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隔膜、及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4041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提高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制造效率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隔膜、及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包含下述单元:涂布单元(10),所述涂布单元(10)将涂布液(第一涂布液及第二涂布液)涂布于输送基材而形成未烧成膜,所述涂布液包含聚酰胺酸、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或聚酰胺的树脂材料、及微粒;烧成单元(20),所述烧成单元(20)对在该涂布单元(10)内从输送基材剥离的未烧成膜进行烧成,从而形成包含微粒的烧成膜;和除去单元(30),所述除去单元(30)将微粒从烧成膜中除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隔膜、及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隔膜、及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其形成为下述结构:在浸渍于电解液中的正极和负极之间配置有隔膜,通过隔膜来防止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直接电接触。正极中使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中使用例如锂、碳(石墨)等。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通过隔膜向负极移动,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通过隔膜向正极移动。作为这样的隔膜,近年来使用由耐热性高且安全性高的多孔性聚酰亚胺膜形成的隔膜是已知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14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上述的多孔性聚酰亚胺膜例如通过下述工序形成:涂布形成包含微粒的聚酰胺酸或聚酰亚胺的未烧成膜,对该未烧成膜进行烧成而形成烧成膜,从烧成膜中除去微粒。由于以往不存在于一条生产线中进行上述3个工序的制造系统,因而多孔性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正在寻求制造效率更高的系统。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制造效率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隔膜、及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涉及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为制造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制造系统,其包含下述单元:涂布单元,所述涂布单元将包含聚酰胺酸、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或聚酰胺、及微粒的液体涂布于基材而形成未烧成膜;烧成单元,所述烧成单元对在涂布单元内或涂布单元外从基材剥离的未烧成膜进行烧成,从而形成包含微粒的烧成膜;和除去单元,所述除去单元将微粒从烧成膜中除去。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涉及的隔膜为利用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而形成的隔膜,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涉及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而制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涉及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方法为制造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将包含聚酰胺酸、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或聚酰胺、及微粒的液体涂布于基材后,从基材剥离而形成未烧成膜的工序;对未烧成膜进行烧成而形成包含微粒的烧成膜的工序;和将微粒从烧成膜中除去的工序。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能够提高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制造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制造系统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为示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涂布单元上设置的喷嘴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为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卷绕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4]为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烧成单元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5]为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除去单元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6]为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酰亚胺系树脂膜的制造过程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为示出变形例涉及的制造系统的一个例子的图。[图8]为示出变形例涉及的制造系统的一个例子的图。[图9]为示出变形例涉及的制造系统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为示出变形例涉及的制造系统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为示出变形例涉及的浸蚀(etching)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2]为示出变形例涉及的卷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3]为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隔膜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使用XYZ坐标系对图中的方向进行说明。在该XYZ坐标系中,将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作为XY平面。将与该XY平面平行的一个方向标示为X方向,将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标示为Y方向。此外,将与XY平面正交的方向标示为Z方向。在此说明:对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各自而言,图中的箭头方向为+方向,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为-方向。图1为示出制造系统SYS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示出的制造系统SYS为制造多孔性树脂膜F(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制造系统。制造系统SYS具备:涂布单元10,所述涂布单元10将规定的涂布液进行涂布而形成未烧成膜FA;烧成单元20,所述烧成单元20对未烧成膜FA进行烧成,从而形成烧成膜FB;除去单元30,所述除去单元30将微粒从烧成膜FB中除去,从而形成多孔性树脂膜F;和控制装置(未图示),所述控制装置统筹控制上述各单元。制造系统SYS例如构成为上下2个阶层,涂布单元10配置在第2层部分,烧成单元20及除去单元30配置在第1层部分。配置在同一层中的烧成单元20及除去单元30例如在Y方向上并列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X方向或X方向与Y方向的合成方向上并列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制造系统SYS的阶层结构、各层中的各单元的配置等,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例如也可以将涂布单元10及烧成单元20配置在第2层部分,将除去单元30配置在第1层部分。此外,也可以将所有的单元配置在同一层中。该情况下,可以将各单元配置为一列,也可以以多列进行配置。此外,还可以将所有的单元配置在不同的阶层中。制造系统SYS中,未烧成膜FA是以带状形成的。在涂布单元10的+Y侧(未烧成膜FA的输送方向的前方),设置有将带状的未烧成膜FA卷绕成卷状的卷绕部40。在烧成单元20的-Y侧(未烧成膜FA的输送方向的后方),设置有将卷状的未烧成膜FA向烧成单元20送出的送出部50。在除去单元30的+Y侧(烧成膜FB的输送方向的前方),设置有将多孔性树脂膜F卷绕成卷状的卷绕部60。如上述那样,在从送出部50经过烧成单元20及除去单元30而到达卷绕部60的区间(第1层部分)内,以所谓的卷对卷(Roll-to-roll)方式进行处理。因此,在该区间内,未烧成膜FA、烧成膜FB及多孔性树脂膜F中的各膜是以不间断的状态被输送的。[涂布液]这里,在对各单元进行说明之前,对作为多孔性树脂膜F的原料的涂布液进行说明。涂布液包含规定的树脂材料、微粒、和溶剂。作为规定的树脂材料,可举出例如聚酰胺酸、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或聚酰胺。作为溶剂,可使用能够将这些树脂材料溶解的有机溶剂。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涂布液,可使用微粒含有率不同的2种涂布液(第一涂布液及第二涂布液)。具体而言,以第一涂布液的微粒含有率比第二涂布液高的方式进行制备。由此,可以保证未烧成膜FA、烧成膜FB及多孔性树脂膜F的强度及柔软性。此外,通过设置微粒含有率低的层,能够实现多孔性树脂膜F的制造成本的降低。例如,在第一涂布液中,树脂材料和微粒以体积比成为19:81~45:65的方式被含有。此外,在第二涂布液中,树脂材料和微粒以体积比成为20:80~50:50的方式被含有。但是,以使得第一涂布液的微粒含有率高于第二涂布液的微粒含有率的方式设定体积比。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各树脂材料的体积,可使用各树脂材料的质量乘以其比重而求得的值。在上述情况下,将第一涂布液的总体积作为100时,若微粒的体积为65以上,则粒子均匀地分散,此外,若微粒的体积为81以内,则粒子彼此也不发生凝集地分散。因此,能够在多孔性树脂膜F中均匀地形成孔。此外,若微粒的体积比率在该范围内,则能够确保对未烧成膜FA进行成膜时的剥离性。将第二涂布液的总体积作为100时,若微粒的体积为50以上,则微粒单体均匀地分散,此外,若微粒的体积为80以内,则微粒既不会彼此凝集,并且也不会在表面产生裂纹等,因此能够稳定地形成电特性良好的多孔性树脂膜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隔膜、及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为制造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制造系统,所述制造系统包含下述单元:涂布单元,所述涂布单元将包含聚酰胺酸、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或聚酰胺、及微粒的液体涂布于基材而形成未烧成膜;烧成单元,所述烧成单元对在所述涂布单元内或所述涂布单元外从所述基材剥离的所述未烧成膜进行烧成,从而形成包含所述微粒的烧成膜;和除去单元,所述除去单元将所述微粒从所述烧成膜中除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20 JP 2014-1271791.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为制造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的制造系统,所述制造系统包含下述单元:涂布单元,所述涂布单元将包含聚酰胺酸、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或聚酰胺、及微粒的液体涂布于基材而形成未烧成膜;烧成单元,所述烧成单元对在所述涂布单元内或所述涂布单元外从所述基材剥离的所述未烧成膜进行烧成,从而形成包含所述微粒的烧成膜;和除去单元,所述除去单元将所述微粒从所述烧成膜中除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涂布单元在所述基材上形成带状的所述未烧成膜。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除去单元将所述烧成膜不经卷绕地依次引入并除去所述微粒,所述烧成膜是利用所述烧成单元而烧成的。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具备卷绕部,所述卷绕部将从所述基材剥离的所述未烧成膜、或包含所述基材的所述未烧成膜进行卷绕而形成卷状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在所述卷状体为从所述基材剥离的所述带状的未烧成膜的卷状体的情况下,所述烧成单元将所述未烧成膜从所述卷状体中依次拉出并进行烧成。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具备浸渍部,在所述卷状体为包含所述基材的所述带状的未烧成膜的卷状体的情况下,所述浸渍部将所述基材从所述卷状体中拉出并浸渍于规定的液体中,并将所述未烧成膜从所述基材剥离。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所述烧成单元将从所述基材剥离的所述未烧成膜不经卷绕地依次引入并进行烧成。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包含防静电单元,所述防静电单元对除去了所述微粒的所述烧成膜进行防静电处理。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包含浸蚀单元,所述浸蚀单元将除去了所述微粒的所述烧成膜的一部分除去。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孔性酰亚胺系树脂膜制造系统,其中,作为所述液体,使用至少微粒含有率彼此不同的第一液体及第二液体,所述涂布单元通过将所述第一液体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芳次水木秀行杉山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