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689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编码器,包括转轴、软连接件、外壳、软绵和内壳,外壳内部设置有内壳,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软绵,转轴设置在内壳的中轴线位置,转轴的一端沿中轴线延伸出外壳外部,延伸出外壳的转轴端部设置有软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编码器用于钢铁行业中辊子的转速测量,其中,内外壳之间的软绵以及转轴端部的软连接件都可以降低编码器所承受的机械振动幅度,从而起到保护编码器的内部精密部件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编码器可有效保障编码器的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

An encod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der, comprising a rotating shaft, soft connection, soft soft shell, inner shell, shel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shell and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inner shell space is filled with a soft sponge, position the axis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shell, one end of the shaft along the axis extending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housing, extension the shaft ends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oft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the encoder for measuring the rotating speed of the roller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hell between the soft and the shaft end of the flexible connecting piece can reduce the mechanical vibration amplitude of the encoder, so as to protect the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precision encoder, therefore,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ovide the encoder effective guarantee measuring precision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enco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码器
本技术涉及钢铁行业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编码器。
技术介绍
钢铁行业中,辊子广泛应用于如轧钢机、连铸机等传动输送系统中。为更好地配合轧钢机和连铸机的运作,常使用编码器对辊子的转速进行测量。常用的编码器主要分为接触式编码器和非接触式编码器两类。接触式编码器由码盘、电刷和电路组成,其中,电刷的刷头与码盘接触,工作时码盘与电刷的相对运动形成接触摩擦,长此以往,会造成接触式编码器出现测量误差增大和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而非接触式编码器的部件各自独立设置,工作时避免了因部件间的接触摩擦而导致的机械磨损,且非接触式编码器各部件之间信号传输速度快,因此相较于接触式编码器,非接触式编码器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而其中的光电编码器是目前钢铁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非接触式编码器。相关技术中,光电编码器的内部主要由光源、码盘、光电器件、处理芯片和电路组成。其中,码盘的一侧是发光二极管或者白炽光源,另一侧则是接收发光二极管或者白炽光源发出光线的光电器件,与被测轴同心的码盘上刻制有一定编码规则的码道。光电编码器的外部套以金属材质的外壳,起到保护内部精密部件和屏蔽外部干扰信号的作用。使用时,光电编码器通过外部连接装置与辊子的转轴相连接,码盘跟随被测辊子的转轴转动,使得光源发出的光束透过码盘形成周期性的变化,并传输至光电器件,由光电器件处理产生电信号输出至处理芯片,从而由处理芯片由电信号转换为数字脉冲信号,数字脉冲信号再由其他设备接收并最终显示为辊子的转速。但是,在钢铁行业的车间中都存在大型电机设备,例如,轧钢车间中,轧钢机的电机功率常常要在1000千瓦以上,这些电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幅度较大,而与辊子转轴相连接的编码器同样也要承受相同振幅的振动。因此,编码器一方面很容易在运行过程中因大幅度振动而影响其测量精度,另一方面内部部件也很容易发生故障,对设备的自动化运行造成影响,不利于其长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编码器,用于解决钢铁行业中编码器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因大幅度振动受到影响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软连接件、外壳、软绵和内壳,其中: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所述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填充所述软绵5);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内壳的中轴线位置,所述转轴的一端沿所述中轴线延伸出所述外壳外部;所述软连接件设置在延伸出所述外壳的所述转轴端部。优选地,所述编码器还包括检测组件、智能芯片、信号转换器和电路板;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软连接件的所述内壳内,所述电路板设置在远离所述软连接件的所述内壳内,所述智能芯片和信号转换器均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隔板、第一光源发射器、第一码盘、第一挡板和第一位移传感器,其中:沿所述转轴由外至内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第一光源发射器和第一码盘,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一码盘均垂直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一位移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壳上;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和第一挡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的垂直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垂直平面的另一侧,所述垂直平面为所述内壳的中轴面;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一位移传感器均与所述信号转换器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器与所述智能芯片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编码器还包括检测组件、智能芯片、信号转换器和电路板;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软连接件的所述内壳内,所述电路板设置在远离所述软连接件的所述内壳内,所述智能芯片和信号转换器均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包括第一隔板、第一光源发射器、第一码盘、第一挡板和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包括第二隔板、第二光源发射器、第二码盘、第二挡板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其中:沿所述转轴由外至内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第一光源发射器、第一码盘、第二隔板、第二光源发射器和第二码盘,所述第一隔板、第一码盘、第二隔板和第二码盘均垂直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二光源发射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上;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一位移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壳上,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码盘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第一挡板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的垂直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二光源发射器和第二挡板均设置在所述垂直平面的另一侧,所述垂直平面为所述内壳的中轴面;所述第一挡板、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二挡板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均与所述信号转换器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器与所述智能芯片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编码器还包括码盘自动校正装置,其中: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码盘与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电连接,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与所述智能芯片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编码器还包括码盘自动校正装置,其中: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码盘和第二码盘均与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电连接,所述码盘自动校正装置与所述智能芯片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编码器还包括电路保护器,其中:所述电路保护器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智能芯片、信号转换器和码盘自动校正装置均与所述电路保护器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编码器还包括电池隔板、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和蓄电池,其中:所述电池隔板和蓄电池均固定设置在远离所述转轴的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电池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蓄电池之间,所述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蓄电池和电路保护器均与所述蓄电池自动供电装置电连接。优选地,所述软连接件包括橡胶软连接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编码器,包括转轴、软连接件、外壳、软绵和内壳,外壳内部设置有内壳,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软绵,转轴设置在内壳的中轴线位置,转轴的一端沿中轴线延伸出外壳外部,延伸出外壳的转轴端部设置有软连接件。本技术提供的编码器用于钢铁行业中辊子的转速测量,其中,内外壳之间的软绵以及转轴端部的软连接件都可以降低编码器所承受的机械振动幅度,从而起到保护编码器的内部精密部件的作用,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编码器可有效保障编码器的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编码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编码器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编码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软连接件(2)、外壳(3)、软绵(5)和内壳(6),其中:所述外壳(3)内部设置所述内壳(6),所述外壳(3)与所述内壳(6)之间填充所述软绵(5);所述转轴(1)设置在所述内壳(6)的中轴线位置,所述转轴(1)的一端沿所述中轴线延伸出所述外壳(3)外部;所述软连接件(2)设置在延伸出所述外壳(3)的所述转轴(1)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软连接件(2)、外壳(3)、软绵(5)和内壳(6),其中:所述外壳(3)内部设置所述内壳(6),所述外壳(3)与所述内壳(6)之间填充所述软绵(5);所述转轴(1)设置在所述内壳(6)的中轴线位置,所述转轴(1)的一端沿所述中轴线延伸出所述外壳(3)外部;所述软连接件(2)设置在延伸出所述外壳(3)的所述转轴(1)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还包括检测组件、智能芯片(16)、信号转换器(19)和电路板(21);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软连接件(2)的所述内壳(6)内,所述电路板(21)设置在远离所述软连接件(2)的所述内壳(6)内,所述智能芯片(16)和信号转换器(19)均焊接在所述电路板(21)上;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隔板(4)、第一光源发射器(7)、第一码盘(8)、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其中:沿所述转轴(1)由外至内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隔板(4)、第一光源发射器(7)和第一码盘(8),所述第一隔板(4)和第一码盘(8)均垂直套设在所述转轴(1)上,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7)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4)上;所述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8)与所述电路板(21)之间、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壳(6)上;所述第一光源发射器(7)和第一挡板(9)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码盘(8)的垂直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15)设置在所述垂直平面的另一侧,所述垂直平面为所述内壳(6)的中轴面;所述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均与所述信号转换器(19)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器(19)与所述智能芯片(16)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还包括检测组件、智能芯片(16)、信号转换器(19)和电路板(21);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软连接件(2)的所述内壳(6)内,所述电路板(21)设置在远离所述软连接件(2)的所述内壳(6)内,所述智能芯片(16)和信号转换器(19)均焊接在所述电路板(21)上;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隔板(4)、第一光源发射器(7)、第一码盘(8)、第一挡板(9)和第一位移传感器(15),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组件包括第二隔板(10)、第二光源发射器(17)、第二码盘(11)、第二挡板(18)和第二位移传感器(12),其中:沿所述转轴(1)由外至内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隔板(4)、第一光源发射器(7)、第一码盘(8)、第二隔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昌群张帅李洪哲孟维芬
申请(专利权)人: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