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云萍专利>正文

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及加药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47112 阅读:8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包括进料管、搅拌管、出料管和搅拌器,所述进料管、搅拌管、出料管并行设置且依次连通;所述搅拌管为圆管且两端为盲端,所述搅拌器包括驱动电机、搅拌叶和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搅拌叶;所述搅拌叶恰好容纳在搅拌管内。通过单独设置圆管状的搅拌管,所述搅拌叶的轴向长度满足搅拌叶能恰好容纳在搅拌管内,不会出现盲区死角,使搅拌更加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及加药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设备前端的管道絮凝混合器及加药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在固液分离设备的前端,为了保证泥水的充分分离,都会在脱水机的前端增加一个絮凝混合槽或通过一些管道混合器。絮凝混合槽在槽底污泥和絮凝剂相遇后,在搅拌器的搅拌下,让污泥与絮凝剂混合并逐渐形成絮团。但是这种絮凝混合槽具有如下缺点:1.由于絮凝混合槽的槽体本身的结构,难免在搅拌器搅拌的时候,会导致盲区死角的搅拌的力度不够或不均匀,导致絮凝效果不理想不稳定。2.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不会太快,导致污泥和药剂混合的不够均匀,而且聚集的能量不够,导致许多药剂没有被最有效的利用。增加了药剂的使用量,以及絮凝的效果也不够理想。3.因为搅拌桨叶偏大偏长,容易导致叶片的变形折断,导致运行起来不稳定。管道混合器会让污泥和絮凝剂尽可能地在管道上完成絮凝。现有常见的管道混合器输送污泥的钢管是一个圆管结构,从圆管侧壁开设通孔,垂直插入搅拌器进行搅拌,由于搅拌器的搅拌轴与圆管的中心轴相互垂直,搅拌器的搅拌叶就很难与圆弧形的管壁贴合,盲区死角不可避免,该盲区死角的搅拌的力度不够或不均匀,导致絮凝效果不理想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通过单独设置圆管状的搅拌管,使搅拌叶恰好容纳在搅拌管内,不会出现盲区死角,使搅拌更加充分。本技术的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包括进料管、搅拌管、出料管和搅拌器,所述进料管、搅拌管、出料管并行设置且依次连通;所述搅拌管为圆管且两端为盲端,所述搅拌器包括驱动电机、搅拌叶和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轴向长度满足搅拌叶能恰好容纳在搅拌管内。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出料管的侧壁开设有一缺口,所述搅拌管的侧壁开设有两缺口,所述搅拌管的两缺口分别与所述进料管、出料管的缺口直接对接以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缺口均为轴向长条形,且缺口的长度等于搅拌管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与进料口相反的一端为盲端,所述出料管与出料口相反的一端为盲端,且所述进料管的盲端,所述出料管的盲端与所述搅拌管的一盲端平齐。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直接连接在搅拌管的一盲端外。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管的一端还设有一加药室,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在加药室的外端,所述搅拌器的中心轴为中空轴,中心轴的上段位于该加药室内,下段则位于所述搅拌管内并连接搅拌叶,所述加药室的侧壁上设有一连通加药室的加药孔,所述中心轴的上段设有轴心药剂入口,下段设有药剂喷射口。进一步的,所述药剂喷射口为轴向长条状。进一步的,所述加药室的上端设有用于穿设所述中心轴的轴孔,且轴孔处设有机械密封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的侧壁上直接开设有一加药孔。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加药搅拌装置,药剂经加药室可引入中空的中心轴内,再由中心轴中喷出至搅拌室,这种加药方式可使搅拌更加充分。本技术的加药搅拌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药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搅拌叶、中心轴以及加药室;所述驱动电机与加药室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穿过所述加药室后连接搅拌叶;所述中心轴为中空轴,加药室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加药室的加药孔,所述中心轴处于加药室内的那段设有轴心药剂入口,连接搅拌叶的那段则设有药剂喷射口。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单独设置圆管状的搅拌管,并限制搅拌叶的搅拌范围和搅拌管的内部空间,这样,搅拌叶的搅拌范围与搅拌管内表面基本吻合,使搅拌在一个相对封闭而且狭小的腔体内进行,从而不会出现盲区死角,让搅拌的更加稳定均匀;2、搅拌管与进料管、出料管并行布置且直接通过缺口对接连通,物料与絮凝剂经过高速搅拌混合后,又经过出料管的侧壁的阻挡和缓冲絮凝效果也会更加稳定;3、因为搅拌管设置为两端盲管,驱动电机可以直接安装在搅拌管的一端上,所以不需要更长的中心轴,有利于在告诉旋转的时候,增加稳定性,同时降低对密封性的要求。减少对搅拌叶片的损害;4、加药方式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通过进料管直接加入絮凝剂,也可以通过设置加药室,将絮凝剂引入中空的中心轴,再从中心轴喷射加药,使搅拌更容易均匀。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管道絮凝混合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管道絮凝混合器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2的沿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管道絮凝混合器中进料管、搅拌管、出料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加药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包括进料管1、搅拌管2、出料管3和搅拌器4,所述进料管1、搅拌管2、出料管3并行设置且依次连通;所述搅拌管2为圆管,且两端为盲端,可使搅拌在一个相对封闭而且狭小的腔体内进行,以使搅拌没有盲区。所述进料管1与进料口相反的一端为盲端,所述出料管2与出料口相反的一端为盲端。且所述进料管1的盲端,所述出料管3的盲端与所述搅拌管2的一盲端平齐,比如可以通过同一块封板5进行密封。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进料管1、出料管3的侧壁开设有一缺口11和31,所述搅拌管2的侧壁开设有两缺口21,所述搅拌管2的两缺口21分别与所述进料管缺口11、出料管的缺口31直接对接以连通。通过缺口直接对接可流程短、流速快,搅拌管2出来的液体可直接冲击到出料管3的侧壁,相当于再次搅拌,从而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所述进料管1的缺口11、搅拌管2的缺口21和出料管3的缺口31均为轴向长条形,且该些缺口的长度等于搅拌管2的长度,这样可使缺口较大,进一步提高流速、缩短流程,从而进一步提高搅拌效率。所述搅拌器4包括驱动电机41、搅拌叶42和中心轴43,所述中心轴43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41,另一端连接搅拌叶42;搅拌叶42的轴向长度略小于搅拌管2的长度,所述搅拌叶42的轴向长度满足搅拌叶42能恰好容纳在搅拌管2内。这样搅拌叶42在转动的时候,与搅拌管2的前后两个盲端的内表面吻合,不会出现搅拌盲区死角。所述驱动电机41为正反双向调速电机,且转速由一变频器(未图示)来控制,如此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速搅拌方向和搅拌速度。至于加药方式,本技术可以有两种方式进行加药:第一种,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为进料管加药方式,所述进料管上设有用于引入絮凝剂的加药孔6。这样,所述驱动电机可以直接设置在搅拌管的一盲端。第二种,如图2和图2A所示,所述搅拌管2的一端还设有一加药室7,所述驱动电机41连接在加药室7的外端,所述搅拌器2的中心轴43为中空轴,中心轴43的上段位于该加药室内7,下段则位于所述搅拌管2内并连接搅拌叶42,加药室7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加药室7的加药孔6,所述中心轴43的上段设有轴心药剂入口431,下段设有药剂喷射口432。当药剂从加药孔6进入加药室7后,通过轴心药剂入口431进入中心轴43,然后从药剂喷射口432处喷射而出,所述药剂喷射口432为轴向长条状,其长度可以接近搅拌器2的长度,使絮凝剂的喷射更加均匀。所述加药室7的上端设有用于穿设所述中心轴43的轴孔23,且轴孔处设有机械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及加药搅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搅拌管、出料管和搅拌器,所述进料管、搅拌管、出料管并行设置且依次连通;所述搅拌管为圆管且两端为盲端,所述搅拌器包括驱动电机、搅拌叶和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轴向长度满足搅拌叶能恰好容纳在搅拌管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搅拌管、出料管和搅拌器,所述进料管、搅拌管、出料管并行设置且依次连通;所述搅拌管为圆管且两端为盲端,所述搅拌器包括驱动电机、搅拌叶和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轴向长度满足搅拌叶能恰好容纳在搅拌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出料管的侧壁开设有一缺口,所述搅拌管的侧壁开设有两缺口,所述搅拌管的两缺口分别与所述进料管、出料管的缺口直接对接以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均为轴向长条形,且缺口的长度等于搅拌管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与进料口相反的一端为盲端,所述出料管与出料口相反的一端为盲端,且所述进料管的盲端,所述出料管的盲端与所述搅拌管的一盲端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直接连接在搅拌管的一盲端外。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萍
申请(专利权)人:吴云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