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接触件及使用该导电接触件的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3307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导电接触件及使用该导电接触件的电连接器,导电接触件包括基体,基体的前端通过第一弯折段连接有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前端通过第二弯折段连接有接触段,所述接触段上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导电接触的前接触部,基体的下侧面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的前接触部导电接触的后接触部,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具有用于供适配导电接触件插入的插合空间。这样通过给适配导电接触件提供插合空间,不需要再提供用于避免导电接触件的端部相抵的导向结构,也就避免了短桩辐射效应,降低了插接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接触件及使用该导电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连接装置,尤其涉及导电接触件及使用该导电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片式接触件由于其结构简单、方便特性阻抗计算等优点被广泛以用于高速差分数据传输方面。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428939A、申请公布日为2016.3.2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导电接触件及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这种导电接触件包括公端接触件本体,公端接触件本体包括公端接触段,公端接触段的前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公端前接触部,公端前接触部包括公端下弯折段和公端上弯折段,接触的触点位于公端下弯折段和公端上弯折段过渡位置,其中公端上弯折段在插接时与适配的母端接触段相配合起到引导的作用,避免公端和母端接触件端部相抵而在插接过程中损坏。但是这种接触件在插接状态时公端上弯折段向上翘起,导致形成短桩辐射效应,造成插入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损耗较小的导电接触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导电接触件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接触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基体,基体的前端通过第一弯折段连接有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前端通过第二弯折段连接有接触段,所述接触段上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导电接触的前接触部,所述基体的下侧面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的前接触部导电接触的后接触部,所述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具有用于供适配导电接触件插入的插合空间。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前接触部可以为设于接触段前端的圆弧面。或者,前接触部可以为设于接触段前端下侧的与基体下侧面平行的斜面。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角形弯折。或者,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弧形弯折。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以及设于连接器壳体内的导电接触件,所述导电接触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基体,基体的前端通过第一弯折段连接有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前端通过第二弯折段连接有接触段,所述接触段上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导电接触的前接触部,所述基体的下侧面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的前接触部导电接触的后接触部,所述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具有用于供适配导电接触件插入的插合空间。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前接触部可以为设于接触段前端的圆弧面。或者,前接触部可以为设于接触段前端下侧的与基体下侧面平行的斜面。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角形弯折。或者,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弧形弯折。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接触件在使用时与适配导电接触件上下相反设置并相互对插,导电接触件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连接段使接触段和基体在上下方向具有一定的距离,进而在前接触部和基体之间形成插合空间,在导电接触件和适配导电接触件插合时,接触段通过前端的前接触部直接与适配导电接触件的基体下侧的后触点导电接触,基体下侧的后触点与适配导电连接件的前接触部导电接触,这样通过给适配导电接触件提供插合空间,不需要再提供用于避免导电接触件的端部相抵的导向结构,也就避免了短桩辐射效应,降低了插接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接触件的实施例一在插接时的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接触件的实施例二在插接时的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接触件的实施例三在插接时的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接触件的实施例四在插接时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一:包括连接器壳体以及设于连接器壳体内的导电接触件。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通过导电接触件与适配电连接器中的适配导电接触件的导电接触实现导电连接,其中适配导电接触件与导电接触件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适配导电接触件在上下方向上与导电接触件的安装方向相反,下面仅对导电接触件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导电接触件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沿前后方向平直延伸的基体10,基体10的前段通过第一弯折段11连接有第一连接段12,第一连接段12从基体10的前端向上倾斜延伸,第一连接段12的前端通过第二弯折段13连接有接触段14。顾名思义,接触段是用来与适配的导电接触件导电接触的,接触段14的前端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导电接触的前接触部140。接触段14与基体10呈一定夹角并向前下方倾斜延伸。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均为角形弯折,并使基体、第一连接段以及接触段呈折线形。基体10在其下侧面上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的前接触部导电接触的后触接触部15。本实施例中,前接触部为设于接触段前端下侧的与基体下侧面平行的斜面,后接触部15为基体10的下侧面的一部分,在导电接触件和适配导电接触件相互插合时,导电接触件的前接触部140从适配导电接触件的第一弯折段滑过并与反向设置的适配导电接触件的上侧面导电接触,同时,适配导电接触件的前接触部与导电接触件的基体下侧面上的后接触部导电接触。第一连接段倾斜设置使得在导电接触件和适配导电接触件相互插合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这种弹性变形使得导电接触件和适配导电接触件能够稳定接触。此外,第一连接段倾斜设置也使得前接触部与后触点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距离,而恰恰是该距离形成了用于供适配导电接触件插入的插合空间A,该插合空间A能够使适配导电接触件直接插入并使适配导电接触件的前接触部与导电接触件的后触点直接接触,不会造成导电接触件和适配导电接触件相抵,这样也就无需在导电接触件上设置导向结构,从而消除短桩辐射效应,达到降低插接损耗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导电接触件的结构,具体地,导电接触件的基体结构略有不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连接器内部结构的整体布局,基体10为具有两个水平边和连接水平边的过渡边的之字形结构,后接触部15位于基体10的位于下侧的水平边上,而基体的位于上侧的水平边高于前接触部140所处的高度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适应连接器的布置形式,基体还可以为其他弯折形状,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三,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导电接触件的结构。如图3所示,导电接触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平直延伸的基体10,基体10的前段通过角形弯折的第一弯折段11连接有第一连接段12,第一连接段12从基体10的前端向上延伸,第一连接段为圆心位于下侧的弧形,第一连接段12的前端通过弧形弯折的第二弯折段13连接有接触段14,接触段14向前下方延伸。顾名思义,接触段是用来与适配的导电接触件导电接触的,接触段14的前端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导电接触的前接触部140。基体10在其下侧面上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的前接触部导电接触的后触接触部15。在导电接触件和适配导电接触件相互插合时,导电接触件的前接触部140与反置的适配导电接触件的基体上侧面的后接触部导电接触,相应地,适配导电接触件的前接触部与导电接触件的基体下侧面的后接触部导电接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电连接器的实施例四,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导电接触件的结构。如图4所示,导电接触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平直延伸的基体10,基体10的前段通过弧形弯折的第一弯折段11连接有第一连接段12,第一连接段12从基体10的前端倾斜向上延伸,第一连接段为直线形,第一连接段12的前端通过弧形弯折的第二弯折段13连接有接触段14,接触段14向前下方延伸。顾名思义,接触段是用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电接触件及使用该导电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导电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基体的前端通过第一弯折段连接有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前端通过第二弯折段连接有接触段,所述接触段上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导电接触的前接触部,所述基体的下侧面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的前接触部导电接触的后接触部,所述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具有用于供适配导电接触件插入的插合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导电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基体的前端通过第一弯折段连接有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前端通过第二弯折段连接有接触段,所述接触段上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导电接触的前接触部,所述基体的下侧面设有用于与适配导电接触件的前接触部导电接触的后接触部,所述前接触部和后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具有用于供适配导电接触件插入的插合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接触部为设于接触段前端的圆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接触部为设于接触段前端下侧的与基体下侧面平行的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角形弯折。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弧形弯折。6.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奇赵越超袁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