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790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应对低背及拍摄视场角的广角化要求,还可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的小型摄像镜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孔径光阑、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的折光力的第1透镜、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形状的具有负的折光力的第2透镜、凹面朝向像侧的第3透镜、第4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正的折光力的第5透镜及凹面朝向物体侧和像侧的具有负的折光力的第6透镜构成。

Camera lens

The obj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small camera lens which can not only meet the wide-angle requirement of low back and shooting field angle, but also can well correct each aber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camera lens from the object side toward the image side in sequence by the aperture and a convex surface facing the object side having a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a first lens concave toward the image side of the meniscus shape has a 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 a second lens concave toward the image side of the third lens, the fourth lens, a convex surface facing the image the side has a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of the fifth lens and a concave surface facing the object side and the image side has a 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 of the lens six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镜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使用于小型摄像装置中的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的固体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尤其涉及一种趋向小型化、低背化的智能手机和移动电话及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和游戏机、PC、机器人等信息设备等、以及搭载于附带相机功能的家电产品和汽车等上的摄像装置中的内置摄像镜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很多信息设备都普遍搭载相机功能。并且,有越来越多的附带相机的家电产品等极其方便的产品问世,在这种家电产品和信息终端设备上结合了相机功能的产品需求也逐日剧增,因此预计会急速推进相应产品的开发。并且,不仅要求搭载于这些产品上的摄像镜头具备应对高像素化的高分辨率,而且要求其为能够充分应对设备的小型化、超薄化的小型及低背的摄像镜头,且为明亮镜头系统,此外还严格要求应对宽视场角。针对这种要求,例如为了获得高分辨率,考虑采用设计自由度比5片式结构更高且更有利于各像差的校正的6片式结构。然而,采用6片式结构时,由于透镜片数较多,因此具有容易使光学全长变长的倾向。并且,若要实现满足低背、宽视场角、低F值的所有要求的摄像镜头,周边部的像差校正尤为困难,因此存在确保整个画面的良好光学性能的课题。作为现有的6片式结构的摄像镜头,例如已知有以下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摄像镜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摄像镜头,该镜头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具有正的折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的折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的折光力的第3透镜组、具有负的折光力的第4透镜组、具有正的折光力的第5透镜组及具有负的折光力的第6透镜组。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摄像镜头,该镜头从物体侧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的折光力的第1透镜、第2透镜、第3透镜、具有至少1个非球面的第4透镜、物体侧为凸面且像侧为凹面的第5透镜以及凹面朝向物体侧及像侧的具有至少1个非球面的第6透镜构成。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5223号公报专利文献2:US2012/0243108公报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摄像镜头的明亮度在F2.0~2.4左右,且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但是,光学全长大约为8mm,拍摄视场角大约为66°~70°,因此无法充分满足低背化与广角化的要求。并且,想要通过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镜头结构来实现低背化与广角化时,周边部的像差校正非常困难,且很难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摄像镜头的光学全长为5~6mm左右,光学全长与摄像元件的有效摄像面的对角线的长度之比(以下,称为全长对角比)大约为1.0,不仅高度比较低且各像差可获得良好校正。但是,摄像视场角大约只能够应对70°左右,并且F值为2.6~3.0左右,不能视作具有能够充分应对小型且高像素的摄像元件的明亮度。实施例5中公开有明亮度为F2.4的摄像镜头,但视场角为67°,应对广角化不充分。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镜头结构也同样,要在实现低背化的基础上实现广角化及明亮的镜头系统时,存在校正周边部的各像差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增加所构成的片数也足以应对低背化的要求,且不仅能够均衡地满足低F值、拍摄视场角的广角化要求,而且具备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的高分辨率的小型摄像镜头。另外,在此所谓低背是指,光学全长小于5mm,全长对角比为0.7左右的较小等级,低F值是指F2.3以下的明亮度,广角是指大约能够在全视场角80°以上的范围内进行拍摄的等级。另外,表示全长对角比时的摄像元件的有效摄像面的对角线的长度为从最大视场角入射到摄像镜头的光线在摄像面成像时的自光轴的垂直高度即最大像高的2倍长度,视为与有效摄像圆的直径相同。并且,关于在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透镜面的凸面、凹面被定义为近轴(光轴附近)的形状,极点被定义为切平面与光轴垂直相交且不在光轴上的非球面上的点。此外,光学全长被定义为,利用空气换算IR截止滤光片或保护玻璃等不影响光的收敛及发散作用的光学元件的厚度时,从离物体侧最近的光学元件的物体侧的面至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本技术的摄像镜头中,在固体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的像,该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的折光力的第1透镜、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形状的具有负的折光力的第2透镜、凹面朝向像侧的第3透镜、第4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正的折光力的第5透镜及凹面朝向物体侧和像侧的具有负的折光力的第6透镜构成。本技术的摄像镜头呈从物体侧依次配置由第1透镜、第2透镜及第3透镜构成的合成折光力为正的透镜组以及由第4透镜、第5透镜及第6透镜构成的合成折光力为负的透镜组的所谓远摄类型。在上述结构中,由第1透镜、第2透镜及第3透镜构成的正透镜组负责摄像镜头的低背化、广角化及各像差的良好校正。通过将第1透镜设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的折光力的透镜,使其通过较强的正的折光力来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与广角化。通过将第2透镜设为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形状的具有负的折光力的透镜,使其良好地校正在第1透镜中产生的球面像差及色像差。通过将第3透镜设为凹面朝向像侧的透镜,使其校正轴上色像差及高次球面像差、彗差及场曲。由第4透镜、第5透镜及第6透镜构成的负透镜组负责摄像镜头的低背化、广角化及各像差的良好校正。第4透镜校正轴上色像差及高次球面像差、彗差及场曲,通过将第5透镜设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较强的正的折光力的透镜,通过使较强的正的折光力与第1透镜适当保持平衡,不仅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与广角化,还良好地校正像散及场曲。通过将第6透镜设为凹面朝向物体侧及像侧的具有负的折光力的透镜,使其进行在第5透镜产生的球面像差的校正及场曲的校正。并且,在本技术的摄像镜头中,孔径光阑优选配置于第1透镜的物体侧。通过在第1透镜的物体侧配置孔径光阑,使入射瞳位置远离像面,且轻松地控制远心性。并且,在本技术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1):(1)0.18<AG16/Σd<0.3其中,AG16为从第1透镜至第6透镜为止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之和,Σd为从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至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条件式(1)规定相对于从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至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的从第1透镜至第6透镜为止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之和,且为用于实现缩短光学全长的条件。当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值时,摄像镜头系统中空气间隔所占的比例变大,而导致难以缩短光学全长。另一方面,当低于条件式(1)的下限值时,虽然有利于摄像镜头的低背化,但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变得过窄,且加大组装时透镜彼此接触的危险性,因此不优选。并且,在本技术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2):(2)20<νd3-νd4<40其中,νd3为第3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νd4为第4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条件式(2)规定第3透镜及第4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的范围,且为用于良好地校正色像差的条件。通过采用满足条件式(2)的范围的材料,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并且,在本技术的摄像镜头中,优选在第5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上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形成有具有极点的非球面。通过在第5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上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形成极点,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场曲及畸变的校正。并且,在本技术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摄像镜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镜头,在固体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的像,该摄像镜头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的折光力的第1透镜、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形状的具有负的折光力的第2透镜、凹面朝向像侧的第3透镜、第4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正的折光力的第5透镜及凹面朝向物体侧和像侧的具有负的折光力的第6透镜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31 JP 2015-1706451.一种摄像镜头,在固体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的像,该摄像镜头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的折光力的第1透镜、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形状的具有负的折光力的第2透镜、凹面朝向像侧的第3透镜、第4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正的折光力的第5透镜及凹面朝向物体侧和像侧的具有负的折光力的第6透镜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透镜的物体侧配置了孔径光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使摄像镜头由如下透镜组组成:由第1透镜、第2透镜及第3透镜构成的合成折光力为正的透镜组;及由第4透镜、第5透镜及第6透镜构成的合成折光力为负的透镜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1):(1)0.18<AG16/Σd<0.3其中,AG16:从第1透镜至第6透镜为止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之和,Σd:从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至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2):(2)20<νd3-νd4<40其中,νd3:第3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νd4:第4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5透镜中,在物体侧的面上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形成有具有极点的非球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5透镜中,满足以下条件式(3):(3)0.2<Ph51/ih<0.9其中,Ph51:第5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极点位置自光轴的垂直高度,ih:最大像高。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4):(4)(f5+|f6|)/f<1.3其中,f:整个摄像镜头系统的焦距,f5:第5透镜的焦距,f6:第6透镜的焦距。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5):(5)0.5<f1/f<1.5其中,f:整个摄像镜头系统的焦距,f1:第1透镜的焦距。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6):(6)1.5<(r3+r4)/(r3-r4)<4.5其中,r3: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4: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透镜具有正的折光力,所述第4透镜具有凹面朝向物体侧的负的折光力。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透镜、所述第4透镜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根幸男桥本雅也
申请(专利权)人:康达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