外壳内。本技术提供的插头,与所述无插孔插座配合使用,包括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上设有与所述无插孔插座上的第一电极触点相对应的第二电极触点,所述第二电极触点上设有磁性材料。所述插头本体与所述无插孔插座上的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二电极触点包括金属外壳,所述第二电极触点上的磁性材料包裹在所述第二电极触点的外壳内。有益效果本技术插座不设插孔,插座与插头之间利用磁力驱动活动电极运动导通电流,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优点为:1、由于没有插孔,不会出现因使用久后,插孔和插脚之间的配合发生松动,导致接触不良和产生火花可能引起的起火事故,也不会出现因接触水出现漏电现象,而且省去了将插脚对准插孔的麻烦,使用更加方便。2、插座表面上的第一电极触点在平时处于不带电的封闭状态,只有与插头相配合时才通电,可以防止因触及插座引起的触点事故,特别是避免了小孩因好奇用手指或导电物体伸入插孔内引起的触电事故。插头与插座上的凹槽相配合,更好地解决了人体有可能同时接触第一电极触点和第二电极触点发生的触电现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安全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更方便。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无插孔插座和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活动电极的不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无插孔插座的面板示意图。图4本技术插头的端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无插孔插座和插头相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无插孔插座和插头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无插孔插座的面板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插头的端部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无插孔插座为插线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图3,本技术提供的无插孔插座1,包括插座本体101,插座本体101包括壳体1011和面板1012,插座本体101的面板1012上设有凹槽104,凹槽104内设有两个采用铜片(也可其它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片)的第一电极触点103,插座本体101的壳体1011内设有绝缘支架102,绝缘支架102内设有两个可以前后运动与所述第一电极触点103分别对应的正负活动电极105,在支架102与每个活动电极105之间设有活动电极105的回位弹簧106;所述活动电极105包括铜外壳(也可其它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外壳)1052,铜外壳1052内包裹有磁性材料1051;壳体1011内通过螺钉110设有与外接电线109连接的金属连接片107,活动电极105的铜外壳1052通过软导线108与金属连接片107连接。活动电极105也可采用如图2所示的结构,包括带金属尾杆1053的金属触头1052和套在金属尾杆1053上的磁性材料1051。活动电极105还可采用其它由金属材料和磁性材料结合的不同结构。见图1、图4,本技术提供的与所述插座配合使用的插头2,包括插头本体201,插头本体201包括壳体2012和与无插孔插座1上的凹槽104相配合的端面2011,端面2011上设有与所述无插孔插座1上的两个第一电极触点103分别对应的第二电极触点203,第二电极触点203包括金属外壳2032,在金属外壳2032内包裹有磁性材料2031,第二电极触点203与外接电线202连接。实施例2见图6、图7,无插孔插座1面板1012的凹槽104内还可设置与接地外接电线109连接的接地电极触点111,与此对应,插头2的端面2011上也设置与接地外接电线202连接的接地电极触点204,如图8所示。实施例3见图9,本技术无插孔插座1可以是插线板,其面板1102上设有多个凹槽104,部分凹槽104上设有正负极第一电极触点103,部分凹槽104上设有正负极第一电极触点103和接地电极触点111,以满足不同插头2的需要。实施例4本技术无插孔插座1的面板上也可不设凹槽104,同样可以实现插头2与无插孔插座1之间的通电。本技术工作原理:平时,无插孔插座1内的活动电极105在回位弹簧106的作用下与第一电极触点103处于隔离状态,第一电极触点103不带电;用电时,如图5所示,将插头2的端面2011卡入无插孔插座1面板1012上的凹槽104内,插头2上的正负第二电极触点203分别与无插孔插座1上的正负第一电极触点103接触,由于无插孔插座1内的活动电极105与插头2上的第二电极触点203分别设有磁性材料1051、2031,在磁力的吸引下,活动电极105克服回位弹簧106的作用与第一电极触点103接触,通过第二电极触点103使插头2上的外接电线202通电,同时利用活动电极105与插头2上第二电极触点203之间的磁力使插头2固定不动;用电完后,拿开插头2,活动电极105回位,无插孔插座1又回到第一电极触点103不带电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插孔插座及插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插孔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插座本体的面板上设有第一电极触点,插座本体内设有可以前后运动与所述第一电极触点对应的具弹性的活动电极,所述活动电极上设有磁性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插孔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插座本体的面板上设有第一电极触点,插座本体内设有可以前后运动与所述第一电极触点对应的具弹性的活动电极,所述活动电极上设有磁性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插孔插座,其特征是所述插座本体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电极触点设在所述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插孔插座,其特征是所述活动电极包括金属外壳,所述磁性材料包裹在所述外壳内。4.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昆
申请(专利权)人:杨旭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