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电子设备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55297 阅读:4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电子设备及其组装方法,散热结构包括:柔性金属管,用于填充散热液体,至少一个表面与产热组件接触,能够根据所述散热液体的液压产生形变,以与所述产热组件的外表面相贴合;金属散热器,与所述柔性金属管连接,用于转移所述散热液体吸收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电子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图1所示的为一种散热结构,不同的产热组件与散热组件之间需要导热垫来填充空隙。一方面,通过导热垫的设置才能将产热组件表面的热量间接导入到散热液体中进行散热,从而导致散热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产热组件的外表面的形状的不特定,还可能出现导热垫不能很好的与产热组件进行贴合的现象,再次导致散热效率低下的问题。于此同时,在散热组件引入额外的导热垫,导致散热结构的硬件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散热结构、电子设备及其组装方法,以提升散热结构的散热能力和/或降低散热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柔性金属管,用于填充散热液体,至少一个表面与产热组件接触,能够根据所述散热液体的液压产生形变,以与所述产热组件的外表面相贴合;金属散热器,与所述柔性金属管连接,用于转移所述散热液体吸收的热量。基于上述方案,所述产热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内存条。基于上述方案,所述金属散热器包括第一金属散热板、第二金属散热板和第三金属散热板;其中,第一金属散热板和第二金属散热板与所述第三金属散热板的不同端部连接;所述柔性金属管包括N个,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N个所述柔性金属管均与所述第三金属散热板接触;第1个所述柔性金属管与所述第一金属散热板接触;第N个所述柔性金属管与所述第二金属散热板接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任意一个或多个前述散热结构;产热组件,与所述散热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柔性金属管相邻设置。基于上述方案,所述产热组件为一个或多个内存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组装方法,包括:在产热组件的相邻位置安装散热结构的柔性金属管;在安装好所述柔性金属管,向所述柔性金属管内填充散热液体,使所述柔性金属管在所述散热液体的液压下发生形变,与所述产热组件的外表面相贴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组装方法,引入了柔性金属管,柔性金属管内的中空直接填充散热液体,这样的话产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可以尽早转移到散热液体,能够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能力。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去掉了导热垫,减少了散热结构的部件,简化了散热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与产热组件之间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柔性金属管110,用于填充散热液体,至少一个表面与产热组件接触,能够根据所述散热液体的液压产生形变,以与所述产热组件的外表面相贴合;金属散热器120,与所述柔性金属管连接,用于转移所述散热液体吸收的热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了柔性金属管110,该柔性金属管110中空,中空位置可用于填充散热液体。散热液体可为比热容大于预设阈值的任何液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液体可以水。所述散热液体的比热容大于预设阈值,可以确保所述散热液体的吸热能力满足预设要求,以实现快速散热。所述柔性金属管110可为各种延展性好的金属或合金做成的,例如,可绕性金属或合金制作的金属管可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柔性金属管110。当所述柔性金属管110中空时,所述柔性金属管110的中空的容积可为第一容积;当所述散热液体填充到所述柔性金属管110的中空内之后,所述柔性金属管110的中空的容积为第二容积。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一容积小于所述第二容积。当将第二容积的散热液体填充到所述柔性金属管110内之后,所述散热液体的液压会使得所述柔性金属管110发生形变。这里的形变至少包括向一个或多个方向膨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金属管110发生形变的方向,至少包括朝向所述产热组件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金属管110全部由可形变的柔性金属或合金制作而成,故可以朝各个方向发生形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金属管110的部分可由可形变的柔性金属或合金制作而成,且由所述可形变的柔性金属或合金制作的部分与所述产热组件相邻或至少部分相接触。这样的话,当散热液体填充到所述柔性金属管110之后,所述柔性金属管110至少会朝向产热组件的方向膨胀,从而与所述产热组件贴合或增加与所述产热组件的贴合面积,从而使得散热液体作用于所述产热组件的吸热面积增大,从而更好的实现吸热,从而提升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所述散热液体的为柔性金属管110,是采用金属或合金制作而成的。金属或合金的导热系数都很大,故可以快速的吸收产热组件表面的热量,并传导给散热液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金属管110至少与产热组件贴合面的金属或合金的导热系数大于导热系数阈值,以确保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和散热能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散热器120可有一个或多个金属片组成的,所述金属片可有单质金属或合金制作而成,金属散热器120利用金属的导热系数高的特点,可以快速的转移热量的特点进行快速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散热器120与所述柔性金属管110连接;所述柔性金属管110的工作流程可包括:柔性金属管110的管壁吸收产热部件表面的热量,并传导给散热液体,散热液体由于比热容加大,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后但是温度上升幅度很小,从而可以减少产热部件表面的热量堆积导致的高温效果。与此同时,散热液体吸收的热量,可以传导给导热系数高的金属散热器120,由所述金属散热器120与散热环境中的散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散热。例如,简述散热器120与散热环境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低温空气通过热交互提升温度,再利用空气的流动性,将吸热后的高温空气的热量传导给低温空气,进而实现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散热器120的散热面积大于面积阈值,以实现快速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产热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内存条。当然所述产热组件不局限于内存条,还可以是各种会产热的其他电路或芯片。在电子设备中由于内存被处理器或处理电路的高速读写,导致内存条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通常一个电子设备中一个或并列设置有多个内存条,为了避免内存条因高温失效或寿命缩短,需要进行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金属管110与所述内存条的外表面贴合,以快速的吸收内存条产生的热量,对内存条进行散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散热器120包围在所有产热组件的外围,所述柔性金属管110穿插在多个产热组件之间。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金属散热器120可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散热面积与散热环境交互热量,以提升散热效率。而将柔性金属管110穿插在多个产热组件之间,则柔性金属管110可以尽可能增大与产热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升柔性金属管110对产热组件的热吸收效率。例如,如图3或图4所示,柔性金属管110穿插在多个内存条之间。一个柔性金属管110的不同侧面可能会与不同的内存条的外表面贴合。图3为柔性金属管110未填充有散热液体时,与产热组件之间的组合关系示意图;图4为柔性金属管110在填充有散热液体发生形变后,与产热组件直接按的组合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散热结构、电子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金属管,用于填充散热液体,至少一个表面与产热组件接触,能够根据所述散热液体的液压产生形变,以与所述产热组件的外表面相贴合;金属散热器,与所述柔性金属管连接,用于转移所述散热液体吸收的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金属管,用于填充散热液体,至少一个表面与产热组件接触,能够根据所述散热液体的液压产生形变,以与所述产热组件的外表面相贴合;金属散热器,与所述柔性金属管连接,用于转移所述散热液体吸收的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热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内存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器包括第一金属散热板、第二金属散热板和第三金属散热板;其中,第一金属散热板和第二金属散热板与所述第三金属散热板的不同端部连接;所述柔性金属管包括N个,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N个所述柔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瑞展赖正明蔡昀达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