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39192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3:12
一种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具有塑料基材(A)、形成于塑料基材(A)的至少单面的氧化硅层(B)、以及在氧化硅层(B)的表面涂布涂布液而形成的涂布层(C),通过使上述涂布液是混合有聚氨酯系树脂(c1)和硅烷偶联剂(c2)而成,包含(c1)与(c2)的反应物作为主成分,且该反应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万~100万,可实现优异的气体阻隔性、耐水性和粘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气体阻隔性层叠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各种包装用途等所使用的气体阻隔性优异的层叠膜。
技术介绍
以往,以塑料膜为基材且在其表面上形成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等无机层的气体阻隔性塑料膜广泛用于需要阻挡水蒸气、氧等各种气体的物品的包装,例如用于防止食品、工业用品和医药品等的变质的包装。此外,对于该气体阻隔性塑料膜,除了包装用途以外,近年来也在关注液晶显示元件、太阳能电池、电磁波屏蔽、触控面板、EL用基板、滤色器等中使用的透明导电片材、真空绝热材料等新的用途。对于形成这种无机层而成的气体阻隔性塑料膜,以防止气体阻隔性的下降或进一步提高气体阻隔性为目的对各种改良进行了研究,例如,公开了通过使用具有特定的氨基甲酸酯基浓度和脲基浓度的聚氨酯系树脂而得到气体阻隔性极其良好的膜素材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得到在膜的至少单面形成由聚氨酯树脂构成的底涂层而成的蒸镀用膜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然而,上述方法、膜等中,虽然气体阻隔性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例如对于以加压热水处理等为代表的严苛处理条件下的气体阻隔性而言,尚不充分,期待其改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29030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7/018239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既维持优异的气体阻隔性,而且在刚制造后显示高的气体阻隔性,且具有优异的耐热水性的膜。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等发现,上述课题可通过具有树脂层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来解决,进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上述树脂层是在形成于塑料基材的至少一面的氧化硅薄膜面上涂布聚氨酯系树脂和硅烷偶联剂的混合物的水性分散液而成的。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1)~(9)。(1)一种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塑料基材(A)、形成于塑料基材(A)的至少单面的氧化硅层(B)、以及在氧化硅层(B)的表面涂布涂布液而形成的涂布层(C),上述涂布液混合有聚氨酯系树脂(c1)和硅烷偶联剂(c2),包含(c1)与(c2)的反应物作为主成分,且该反应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100万;(2)一种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塑料基材(A)、形成于塑料基材(A)的至少单面的氧化硅层(B)、以及在氧化硅层(B)的表面涂布涂布液而形成的涂布层(C),上述涂布液混合有聚氨酯系树脂(c1)和硅烷偶联剂(c2),包含(c1)与(c2)的反应物作为主成分,且透氧率为5ml/m2/24hr/MPa以下;(3)如上述(1)或(2)所述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中,聚氨酯系树脂(c1)是通过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而得到的,且该多异氰酸酯是选自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1种;(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中,涂布液是将聚氨酯系树脂(c1)和硅烷偶联剂(c2)以质量比99/1~80/20混合而成的;(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中,硅烷偶联剂(c2)是选自具有环氧基的硅烷化合物和具有氨基的硅烷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中,氧化硅层(B)是通过物理蒸镀或化学蒸镀而形成的;(7)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中,在塑料基材(A)与氧化硅层(B)之间具有底涂层。(8)如上述(7)所述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中,底涂层由选自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和含唑啉基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形成;以及(9)如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中,水蒸气透过率为0.5g/m2/24hr以下。本专利技术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维持优异的气体阻隔性,而且在刚制造后显示高的气体阻隔性,且具有优异的耐热水性,因此蒸馏处理后的气体阻隔性,粘接强度也优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具有塑料基材(A)、形成于塑料基材(A)的至少单面的氧化硅层(B)、以及在氧化硅层(B)的表面涂布涂布液而形成的涂布层(C)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上述涂布液混合有聚氨酯系树脂(c1)和硅烷偶联剂(c2),包含(c1)与(c2)的反应物作为主成分,且该反应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万~100万。虽然理由尚不明确,但若聚氨酯系树脂(c1)与硅烷偶联剂(c2)的反应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万~100万,则可改善阻隔性。该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0万~50万,更优选为10万~40万,进一步优选为15万~35万。应予说明,该数均分子量是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求出的求出的值。本实施方式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定的透氧率优选为25ml/m2/24hr/MPa以下,更优选为20ml/m2/24hr/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l/m2/24hr/MPa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5ml/m2/24hr/MPa以下,特别优选为4ml/m2/24hr/MPa以下,特别更优选为2ml/m2/24hr/MPa以下。此外,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水蒸气透过率优选为5g/m2/24hr以下,更优选为2g/m2/24hr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g/m2/24hr以下,特别优选为0.3g/m2/24hr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是具有塑料基材(A)、形成于塑料基材(A)的至少单面的氧化硅层(B)、以及在氧化硅层(B)的表面涂布涂布液而形成的涂布层(C)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上述涂布液混合有聚氨酯系树脂(c1)和硅烷偶联剂(c2),包含(c1)与(c2)的反应物作为主成分,且透氧率为5ml/m2/24hr/MPa以下。该透氧率优选为4ml/m2/24hr/MPa,更优选为2ml/m2/24hr/MPa以下。以下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载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是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共同的实施方式。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主成分”的主旨是在不损害本专利技术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容许包含其它成分。进而,该术语不限制具体的含有率,但为占构成各层的树脂组合物的构成成分整体的50质量%以上、优选为6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范围的成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的塑料基材,优选为热塑性树脂膜,作为其原料,只要是能够用于通常的包装材料的树脂则可以没有限制地使用。具体而言,可举出乙烯、丙烯、丁烯等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等聚烯烃、环状聚烯烃等非晶质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尼龙66、尼龙12、共聚尼龙等聚酰胺、聚乙烯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部分水解物(EVOH)、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聚碳酸酯、聚乙烯醇缩丁醛、聚芳酯、氟树脂、丙烯酸酯树脂、生物分解性树脂等。这些之中,从膜强度、成本等方面出发,优选为聚酯、聚酰胺、聚乙烯醇。此外,上述塑料基材可含有公知的添加剂,例如,防静电剂、遮光剂、紫外线吸收剂、增塑剂、润滑剂、填料、着色剂、稳定剂、润滑剂、交联剂、防粘连剂、抗氧化剂等。作为上述塑料基材的热塑性树脂膜是使用上述原料作为主成分进行成型而成的,在作为基材使用时,可以是未拉伸的基材也可以是拉伸的基材。此外,也可以与其它塑料基材层叠。该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塑料基材(A)、形成于塑料基材(A)的至少单面的氧化硅层(B)、以及在氧化硅层(B)的表面涂布涂布液而形成的涂布层(C),所述涂布液是混合聚氨酯系树脂(c1)和硅烷偶联剂(c2)而成的,包含(c1)与(c2)的反应物作为主成分,且该反应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100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25 JP 2014-152423;2014.10.31 JP 2014-223271.一种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塑料基材(A)、形成于塑料基材(A)的至少单面的氧化硅层(B)、以及在氧化硅层(B)的表面涂布涂布液而形成的涂布层(C),所述涂布液是混合聚氨酯系树脂(c1)和硅烷偶联剂(c2)而成的,包含(c1)与(c2)的反应物作为主成分,且该反应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100万。2.一种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塑料基材(A)、形成于塑料基材(A)的至少单面的氧化硅层(B)、以及在氧化硅层(B)的表面涂布涂布液而形成的涂布层(C),所述涂布液是混合聚氨酯系树脂(c1)和硅烷偶联剂(c2)而成的,包含(c1)与(c2)的反应物作为主成分,且透氧率为5ml/m2/24hr/MPa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阻隔性层叠膜,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关幸太高野哲典大川原千春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