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冷却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4413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冷却模具,旨在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结构合理的快速冷却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快速冷却模具,包括模体,所述模体包括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上侧壁上设有型腔,前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进水孔组、第二进水孔组、第三进水孔组和第四进水孔组,后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出水孔组、第二出水孔组、第三出水孔组和第四出水孔组,第一进水孔组与第一出水孔组通过第一流道组连通,第二进水孔组与第二出水孔组通过第二流道组连通,第三进水孔组与第三出水孔组通过第三流道组连通,第四进水孔组与第四出水孔组通过第四流道组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模具制造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冷却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制造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快速冷却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成型模体在模体内的定模槽内成型时,模体不能有效的对成型模体进行降温,大大降低了成型效率,而且模体的散热能力也很低,因此如何加快模具的冷却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结构合理的快速冷却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冷却模具,包括模体,其特征是:所述模体包括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上侧壁上设有型腔,前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进水孔组、第二进水孔组、第三进水孔组和第四进水孔组,后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出水孔组、第二出水孔组、第三出水孔组和第四出水孔组,第一进水孔组与第一出水孔组通过第一流道组连通,第二进水孔组与第二出水孔组通过第二流道组连通,第三进水孔组与第三出水孔组通过第三流道组连通,第四进水孔组与第四出水孔组通过第四流道组连通,第一流道组、第二流道组、第三流道组和第四流道组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一冷却层,左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输入孔组、第二输入孔组、第三输入孔组和第四输入孔组,右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输出孔组、第二输出孔组、第三输出孔组和第四输出孔组,第一输入孔组和第一输出孔组通过第五流道组连通,第二输入孔组和第二输出孔组通过第六流道组连通,第三输入孔组和第三输出孔组通过第七流道组连通,第四输入孔组和第四输出孔组通过第八流道组连通,第五流道组、第六流道组、第七流道组和第八流道组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二冷却层,第一冷却层置于上侧壁与第二冷却层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流道组、第二流道组、第三流道组和第四流道组均可连通冷却水,增加模体散热,第一流道组、第二流道组、第三流道组和第四流道组依次间隔排布,分布均匀,且第一流道组、第二流道组、第三流道组和第四流道组均可以为多根流道组成,提高冷却水与模体的抵触面积,加速散热效果,第五流道组、第六流道组、第七流道组和第八流道组也均可连通冷却水,增加模体散热,第五流道组、第六流道组、第七流道组和第八流道组依次间隔排布,且第五流道组、第六流道组、第七流道组和第八流道组也均可以为多根流道组成提高冷却水与模体的抵触面积,加速散热效果,第一流道组、第二流道组、第三流道组和第四流道组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一冷却层,第五流道组、第六流道组、第七流道组和第八流道组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二冷却层,第一冷却层上的流道与第二冷却层上的流道呈十字排布,使模体与冷却水的接触面更加均匀,从而加速散热效果,且采用双层散热,能够进一步提高模体的散热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体上还设有若干,贯穿上侧壁和下侧壁的气流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道便于空气流通,便于上侧壁上型腔内的工件成型,同时可以增加模体的散热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侧壁上还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右侧壁上还设有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均可增加模体的定位效果,模具成型的稳定性,提高成型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快速冷却模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快速冷却模具实施例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快速冷却模具实施例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说明为,1-上侧壁,2-下侧壁,3-左侧壁,4-右侧壁,5-前侧壁,6-后侧壁,7-型腔,11-第一进水孔组,12-第二进水孔组,13-第三进水孔组,14-第四进水孔组,15-第一出水孔组,16-第二出水孔组,17-第三出水孔组,18-第四出水孔组,19-第一流道组,20-第二流道组,21-第三流道组,22-第四流道组,31-第一输入孔组,32-第二输入孔组,33-第三输入孔组,34-第四输入孔组,35-第一输出孔组,36-第二输出孔组,37-第三输出孔组,38-第四输出孔组,39-第五流道组,40-第六流道组,41-第七流道组,42-第八流道组,50-气流道,51-第一定位孔,53-第三定位孔,54-第三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一种快速冷却模具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快速冷却模具,包括模体,其特征是:所述模体包括上侧壁1、下侧壁2、左侧壁3、右侧壁4、前侧壁5和后侧壁6,上侧壁1上设有型腔7,前侧壁5上依次设有第一进水孔组11、第二进水孔组12、第三进水孔组13和第四进水孔组14,后侧壁6上依次设有第一出水孔组15、第二出水孔组16、第三出水孔组17和第四出水孔组18,第一进水孔组11与第一出水孔组15通过第一流道组19连通,第二进水孔组12与第二出水孔组16通过第二流道组20连通,第三进水孔组13与第三出水孔组17通过第三流道组21连通,第四进水孔组14与第四出水孔组18通过第四流道组22连通,第一流道组19、第二流道组20、第三流道组21和第四流道组22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一冷却层,左侧壁3上依次设有第一输入孔组31、第二输入孔组32、第三输入孔组33和第四输入孔组34,右侧壁4上依次设有第一输出孔组35、第二输出孔组36、第三输出孔组37和第四输出孔组38,第一输入孔组31和第一输出孔组35通过第五流道组39连通,第二输入孔组32和第二输出孔组36通过第六流道组40连通,第三输入孔组33和第三输出孔组37通过第七流道组41连通,第四输入孔组34和第四输出孔组38通过第八流道组42连通,第五流道组39、第六流道组40、第七流道组41和第八流道组42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二冷却层,第一冷却层置于上侧壁1与第二冷却层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流道组19、第二流道组20、第三流道组21和第四流道组22均可连通冷却水,增加模体散热,第一流道组19、第二流道组20、第三流道组21和第四流道组22依次间隔排布,分布均匀,且第一流道组19、第二流道组20、第三流道组21和第四流道组22均可以为多根流道组成,提高冷却水与模体的抵触面积,加速散热效果,第五流道组39、第六流道组40、第七流道组41和第八流道组42也均可连通冷却水,增加模体散热,第五流道组39、第六流道组40、第七流道组41和第八流道组42依次间隔排布,且第五流道组39、第六流道组40、第七流道组41和第八流道组42也均可以为多根流道组成提高冷却水与模体的抵触面积,加速散热效果,第一流道组19、第二流道组20、第三流道组21和第四流道组22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一冷却层,第五流道组39、第六流道组40、第七流道组41和第八流道组42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二冷却层,第一冷却层上的流道与第二冷却层上的流道呈十字排布,使模体与冷却水的接触面更加均匀,从而加速散热效果,且采用双层散热,能够进一步提高模体的散热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体上还设有若干,贯穿上侧壁1和下侧壁2的气流道5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道50便于空气流通,便于上侧壁1上型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快速冷却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冷却模具,包括模体,其特征是:所述模体包括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上侧壁上设有型腔,前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进水孔组、第二进水孔组、第三进水孔组和第四进水孔组,后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出水孔组、第二出水孔组、第三出水孔组和第四出水孔组,第一进水孔组与第一出水孔组通过第一流道组连通,第二进水孔组与第二出水孔组通过第二流道组连通,第三进水孔组与第三出水孔组通过第三流道组连通,第四进水孔组与第四出水孔组通过第四流道组连通,第一流道组、第二流道组、第三流道组和第四流道组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一冷却层,左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输入孔组、第二输入孔组、第三输入孔组和第四输入孔组,右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输出孔组、第二输出孔组、第三输出孔组和第四输出孔组,第一输入孔组和第一输出孔组通过第五流道组连通,第二输入孔组和第二输出孔组通过第六流道组连通,第三输入孔组和第三输出孔组通过第七流道组连通,第四输入孔组和第四输出孔组通过第八流道组连通,第五流道组、第六流道组、第七流道组和第八流道组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二冷却层,第一冷却层置于上侧壁与第二冷却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冷却模具,包括模体,其特征是:所述模体包括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上侧壁上设有型腔,前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进水孔组、第二进水孔组、第三进水孔组和第四进水孔组,后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出水孔组、第二出水孔组、第三出水孔组和第四出水孔组,第一进水孔组与第一出水孔组通过第一流道组连通,第二进水孔组与第二出水孔组通过第二流道组连通,第三进水孔组与第三出水孔组通过第三流道组连通,第四进水孔组与第四出水孔组通过第四流道组连通,第一流道组、第二流道组、第三流道组和第四流道组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一冷却层,左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输入孔组、第二输入孔组、第三输入孔组和第四输入孔组,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辉彭琪卢金军李荣华何继伟俞勇兵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博森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