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72284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系统,包括由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后面、设置有电梯门的正面以及底坑的底面构成的井道,井道内设有轿厢,井道内还设置有多根朝向井道内并垂直所述井道内壁的可伸缩臂;所述可伸缩臂包括多根第一可伸缩臂、第二可伸缩臂和第三可伸缩臂;第一可伸缩臂、第二可伸缩臂和第三可伸缩臂分别与第一井道滑轨、第二井道滑轨和第三井道滑轨连接。所述底坑的底面设有减震装置,所述轿厢的底部设有减震垫。该电梯井道调整装置能够通过可伸缩臂的设置来弥补井道与电梯大小不合适从而增加安装难度的问题,且该装置使电梯轿厢更不容易发生晃动;此外,减震装置也能够缓冲电梯与底坑底面的瞬间冲击力,更安全。

Elevator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vator system comprises a front side of the first side and the second side, behind, set the elevator door and pit bottom surfaces wells, wells is provided in the elevator hoistwa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wells and vertical toward the telescopic arm of the hoistway wall; the telescopic arm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irst telescopic arm, second telescopic arm and third telescopic arm; the first telescopic arm, second telescopic arm and third telescopic arm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haft, second shaft slide rails and the rail connection Mitsui road. The bottom of the bottom pit is provided with a damping device, and the bottom of the car is provided with a shock-absorbing pad. The elevator shaft adjusting device through the flexible arm is set to make up well and lift the right size to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installation problems, and the device makes the elevator car less prone to sway; in addition, damping device can lift the bottom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uffer impact force at the moment, more secur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的运输工具。随着科技发展,电梯随处可见,如:公共场所的电梯、住宅楼的电梯以及观光电梯等等,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电梯井道一般是在楼房建筑过程中边修建完成,其大小不可变,而电梯是在后期安装的,电梯的大小规格不确定,所以常常导致井道与电梯不匹配,从而使电梯的安装难度增加。此外,随着电梯的普及,电梯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电梯突发事故频频出现,也常常会发生电梯急速下坠甚至是自由落体下坠的情况,导致电梯内的乘坐者在极大的碰撞冲击力下受伤或者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梯系统,包括由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后面、设置有电梯门的正面以及底坑的底面构成的井道,所述井道内设有能够沿井道上下往复运动的轿厢,所述井道内设置有多根朝向井道内并垂直所述井道内壁的可伸缩臂;所述可伸缩臂包括多根第一可伸缩臂、第二可伸缩臂和第三可伸缩臂,多根所述第一可伸缩臂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多根所述第二可伸缩臂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多根所述第三可伸缩臂垂直设置于所述后面上;多根所述第一可伸缩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井道滑轨,多根所述第二可伸缩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井道滑轨,多根所述第三可伸缩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井道滑轨;所述第一井道滑轨、第二井道滑轨和第三井道滑轨分别作用于电梯轿厢的两个侧面和轿厢的后面并与电梯轿厢滑动连接。所述底坑的底面设有减震装置,所述轿厢的底部设有包裹整体轿厢外底面的减震垫。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底坑内的底部支撑板、中间支撑板、顶部支撑板以及多根可沿竖直方向收缩与回弹的第一弹性柱体、第二弹性柱体和第三弹性柱体,所述第一弹性柱体设置于顶部支撑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弹性柱体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三弹性柱体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板与所述中间支撑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可伸缩臂包括空心杆以及能够在所述空心杆内轴线滑动的钢管。进一步地,所述钢管与所述空心杆连接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外径与空心杆的内径相配合使所述卡接块恰好能够在所述空心杆内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杆与所述钢管连接的一端内壁设有向内延伸并能够阻挡所述卡接块滑出空心杆的卡接片。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片环绕所述空心杆内壁设置形成环状的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井道滑轨配合连接于所述电梯轿厢的一个侧面的中间轴线处,所述第二井道滑轨配合连接于所述电梯轿厢的另一个侧面的中间轴线处,所述第三井道滑轨配合连接于所述电梯轿厢后面的中间轴线处。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可伸缩臂的距离为0.5~2.5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可伸缩臂的距离为0.5~2.5m,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可伸缩臂的距离为0.5~2.5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柱体的直径由底端至顶端依次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柱体均匀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弹性柱体均匀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板和所述顶部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三弹性柱体均匀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板与所述中间支撑板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电梯系统能够通过可伸缩臂的设置来弥补井道与电梯大小不合适从而增加安装难度的问题,则无论电梯轿厢是大还是小都能够使井道滑轨与电梯轿厢配合,固定轿厢并使轿厢沿着井道滑轨在井道内上下往复运动,且本技术在井道的两个侧面和后面均设置了可伸缩臂与井道滑轨,从而使电梯轿厢的位置更固定,电梯轿厢更不容易发生晃动,更安全。而且可伸缩臂能够随意调节长度,则只要电梯轿厢小于井道便可,对电梯轿厢的要求降低,选择性增加;而且可伸缩臂上设有卡接片能够用来卡接卡接块,更重要的是,卡接片凸出于空心杆内壁,当确定可伸缩臂的长度以后,该卡接片能够作为焊接点与钢管焊接在一起,从而使空心管与卡接片固定,卡接片的存在使焊接更容易更牢固。此外,该可伸缩臂的长度调节方式非自动化或机械化调节,不会出现任何故障。该减震安全电梯系统通过减震垫和减震装置的设置,能够在电梯发生故障失去控制下坠后,减震垫和减震装置柔性碰撞,能够显著缓冲、缓减反弹至轿厢内的力,从而能够极大的减轻对轿厢内乘坐者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梯井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梯井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可伸缩臂的纵截面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轿厢;8、减震装置;9、可伸缩臂;10、井道;12、减震垫;81、第一弹性柱体;82、第二弹性柱体;83、第三弹性柱体;84、顶部支撑板;85、中间支撑板;86、底部支撑板;91、第一可伸缩臂;92、第二可伸缩臂;93、第三可伸缩臂;95、空心杆;96、钢管;101、前面;102、第一侧面;103、第二侧面;104、后面;105、底坑;111、第一井道滑轨;112、第二井道滑轨;113、第三井道滑轨;951、卡接片;961、卡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包括由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103、后面104、设置有电梯门的正面101以及底坑105的底面构成的井道10,井道10内设有能够沿井道上下往复运动的轿厢1,井道10内设置有多根朝向井道10内并垂直所述井道10的内壁的可伸缩臂9;可伸缩臂9包括多根第一可伸缩臂91、多根第二可伸缩臂92和多根第二可伸缩臂93,多根第一可伸缩臂91垂直设置于第一侧面102上,多根第二可伸缩臂92垂直设置于第二侧面103上,多根第二可伸缩臂93垂直设置于井道10的后面104上;多根所述第一可伸缩臂9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井道滑轨111,多根所述第二可伸缩臂9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井道滑轨112,多根所述第二可伸缩臂93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井道滑轨113;第一井道滑轨111、第二井道滑轨112和第三井道滑轨113分别作用于电梯轿厢1的两个侧面和轿厢1的后面并与电梯轿厢1滑动连接;即第一井道滑轨111与与其相靠近且平行的轿厢1的一个侧面滑动连接,第二井道滑轨112与与其相靠近且平行的轿厢1的另一个侧面滑动连接,第三井道滑轨113与轿厢1的后面滑动连接。第一井道滑轨111、第二井道滑轨112和第三井道滑轨113竖直设置与井道10内。上述结构设置使得井道10能够随着轿厢1的大小来调整,使井道滑轨(包括第一井道滑轨111、第二井道滑轨112和第三井道滑轨113)始终能够与轿厢1配合使用,且轿厢1除了设置轿门一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系统,包括由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后面、设置有电梯门的正面以及底坑的底面构成的井道,所述井道内设有能够沿井道上下往复运动的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内设置有多根朝向井道内并垂直所述井道内壁的可伸缩臂;所述可伸缩臂包括多根第一可伸缩臂、多根第二可伸缩臂和多根第三可伸缩臂,多根所述第一可伸缩臂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多根所述第二可伸缩臂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多根所述第三可伸缩臂垂直设置于所述后面上;多根所述第一可伸缩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井道滑轨,多根所述第二可伸缩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井道滑轨,多根所述第三可伸缩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井道滑轨;所述第一井道滑轨、第二井道滑轨和第三井道滑轨分别作用于电梯轿厢的两个侧面和轿厢的后面并与电梯轿厢滑动连接;所述底坑的底面设有减震装置,所述轿厢的底部设有包裹整体轿厢外底面的减震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系统,包括由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后面、设置有电梯门的正面以及底坑的底面构成的井道,所述井道内设有能够沿井道上下往复运动的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内设置有多根朝向井道内并垂直所述井道内壁的可伸缩臂;所述可伸缩臂包括多根第一可伸缩臂、多根第二可伸缩臂和多根第三可伸缩臂,多根所述第一可伸缩臂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多根所述第二可伸缩臂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多根所述第三可伸缩臂垂直设置于所述后面上;多根所述第一可伸缩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井道滑轨,多根所述第二可伸缩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井道滑轨,多根所述第三可伸缩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井道滑轨;所述第一井道滑轨、第二井道滑轨和第三井道滑轨分别作用于电梯轿厢的两个侧面和轿厢的后面并与电梯轿厢滑动连接;所述底坑的底面设有减震装置,所述轿厢的底部设有包裹整体轿厢外底面的减震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底坑内的底部支撑板、中间支撑板、顶部支撑板以及多根可沿竖直方向收缩与回弹的第一弹性柱体、第二弹性柱体和第三弹性柱体,所述第一弹性柱体设置于顶部支撑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弹性柱体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三弹性柱体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板与所述中间支撑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臂包括空心杆以及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米高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