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51978 阅读:7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偏光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偏光部,所述偏光部包括第一保护层、偏振层、第二保护层,所述偏振层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所述本体还包括触控层和滤蓝光层,所述触控层和所述滤蓝光层位于所述偏光部外侧。不仅具有传统偏光片的功能,同时还兼具有过滤蓝光的功能、触控的功能,可以简化触摸屏和显示模组的贴合工艺、可以减小层间的光线反射和折射提高显示屏的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偏光片
本技术涉及触摸显示领域,特别涉及偏光片。
技术介绍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平板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电子产品,随之而来的视力问题日益凸显。科学研究表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屏幕都会发射高能量的蓝光,这种有害的蓝光可以直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对视网膜和黄斑区造成伤害。蓝光具有波长短能量高的特性,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且会在其上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会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从而导致光敏感细胞缺少养分,导致视觉疲劳。因此在享受电子产品给我们方便的同时,需要一款具有降低或屏蔽蓝光危害的产品,不仅是广大消费者的要求,也是相应厂商应该严重关注的重要课题。另外,在移动终端产品上,触控和显示深度整合已经变为一种大的趋势,目前此类产品结构主要有On-Cell型和In-Cell型,它们的共同点是将外挂式的触摸功能整合到液晶模组上,对降低显示设备的厚度效果非常明显,然而On-Cell型和In-Cell型结构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例如,工艺流程较为冗长,生产过程控制难度高,良率低、成本高,而且杂讯信号干扰明显,对IC的性能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移动终端产品上,触控和显示整合时,工艺流程复杂,生产过程控制难度高问题,同时实现了偏光片的滤蓝光功能。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偏光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偏光部,所述偏光部包括第一保护层、偏振层、第二保护层,所述偏振层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所述本体还包括触控层和滤蓝光层,所述触控层和所述滤蓝光层位于所述偏光部外侧。优选的,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上离型膜、光学粘合剂层,所述上离型膜、光学粘合剂层、本体依次设置。优选的,所述偏光片还包括压敏粘合剂层以及下离型膜,所述本体、压敏粘合剂层以及下离型膜依次设置。优选的,所述上离型膜或下离型膜的厚度为23-125μm。优选的,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上离型膜、光学粘合剂层、压敏粘合剂层以及下离型膜,所述上离型膜、光学粘合剂层、本体、压敏粘合剂层以及下离型膜依次设置。优选的,所述触控层和所述滤蓝光层处于所述光学粘合剂层和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光学粘合剂层贴合,所述滤蓝光层与所述第一保护层贴合。优选的,所述触控层和所述滤蓝光层处于所述光学粘合剂层和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所述触控层与所述第一保护层贴合,所述滤蓝光层与所述光学粘合剂层贴合。优选的,所述触控层和所述滤蓝光层处于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压敏粘合剂层贴合,所述滤蓝光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贴合。优选的,所述触控层和所述滤蓝光层处于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所述触控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贴合,所述滤蓝光层与所述压敏粘合剂层贴合。优选的,所述触控层处于所述光学粘合剂层和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所述滤蓝光层处于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偏光片不仅具有传统偏光片的功能,同时还兼具有过滤蓝光的功能、触控的功能,可以简化触摸屏和显示模组的贴合工艺、减小层间的光线反射和折射提高显示屏的亮度,有助于减小产品的厚度,使产品更加轻薄。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标记说明:1、上离型膜;2、光学粘合剂层;3、触控层;4、滤蓝光层;5、第一保护层;6、偏振层;7、第二保护层;8、压敏粘合剂层;9、下离型膜;10、偏光部;20、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述,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偏光片,包括本体20,本体20包括偏光部10,偏光部10包括第一保护层5、偏振层6、第二保护层7,偏振层6位于第一保护层5与第二保护层7之间,本体20还包括触控层3和滤蓝光层4,触控层3和滤蓝光层4位于偏光部10外侧。优选的,偏振层6采用PVA(PolyvinylAlcohol,聚乙烯醇)制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通过用各类具有二向色性的有机染料进行染色,如用碘溶液对膜层染色,同时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拉伸,使聚合物聚乙烯醇吸收二向色性染料形成偏振性能,在脱水、烘干后形成偏振片原膜层。偏振层6具有极强的亲水性,且表面容易被划伤,在湿热环境下容易发生形变,因此两面都需要设置保护层,偏振层6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5与所述第二保护层7之间,保护层通常由TAC(TriacetylCellulose,三醋酸纤维素酯)这种具有高透过率、高强度、较好耐湿热特性的基材来制作。在偏光部10外侧设置滤蓝光层4,滤蓝光层4对蓝紫高能短波有吸收转化的功能,对320nm-500nm蓝光波段有较高的过滤能力,尤其对易导致黄斑区发生病变的450-460nm波段蓝光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可以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同时,在偏光部外侧设置还设置触控层3以实现触控功能的集成。本实施例所述的偏光片不仅具有偏光片的偏振功能,同时还兼具有过滤蓝光的功能和触控的功能,可以简化触摸屏和显示模组的贴合工艺、可以减小层间的光线反射和折射提高显示屏的亮度,将偏光片与触控层3融合为一体,形成一种集成功能的偏光片,有助于减小产品的厚度,使产品更加轻薄。实施例二: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偏光片,该偏光片除了实施例一中描述的包括本体20外,还包括在本体20上表面设置的上离型膜1、光学粘合剂层2以及在本体20下表面设置的压敏粘合剂层8、下离型膜9。该偏光片各层叠加的顺序依次为上离型膜1、光学粘合剂层2、触控层3、滤蓝光层4、第一保护层5、偏振层6、第二保护层7、压敏粘合剂层8、下离型膜9。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触控层3上表面制作光学粘合剂层2,光学粘合剂层2可直接参与后续全贴合加工工艺,可降低全贴合工艺的难度,降低返拆率和生产成本,另外,这种全贴工艺会减少层间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使显示屏的亮度提高。触控层3和滤蓝光层4处于光学粘合剂层2和第一保护层5之间,触控层3与光学粘合剂层2贴合,滤蓝光层4与第一保护层5贴合。在第二保护层7的下表面设置压敏粘合剂层8,PSA(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为压敏黏着剂,压敏黏着剂可以为溶剂型压敏粘合剂、非水乳液型压敏粘合剂、含水压敏粘合剂等。由于压敏黏着剂具有光泄露低及可重复使用等特性,可以用于偏光片与显示基板之间的贴合。为保护光学粘合剂层2,在光学粘合剂层2上设置上离型膜1,为保护压敏粘合剂层8,在压敏粘合剂层8上设置下离型膜9。上离型膜1和下离型膜9厚度为23-125μm,剥离力为5-15g,优选的,上离型膜1和下离型膜9厚度为50、70或100μm,优选的,上离型膜1和下离型膜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偏光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光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偏光部,所述偏光部包括第一保护层、偏振层、第二保护层,所述偏振层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触控层和滤蓝光层,所述触控层和所述滤蓝光层位于所述偏光部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光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偏光部,所述偏光部包括第一保护层、偏振层、第二保护层,所述偏振层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触控层和滤蓝光层,所述触控层和所述滤蓝光层位于所述偏光部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还包括光学粘合剂层以及上离型膜;所述上离型膜、光学粘合剂层以及本体依次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还包括压敏粘合剂层以及下离型膜;所述本体、压敏粘合剂层以及下离型膜依次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离型膜的厚度为23-125μ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上离型膜、光学粘合剂层、压敏粘合剂层以及下离型膜,所述上离型膜、光学粘合剂层、本体、压敏粘合剂层以及下离型膜依次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喜荣曾海滨梁伟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