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增亮膜及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8040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式增亮膜及背光模组,该复合式增亮膜包括基材和聚光层,基材包括第一光学面和位于第一光学面对面的第二光学面,聚光层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聚光层包括多个按同一预设方向排列的聚光单元组,聚光单元组包括至少两个按预设方向排列的聚光单元,聚光单元包括棱镜条;棱镜条包括棱峰、及与第一光学面相交的两条底面交线,至少一个棱镜条的棱峰在棱镜条长度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光学面呈周期性上下起伏状态形成W形曲线,棱峰垂直于第一光学面的投影、及两条底面交线呈周期性左右起伏状态形成S形曲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减轻因传统棱镜机构长距离贴合而造成的漏光现象,制备过程中不易产生瑕疵,还可以防静电、防水波纹。

Composite brightening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osite type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 composite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comprises a substrate and a light concentrating layer substrate includes a first optical surface and is positioned on the first face second optical optical surface, light layer is disposed on the first optical surface; condensing layer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preset direction according to the same spot unit group, condensing unit group comprises at least two according to the preset direction of the condensing unit, the condensing unit includes a prism prism; including peak edge, and the first optical surfac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bottom line, at least one of the peaks in the edge of the prism prism length direction relative to the formation of W shape curve the first state is optical periodic, peak edge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the first optical projection and two bottom line periodically around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state to form a S shape curve.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light leakage due to the traditional prism mechanism caused by long distance fitting, the preparation is not easy to produce defects in the process can also be anti-static, waterproof corruga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增亮膜及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增亮膜及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增亮膜被广泛应用于背光模组以用来汇聚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尤其是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设备中,常应用增亮膜来增加显示亮度和节约显示器电池设备的能量。现有的增亮膜直接在基材上设置一层横截面为类三角形的棱镜条,由于棱镜条的形状单一,聚光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式增亮膜及背光模组,解决现有增亮膜聚光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式增亮膜,包括基材和聚光层,基材包括第一光学面和位于第一光学面对面的第二光学面,聚光层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聚光层包括多个按同一预设方向排列的聚光单元组,聚光单元组包括至少两个按预设方向排列的聚光单元,聚光单元包括棱镜条;棱镜条包括棱峰、及与第一光学面相交的两条底面交线,至少一个棱镜条的棱峰在棱镜条长度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光学面呈周期性上下起伏状态形成W形曲线,棱峰垂直于第一光学面的投影、及两条底面交线呈周期性左右起伏状态形成S形曲线。进一步地,棱峰垂直于第一光学面的投影位于两条底面交线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地,两条底面交线平行。进一步地,聚光单元组中的棱镜条被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平面所截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进一步地,棱镜条在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光学面呈周期性上下起伏状态包括:该棱镜条被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平面所截的横截面保持为底边为弧线的三角形,棱峰在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光学面呈上下起伏状态,且形成棱峰的两侧面即棱面为平面。进一步地,第二光学面为光滑面或者粗糙面。进一步地,第二光学面的雾度为5%至60%。进一步地,S形曲线的振幅为1至6微米,S形曲线的周期为100至400微米。进一步地,W形曲线的振幅为0.5至4微米,W形曲线的周期为100至400微米。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设置在光源一侧的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下方的发射板、设置在导光板上方的下扩散板,以及设置在下扩散板上方的、上述任一项的复合式增亮膜。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式增亮膜,在基材上按同一预设方向排列的聚光单元包括棱镜条,棱镜条的棱峰在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光学面呈周期性上下起伏状态形成W形曲线,且棱峰垂直于第一光学面的投影呈周期性左右起伏状态形成S形曲线,可以减轻因传统棱镜机构长距离贴合而造成的漏光现象,制备过程中不易产生瑕疵,还可以防静电、防水波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式增亮膜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棱镜条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S形曲线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W形曲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式增亮膜,主要包括基材和聚光层,基材包括第一光学面和位于第一光学面对面的第二光学面,聚光层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聚光层包括多个按同一预设方向排列的聚光单元组,聚光单元组包括至少两个按预设方向排列的聚光单元,聚光单元包括棱镜条;棱镜条包括棱峰、及与第一光学面相交的两条底面交线,至少一个棱镜条的棱峰在棱镜条长度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光学面呈周期性上下起伏状态形成W形曲线,棱峰垂直于第一光学面的投影、及两条底面交线呈周期性左右起伏状态形成S形曲线。基材可以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制成;棱镜条可直接在基材上通过涂覆的方式形成。优选的,聚光单元组中的棱镜条被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平面所截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可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非直角三角形,当某个棱镜条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优选的,其峰角即距离基材最远的那个角为直角;当某个棱镜条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优选的,形成峰角的两边等长;优选的,聚光单元组中至少一对相邻聚光单元之间的节距为14至100微米,相邻聚光单元之间的节距指的是,相邻两聚光单元的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聚光单元的中心线指的是从棱镜条的峰角沿垂直基材的方向画线;优选的,聚光单元组中至少两个聚光单元相对于第一光学面的高度不同,更优的,聚光单元组中至少一对相邻聚光单元相对于第一光学面的高度不同;优选的,聚光单元组中的聚光单元的个数为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4。优选的,棱峰垂直于第一光学面的投影位于两条底面交线的中间位置,更优选的,两条底面交线平行。优选的,在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光学面呈周期性上下起伏状态的棱镜条,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两种类型:一、该棱镜条的棱峰在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光学面呈上下起伏状态,形成棱峰的两侧面即棱面形状不限;二、该棱镜条的棱峰在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光学面呈上下起伏状态,且形成棱峰的两侧面即棱面为平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在其长度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光学面基本呈周期性上下起伏状态即可;优选的,呈周期性上下起伏状态的该棱镜条被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平面所截的横截面的为底边为弧线的三角形。优选的,聚光单元组还包括填充在至少一对相邻聚光单元之间的第一辅助聚光结构,更优的,聚光单元组包括的第一辅助聚光结构的个数比其包括的聚光单元个数少1,分别填充在各对相邻聚光单元之间;优选的,为了更好的发挥作用,第一辅助聚光结构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中的一段弧,其中,第一辅助聚光结构的横截面指的是第一辅助聚光结构被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平面所截的横截面。优选的,聚光层还包括填充在至少一对相邻聚光单元组之间的第二辅助聚光结构,更优选的,聚光层包括的第二辅助聚光结构的个数比其包括的聚光单元组个数少1,分别填充在各对相邻聚光单元组之间;优选的,第二辅助聚光结构被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平面所截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中的一段弧;第一辅助聚光结构、第二辅助聚光结构的横截面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的,聚光层相对于第一光学面的高度为7至50微米,聚光层相对于第一光学面的高度取决于聚光层中各个聚光单元、第一辅助聚光结构、第二辅助聚光结构中的最高高度,聚光层中聚光单元、第一辅助聚光结构、第二辅助聚光结构相对于第一光学面的高度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的,第一辅助聚光结构和/或第二辅助聚光结构相对于第一光学面的高度,小于其相邻两侧聚光单元相对于第一光学面的高度。优选的,入光面,即第二光学面为光滑面或者粗糙面,其中,粗糙面的定义及要求可以参见公开号为US6,280,063B1的专利文献的摘要部分“asecondmajorsurfacecharacterizedbyapluralityoflightscatteringprotrusions,saidarticlehavingahazevaluebetweenabout20—60%andatransmissionvaluenogreaterthanabout94%WhenmeasuredunderconditionsinWhichthefirstsurfacehasasubstantiallyplanartopography”的内容。优选的,入光面,第二光学面的雾度为5%至60%,雾度(haze)是偏离入射光2.5°角以上的透射光强占总透射光强的百分数,雾度越大意味着薄膜光泽以及透明度尤其成像度下降,用标准“c”光源的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到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式增亮膜及背光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增亮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和聚光层,所述基材包括第一光学面和位于所述第一光学面对面的第二光学面,所述聚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面上;所述聚光层包括多个按同一预设方向排列的聚光单元组,所述聚光单元组包括至少两个按所述预设方向排列的聚光单元,所述聚光单元包括棱镜条;所述棱镜条包括棱峰、及与所述第一光学面相交的两条底面交线,至少一个棱镜条的棱峰在棱镜条长度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面呈周期性上下起伏状态形成W形曲线,所述棱峰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学面的投影、及两条所述底面交线呈周期性左右起伏状态形成S形曲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增亮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和聚光层,所述基材包括第一光学面和位于所述第一光学面对面的第二光学面,所述聚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面上;所述聚光层包括多个按同一预设方向排列的聚光单元组,所述聚光单元组包括至少两个按所述预设方向排列的聚光单元,所述聚光单元包括棱镜条;所述棱镜条包括棱峰、及与所述第一光学面相交的两条底面交线,至少一个棱镜条的棱峰在棱镜条长度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面呈周期性上下起伏状态形成W形曲线,所述棱峰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学面的投影、及两条所述底面交线呈周期性左右起伏状态形成S形曲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峰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学面的投影位于两条所述底面交线的中间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增亮膜,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底面交线平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单元组中的棱镜条被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平面所截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其彬杨千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