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5252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包括:包括触控模组及与所述触控模组胶合连接的显示模组,所述触控模组包括:盖板、屏蔽光栅、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接收电极单元及设置在所述屏蔽光栅上的发射电极单元;所述盖板与所述屏蔽光栅胶合连接,且所述接收电极单元和发射电极单元位于所述盖板和屏蔽光栅之间。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将接收电极单元集成在盖板上,将发射电极单元集成在屏蔽光栅,可以有效减少该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增强产品的透光率,同时,又降低触控显示模组的产品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触控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终端绝大多数都只能显示二维画面,并不能给人以深度感,人们已经越发不能满足2D显示画面带来的观感刺激与享受,亟需一种新兴的技术来改变传统2D画面的视觉疲惫,3D显示技术因此应运而生,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阶段市场上大多数3D产品需要用户佩戴特殊的眼镜或者头盔等辅助设备才能体验到三维立体效果,这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的舒适性,制约了3D显示产品的普及,新兴的裸眼3D技术很好地改变目前这种现状,掀起移动终端领域一场新的技术变革,裸眼3D技术主要分为光屏障式、柱状透镜式、指向光源式和多层式,其中,光屏障式裸眼3D技术最为常用,光屏障式裸眼3D技术利用光栅屏障将显示器的图像进行分光,使人左右眼接收到不同的图像,从而实现绝佳的3D显示效果。然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裸眼3D技术——光屏障式裸眼3D技术,多数是在上偏光片上或者背光源和下偏光片之间设置单一用途的光栅屏障,这样将会增加产品的厚度,降低产品的透光率,同时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影响产品的显示性能,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降低现有的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的产品的厚度和成本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包括:包括触控模组及与所述触控模组胶合连接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模组包括:盖板、屏蔽光栅、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接收电极单元及设置在所述屏蔽光栅上的发射电极单元;所述盖板与所述屏蔽光栅胶合连接,且所述接收电极单元和发射电极单元位于所述盖板和屏蔽光栅之间。优选地,所述屏蔽光栅包括光栅载体和条纹光栅,所述发射电极单元设置在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一侧,所述条纹光栅设置在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二侧,其中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一侧与所述盖板胶合连接。优选地,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二侧涂覆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率大于80%。优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屏蔽光栅胶合连接,并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屏蔽光栅之间形成第一贴合胶层。优选地,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触控模组胶合连接,并在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触控模组之间形成第二贴合胶层。优选地,所述接收电极单元的引线绑定成接收引线端,所述接收引线端从所述盖板的一端引出。优选地,所述发射电极单元的引线绑定成发射引线端,所述发射引线端从所述屏蔽光栅的一端引出。优选地,所述第一贴合胶层的厚度范围为50-200微米,所述第二贴合胶层的厚度范围为10-100微米。优选地,还包括一触控芯片,所述接收引线端和发射引线端均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第二方面,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中的任意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包括:包括触控模组及与所述触控模组胶合连接的显示模组,所述触控模组包括:盖板、屏蔽光栅、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接收电极单元及设置在所述屏蔽光栅上的发射电极单元;所述盖板与所述屏蔽光栅胶合连接,且所述接收电极单元和发射电极单元位于所述盖板和屏蔽光栅之间。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将接收电极单元集成在盖板上,将发射电极单元集成在屏蔽光栅,可以有效减少该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增强产品的透光率,同时,又降低触控显示模组的产品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的裸眼3D原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裸眼3D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裸眼3D触控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现有的裸眼3D原理的结构,人的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神经系统,它可以将映入双眼的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经视神经中枢的融合反射,以及视觉心理反应便可产生三维立体感觉,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将两幅具有视差的左右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将其分别送给左右眼,从而获得3D感图像。如图1所示,在显示面板10前方放置一个参数合适的狭缝光栅20,对显示的内容进行遮挡,在经过一定距离后,到达人眼30(左眼301和右眼302)的光线便可被分开,双眼接收到两幅含有视差的图像,通过大脑合成从而获得3D感图像。基于上述图1的原理,在原有的触控显示模组中增加合适的光栅屏障,即可制作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裸眼3D触控模组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触控模组10及与触控模组10胶合连接的显示模组20,触控模组10包括:盖板11、屏蔽光栅12、设置在盖板11上的接收电极单元13及设置在屏蔽光栅12上的发射电极单元14;盖板11与屏蔽光栅12胶合连接,且接收电极单元13和发射电极单元14位于盖板11和屏蔽光栅12之间。该裸眼3D触控显示模将接收电极单元13集成在盖板11上,发射电极单元14集成在屏蔽光栅12,可以有效减少该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增强产品的透光率,同时,又降低触控显示模组的产品的成本,接收电极单元13和发射电极单元14设置在不同的载体上,还可以消除信号干扰,增加客户的体验度。优选地,屏蔽光栅12包括光栅载体121和条纹光栅122,发射电极单元14设置在光栅载体121的第一侧,条纹光栅122设置在光栅载体121的第二侧,其中光栅载体121的第一侧与盖板11胶合连接,即与盖板11设置有接收电极单元13的一侧通过使用光学胶粘合连接。光栅载体121的第二侧涂覆有反射膜,反射膜为高反膜,优选地,反射膜的反射率大于80%,提高产品的光学性能。盖板11与屏蔽光栅12胶合连接,并在盖板11与屏蔽光栅12之间形成第一贴合胶层15,第一贴合胶层15的厚度范围优选地为50-200微米。显示模组20与触控模组10胶合连接,并在显示模组20与触控模组10之间形成第二贴合胶层16,第二贴合胶层的厚度范围优选地设为10-100微米。如图3所示,接收电极单元13的引线绑定成接收引线端131,接收引线端131从盖板11的一端引出;发射电极单元14的引线绑定成发射引线端141,发射引线端141从屏蔽光栅14的一端引出,优选地接收引线端131和发射引线端141在同一侧,方便与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的触控芯片连接。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的高集成化,可以有效减少该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增强产品的透光率,同时,又降低触控显示模组的产品的成本,增加了客户体验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使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由于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中,已经详细介绍,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在赘述。显示装置可以应用在手机、平板和个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使用该显示装置的电子产品,具有更高的透光率,同时,又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加了客户体验度。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触控模组及与所述触控模组胶合连接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模组包括:盖板、屏蔽光栅、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接收电极单元及设置在所述屏蔽光栅上的发射电极单元;所述盖板与所述屏蔽光栅胶合连接,且所述接收电极单元和发射电极单元位于所述盖板和屏蔽光栅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触控模组及与所述触控模组胶合连接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模组包括:盖板、屏蔽光栅、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接收电极单元及设置在所述屏蔽光栅上的发射电极单元;所述盖板与所述屏蔽光栅胶合连接,且所述接收电极单元和发射电极单元位于所述盖板和屏蔽光栅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光栅包括光栅载体和条纹光栅,所述发射电极单元设置在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一侧,所述条纹光栅设置在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二侧,其中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一侧与所述盖板胶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载体的第二侧涂覆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率大于8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3D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屏蔽光栅胶合连接,并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屏蔽光栅之间形成第一贴合胶层。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喜荣王春桥梁伟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