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堵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3914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堵管装置,包括:调节筒和堵塞;其中,所述调节筒为中心开有通槽的筒状结构,且所述调节筒的侧壁开有槽孔;所述调节筒的一端与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堵塞密封连接;所述堵塞能够在所述调节筒内滑动,调节所述槽孔的开孔大小。所述堵管装置通过所述调节筒侧壁设置的槽孔,使得气管套管的通气由所述槽孔控制,又通过调节所述堵塞在所述调节筒内的位置,进而能够调节所述槽孔的开孔大小,最终实现了所述气管套管堵管进度的调节。因此,所述堵管装置不仅提高了堵管的效率和效果,而且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调节堵管训练的进度,从而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堵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特别是指一种堵管装置。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技术,待患者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后,将给予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但在拔管前必须堵管训练,观察2~48小时无呼吸困难后方可拔管,这样是为了使得患者能够逐步适应自主呼吸的功能。因此,在整个堵管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堵管器或堵管设备来封闭气管套管,通常需要堵管器能够实现渐进式堵管(半堵、3/4堵、全堵)。这是由于常见的堵管训练过程多数都是采用:先试行半堵管24~48小时,如患者咳痰有力及无呼吸困难、憋气等情况,之后再进行全堵管24~48小时,最后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拔管。而目前在临床上没有专用的堵管器,都是医务人员自行制作,一般采用软木塞、橡胶塞、针帽缠胶布等,需要分别制作半堵塞和全堵塞,比较繁琐,尤其是半堵塞制作麻烦,效果不好;又由于手工制作,使用前需要消毒,可能存在消毒不彻底,造成感染。因此,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不足:缺乏专用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堵管设置、堵管的效果不佳、对于不同病患的适应性不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堵管装置,专用于气管套管的堵管操作,不仅能够有效调节堵管训练的进度,而且提高了堵管的效率和效果。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堵管装置,包括:调节筒和堵塞;其中,所述调节筒为中心开有通槽的筒状结构,且所述调节筒的侧壁开有槽孔;所述调节筒的一端与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堵塞密封连接;所述堵塞能够在所述调节筒内滑动,调节所述槽孔的开孔大小。可选的,所述槽孔为沿所述调节筒的侧壁设置的通气槽或者在所述侧壁上设置的通气孔。可选的,所述调节筒的侧壁还设置有指示标线,用于指示所述槽孔的开孔大小。可选的,所述调节筒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凸起结构,且所述锥形凸起结构的尖锥端朝向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可选的,所述锥形凸起结构为多个,且所述锥形凸起结构的直径依次递增。可选的,所述调节筒对应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的那一端还设置有环形密封圈。可选的,所述调节筒与所述堵塞连接的那一端还设置有对称的把手结构。可选的,所述堵塞的中间设置有预定直径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侧边还设置有能够堵住所述通孔的塞子。可选的,所述调节筒在所述槽孔与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之间还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调节筒中均设置有单向通气装置,使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中的空气只能从所述槽孔吸入,或者只能从所述出气管呼出。可选的,所述堵塞包括密封塞体、连杆和推头;其中,所述密封塞体与所述调节筒密封连接,推动所述推头通过连杆使得所述密封塞体在所述调节筒内滑动。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堵管装置,通过所述调节筒侧壁设置的槽孔,使得气管套管的通气由所述槽孔控制,又通过调节所述堵塞在所述调节筒内的位置,进而能够调节所述槽孔的开孔大小,最终实现了所述气管套管堵管进度的调节。这样,不仅提高了堵管的效率和效果,而且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调节堵管训练的进度,从而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堵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堵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堵管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堵管装置中堵塞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堵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所述堵管装置用于气管套管的堵管实验,使得患者能够顺利拔管,具体的,所述堵管装置包括:调节筒1和堵塞2。其中,所述调节筒1为中心开有通槽的筒状结构,且所述调节筒1的侧壁开有槽孔11;所述调节筒1的一端与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堵塞2密封连接;所述堵塞2能够在所述调节筒1内滑动,调节所述槽孔11的开孔大小。使用时,将所述调节筒1的一端插入气管套管中密封连接,然后将所述堵塞2塞入所述调节筒1的另一端,通过调节所述堵塞2塞入所述调节筒1中的深度,进而调节所述调节筒1中侧壁上的槽孔11与外界空气连通的大小,也即调节所述调节筒1堵塞气管套管的大小,使得患者可以由半堵逐渐过渡到全堵,提高患者进行堵管训练的效果。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所述堵管装置通过所述调节筒侧壁设置的槽孔,使得气管套管的通气由所述槽孔控制,又通过调节所述堵塞在所述调节筒内的位置,进而能够调节所述槽孔的开孔大小,最终实现了所述气管套管堵管进度的调节。这样,不仅提高了堵管的效率和效果,而且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调节堵管训练的进度,从而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参照图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堵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槽孔11为沿所述调节筒1的侧壁设置的通气槽或者在所述侧壁上设置的通气孔。也即,所述槽孔11皆可以为条形的槽状结构,也可以是圆孔或者方孔等形状。同时,所述通气槽或所述通气孔的数量既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优选的,所述调节筒1的侧壁设置有均布的通气孔。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患者吸气更为均匀,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者堵塞,而且有利于堵管的渐变过程的实现,提高了堵管的效率。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筒1的侧壁还设置有指示标线(图中未显示),用于指示所述槽孔11的开孔大小。为了使得所述指示标线与所述堵塞2移动的位置相对应,可以在所述堵塞2上设置突出部位,使得所述突出部位指向所述指示标线,使得当所述堵塞2移动时,突出部位指向所述指示标线的相应位置,进而显示所述槽孔11的开孔大小。这样,有利于医护人员随时了解患者堵管的进度和效率,进而更加合理的安排后续堵管的进度。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筒1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凸起结构12,且所述锥形凸起结构12的尖锥端朝向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这样,当所述调节筒1将所述锥形凸起结构12塞入气管套管中时,能够增加所述调节筒1与气管套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使得即使由于患者的咳嗽或者呼吸,所述调节筒1也不会弹出或滑出。进一步,所述锥形凸起结构12为多个,且所述锥形凸起结构12的直径依次递增。这样,使得所述调节筒1能够适用于各种直径大小不同的气管套管中,进而使得所述堵管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患者的堵管操作。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筒1对应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的那一端还设置有环形密封圈13。所述环形密封圈13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调节筒1与气管套管的密封性和摩擦力,提高了所述堵管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筒1与所述堵塞2连接的那一端还设置有对称的把手结构14。这样,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通过单手就可以实现堵管进度的调节,给堵管调节带来更多的便利。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堵塞2的中间设置有预定直径的通孔(图中未显示),且所述通孔的侧边还设置有能够堵住所述通孔的塞子。这样,可以进一步放置由于失误或者外界干扰,导致所述堵塞2快速将患者的气管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堵管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堵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筒和堵塞;其中,所述调节筒为中心开有通槽的筒状结构,且所述调节筒的侧壁开有槽孔;所述调节筒的一端与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堵塞密封连接;所述堵塞能够在所述调节筒内滑动,调节所述槽孔的开孔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堵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筒和堵塞;其中,所述调节筒为中心开有通槽的筒状结构,且所述调节筒的侧壁开有槽孔;所述调节筒的一端与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堵塞密封连接;所述堵塞能够在所述调节筒内滑动,调节所述槽孔的开孔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为沿所述调节筒的侧壁设置的通气槽或者在所述侧壁上设置的通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筒的侧壁还设置有指示标线,用于指示所述槽孔的开孔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筒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凸起结构,且所述锥形凸起结构的尖锥端朝向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堵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凸起结构为多个,且所述锥形凸起结构的直径依次递增。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云唐海艳梁晨晓蒋雅璇汪细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