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癫痫药物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6189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癫痫的药物组合物,由2脱氧葡萄糖和1,6二磷酸果糖组成,其中按照质量比2脱氧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1:(1‑3)。发明专利技术的抗癫痫的药物组合物比单一的2脱氧葡萄糖或者1,6二磷酸果糖抗癫痫作用明显增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Antiepileptic drug composi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epilepsy, by 2 deoxyglucose and 1, consisting of 6 two phosphoric acid fructose, which according to the mass ratio of 2: 1, 6 deoxy glucose two phosphate fructose (1: = 1 3). The antiepileptic drug composition of the invention has a markedly synergistic effect on antiepileptic effects over a single 2 deoxy glucose or 1, 6, two fructose phosphate, and has synergistic eff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癫痫药物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组合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癫痫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仅次于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常见疾病,它是多种原因所致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细胞异常放电为主要特征,其频繁发作导致脑神经元的进行性损伤。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全世界有超过5000万癫痫患者,其中2000万癫痫患者通过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仍然不能控制或缓解,称为难治性癫痫。因而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焦点。糖酵解过程是指细胞在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在痫性发作的大鼠大脑皮质中,糖酵解代谢率增高5倍;ATP下降15%,磷酸肌酸下降44%,而糖酵解代谢产物乳酸增加87%,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痫性发作的过程中,大脑皮质ATP水平下降,能量相对供应不足,无氧酵解增强参与痫性发作应激供能。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葡萄糖(2DG)、1,6二磷酸果糖(FDP)也通过抑制糖酵解发挥抗癫痫作用。糖酵解抑制剂2-DG作为葡萄糖类似物,通过在细胞内大量蓄积以抑制糖酵解酶而发挥抗惊厥作用,其作用机制为2-DG通过竞争性抑制葡萄糖,生成6磷酸2-脱氧D葡萄糖,其不能被磷酸葡萄糖异构酶转换为6-磷酸果糖,从而抑制糖酵解代谢的后续步骤。因而2-DG可以作为糖酵解抑制剂。在诸多研究已发现2-DG在诸多癫痫模型中具有急性及慢性抗癫痫作用。在体外水平上,2-DG能降低高钾、荷包牡丹碱、4-AP致痫的海马脑片CA3区阵发性癫痫放电频率,并且能够降低高钾致痫后的海马脑片CA3区脑电图癫痫样发作。在体内水平上,2-DG能够在6HZ刺激癫痫模型[在0.5%丁卡因角膜麻醉的雄性白化病大鼠中通过角膜刺激(6HZ,0.2ms宽度矩形脉冲刺激,22mA强度刺激3s)形成癫痫点燃模型。]、耳源性癫痫模型(将大鼠在暴露于110dB,11KHZ声音刺激20s或直到强直发作以建立癫痫点燃模型)抑制癫痫发作;在匹罗卡品致痫模型中,2-DG能延长癫痫潜伏期,减少癫痫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在通过perforant路径的癫痫点燃模型中,2-DG能增加后放电阈。1,6-二磷酸果糖(FDP)作为糖酵解途径产生的中间产物,它能产生反馈抑制磷酸果糖激酶,从而抑制糖酵解反应。最近研究发现FDP在匹罗卡品、海仁酸和戊四氮所致的癫痫急性发作实验动物模型中,其剂量依赖的抗癫痫作用要比2DG或KD更有效。而且FDP能降低化学致痫剂所致癫痫的发作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也能抑制匹罗卡品所致癫痫持续状态以后的自发性癫痫发作。癫痫作为多种原因所致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其发作形式均不相同,不同的药物在不同癫痫发作类型中抗癫痫效果强弱不一,因此研究一种具有更好疗效的抗癫痫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神经细胞兴奋性的代谢调节作为控制癫痫发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已经逐步被认识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癫痫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更好的抗癫痫作用。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癫痫药物组合物,由2脱氧葡萄糖和1,6二磷酸果糖组成,其中按照质量比2脱氧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1:(1-3)。优选方案,所述抗癫痫药物组合物质量比2脱氧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1:2。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癫痫为颞叶癫痫。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癫痫是神经科最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国际上大部分癫痫患者都能通过口服常规抗癫痫药物后均能控制癫痫发作,且疗效良好,但目前仍有少数患者给予常规和新型抗癫痫药物以及外科手术方法等诸多抗痫治疗方法仍不能抑制其痫性发作最后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颞叶癫痫(temporallobeepilepsy,TLE)在难治性癫痫诸多类型中一种,目前临床上的各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均欠佳,且长期药物治疗可伴随严重副反应;手术切除癫痫灶或切断癫痫放电播散途径效果不确切,且对病人选择性较强,因而癫痫发作治疗欠佳,迄今为止TLE的发病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进一步明确TLE的发病机制,探索癫痫治疗的新靶点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体内癫痫模型颞叶癫痫的主要特点包括:1.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杏仁核和嗅皮质等是癫痫发作的病灶的常见起源部位2.在发现颞叶癫痫以前存在神经损伤事件如脑外伤、肿瘤、感染、缺氧、卒中、癫痫持续状态、出生时脑损伤、中毒等;3.在出现神经损伤事件后可出现一段或长或短的潜伏期;4.行为上表现重复性、发作性的、短暂性的的自发性痫性发作;5.在病理学上有海马硬化和门区中间神经元丢失等特点。目前国际上存在诸多体内癫痫动物模型,比较常用的是匹罗卡品癫痫模型、戊四氮癫痫模型、4-氨基吡啶癫痫模型、海仁酸癫痫模型等。众多的证据表明在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学以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等病理学改变等方面,匹罗卡品致痫小鼠模型均与人类颞叶癫痫非常相似,因此匹罗卡品致痫模型可以作为目前国际上颞叶癫痫的相关研究的理想模型之一。因为其在行为、脑电图、病理及药理特性上与人类颞叶癫痫非常相似,所以匹罗卡品致痫小鼠模型最近已经广泛用于癫痫发病机制和抗癫痫药物研究。按照其行为改变过程和脑电图改变可分为三个时期:1)急性期,小鼠被匹罗卡品诱发出现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其临床表现以面部肌肉抽搐为首发症状,随着很快发展为持续性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即癫痫持续状态,痫性发作期以及发作间期的脑电图表现为异常痫样放电,为癫痫持续状态前24小时;2)静止期,又称为潜伏期,小鼠不出现痫性发作,其脑电图和行为学改变大致正常,约4-14天;3)慢性痫性发作期,静止期后反复出现自发性痫样发作与人类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似。4-氨基吡啶作为一种瞬时钾通道阻滞剂,其致痫机制是其在中枢通过促进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而导致痫性发作。其在行为学方面主要表现为:在给予给予4氨基吡啶后的数分钟内出现如胡须抽动、摆尾,随后出现节律性点头、面肌痉挛、四肢阵挛,伴跌倒或翻转,大部分动物出现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分钟,强直阵挛发作后痫性发作强度逐渐减弱,整个痫性发作持续时间最长可达数小时。而在脑电图方面表现为:在4-氨基吡啶致痫成功的动物模型体内可以迅速记录到快速、成串出现的尖波、棘波及尖-慢复合波、棘-慢复合波。戊四氮是通过兴奋脑干促进痫性发作。在行为学改变方面,动物在注射戊四氮后其迅速出现四肢强直阵挛发作症状,其痫性发作特点为持续时间短,发作程度高,癫痫潜伏期短,因而其发作形式与急性发作或全身性发作癫痫模型相似。根据其药代动力学特点,癫痫的形成需要长期反复阈下剂量导致一次较长时间的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后才能出现,而不是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戊四氮所致的癫痫持续状态形成。其行为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数分钟)致动物抽搐迅速发生,短时间使动物处于癫痫持续状态后,持续较短时间后痫性发作终止,其后的痫性发作形式与人类慢性癫痫反复发作类似。而在脑电图方面表现为:可见高波幅棘波、棘慢波。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戊四氮首先引起脑干网状结构兴奋,然后传导到其他脑区,导致大脑痫性放电。海人酸又称红藻氨酸或海藻氨酸(kainicacid,KA)主要通过使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增加诱发痫性发作。其行为学变化主要为大鼠在注射海仁酸数分钟后迅速出现出现凝视、面部抽搐、上肢抖动等痫性发作症状,随后大部分大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抗癫痫药物组合物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癫痫药物组合物,由2脱氧葡萄糖和1,6二磷酸果糖组成,其中按照质量比2脱氧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1:(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癫痫药物组合物,由2脱氧葡萄糖和1,6二磷酸果糖组成,其中按照质量比2脱氧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1:(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衡宋治郭成贤郑文陈茹吴金泽韩雅茹隆昱明吉忠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