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石墨烯-钴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2233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0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阐述一种石墨烯‑钴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利用湿法纺丝的方法制备直径为1‑50微米的氧化石墨烯纤维,再将氧化石墨烯纤维放在高温炉里加热还原,得到连续纯石墨烯纤维,由于特殊的处理方式使得纤维表面具备多级褶皱,将纯石墨烯纤维固定在电镀槽的负极进行电镀后,使得钴层具有嵌入于褶皱的延伸结构。石墨烯与钴紧密结合,不存在孔洞缺陷,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电学性能。纤维结构稳定,弯曲一百次导电率不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钴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特别是一种石墨烯-钴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钴在电催化等领域具备广泛的应用潜力,相对于其他催化剂,其价格低廉,容易值得。为了更进一步降低其应用成本,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其与碳材料做成复合材料,碳材料比如石墨和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做成的复合材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会明显降低其电催化性能。相对于石墨和碳纳米管,石墨烯具有更加优异的导电性,因此更适合与钴做成复合材料。镀钴主要有化学镀和电镀两种路径,相对于化学镀,电镀更加环保清洁以及操作方便,因此以电镀的方式在石墨烯上实现电镀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然而,不同于其他碳材料,石墨烯与金属之间存在超润滑作用,二者之间的附着力很弱,这给石墨烯材料表面直接电镀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且能大规模应用的一种石墨烯-钴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复合纤维稳定性好,密度低,导电率高,柔韧性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石墨烯-钴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由纯石墨烯纤维以及包覆纯石墨烯纤维的钴层组成;所述纯石墨烯纤维表面具有褶皱,钴层具有嵌入于褶皱的延伸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褶皱的宽度为20纳米到5微米。一种石墨烯-钴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它的制备步骤如下:(1)利用湿法纺丝的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纤维(纤维直径1-50微米);(2)再将氧化石墨烯纤维放在高温炉里加热还原,温度为800-3000℃,还原时间为1-24小时,得到纯石墨烯纤维。(3)将纯石墨烯纤维固定在电镀槽的负极进行电镀,电镀槽正极为钴棒,施加以电压值为0.1-20V的直流电压,在电镀液中电镀2-120秒后,取出纤维,用去离子水洗掉纤维表面的电镀液,在真空烘箱中干燥1-12小时,得到石墨烯-钴复合纤维。所述电镀液为硫酸钴和浓硫酸(98wt%)的混合水溶液,其中,硫酸钴的浓度为100-250g/L,浓硫酸的体积浓度为3-8mL/L。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湿法纺丝的纺丝液为:片直径大小为1-50微米的氧化石墨烯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的分散液,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10mg/mL;纺丝管道的内径为60-500微米;凝固浴为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二者体积比为1:1-50:1),收丝时的外界加热温度为80-20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电压为20V时,所需电镀时间为2s。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电压为1V时,所需电镀时间为8s。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制备过程简单安全可控,耗时耗能少,原材料来源广泛。由于石墨烯表面具有很多褶皱,可以使金属钴层与石墨烯纤维表面紧密复合,得到的复合纤维结构致密,性能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石墨烯-钴复合纤维的结构图;图2为不同倍率下的石墨烯表面多级褶皱结构图;图3为电镀过程图;图4为石墨烯-钴复合纤维的XRD图;图5a、b、c分别为光滑的石墨烯表面镀金属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石墨烯-钴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由直径为1-50微米的纯石墨烯纤维以及包覆纯石墨烯纤维的钴层组成;所述纯石墨烯纤维表面具有褶皱,钴层具有嵌入于褶皱的延伸结构。纤维良好的物理性能来源于钴层与石墨烯纤维表面的紧密结合,解决了石墨烯与金属颗粒之间难以电镀修饰的问题。一方面得到的纤维结构稳定,比如可以弯曲一百次导电率不变;另一方面,两种材料紧密结合,不会存在孔洞缺陷,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电学性能。如图2所示,所述褶皱的宽度为20纳米到5微米。经测试,所述石墨烯体积密度为1.8-6.9g/cm3,石墨烯质量分数为30-90%,钴的质量分数为10-70%,纤维的导电率为1.1×105S/m–8.7×106S/m,镀层厚度为1-25微米。如图3所示,在电镀初始阶段,由于石墨烯纤维表面凹凸不平,电子在曲率半径比较大的褶皱区域聚集,钴的晶粒优先在此处成核并附着生长,随着电镀的进行,钴颗粒逐渐生长,颗粒变大,被褶皱的夹缝固定,进一步地,钴晶粒沿着褶皱均匀生长并相互融合直至铺满整个纤维表面,这种由内向外的生长方式确保最终的镀层能均匀覆盖在纤维表面并稳定附着。一方面得到的纤维结构稳定,比如可以弯曲一百次导电率不变;另一方面,两种材料紧密结合,不会存在孔洞缺陷,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电学性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电镀法制备石墨烯和钴复合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利用湿法纺丝的方法制备直径为7微米的氧化石墨烯纤维,具体为:湿法纺丝的纺丝液为:片直径大小为50微米的氧化石墨烯(碳谷上希)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的分散液,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mg/mL;纺丝头的内径为60微米;凝固浴为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二者体积比为1:1),收丝时的外界加热温度为200℃。(2)将氧化石墨烯纤维放在高温炉里加热还原,温度为800℃,加热24小时后,得到直径为7微米的石墨烯纤维。(3)将石墨烯纤维固定在电镀槽的负极进行电镀,电镀槽正极为高纯钴棒,施加以电压值为1V的直流电压,电镀液为硫酸钴(200g/L)和质量分数为98wt%的浓硫酸(3mL/L)的混合水溶液,电镀8秒后,用水洗掉纤维表面的电镀液,在真空烘箱中干燥1小时。由于电压较低,时间较短,得到镀层约为3微米。如图4所示,XRD结果显示最终的复合纤维表面有明显的钴晶体的峰。经测试,其导电率为1.3×106S/m。实施例2一种电镀法制备石墨烯和钴复合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利用湿法纺丝的方法制备直径为10微米的氧化石墨烯纤维,具体为:湿法纺丝的纺丝液为:片直径大小为1微米的氧化石墨烯(碳谷上希)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的分散液,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0mg/mL;纺丝头的内径为500微米;凝固浴为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二者体积比为50:1),收丝时的外界加热温度为80℃。(2)再将氧化石墨烯纤维放在高温炉里加热还原,温度为2200℃,加热3小时后,得到直径为10微米的石墨烯纤维;(3)将石墨烯纤维固定在电镀槽的负极进行电镀,电镀槽正极为高纯钴棒,施加以电压值为20V的直流电压,电镀液为硫酸钴(100g/L)和质量分数为98wt%的浓硫酸(4mL/L)的混合水溶液,电镀2秒后,用水洗掉纤维表面的电镀液,在真空烘箱中干燥10小时。此处电镀时间较长,得到镀层约为5微米。经测试,其导电率为2.4×106S/m。实施例3一种电镀法制备石墨烯和钴复合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利用湿法纺丝的方法制备直径为48微米的氧化石墨烯纤维,具体为:湿法纺丝的纺丝液为:片直径大小为30微米的氧化石墨烯(碳谷上希)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的分散液,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6mg/mL;纺丝头的内径为100微米;凝固浴为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二者体积比为20:1),收丝时的外界加热温度为100℃。(2)再将氧化石墨烯纤维放在高温炉里加热还原,温度为3000℃,加热1小时后,得到直径为48微米的石墨烯纤维。(3)将石墨烯纤维固定在电镀槽的负极进行电镀,电镀槽正极为纯的钴棒,施加以电压值为0.1V的直流电压,电镀液为硫酸钴(250g/L)和质量分数为98wt%的浓硫酸(3mL/L)的混合水溶液,电镀120秒后,用水洗掉纤维表面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石墨烯-钴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墨烯‑钴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由纯石墨烯纤维以及包覆纯石墨烯纤维的钴层组成;所述纯石墨烯纤维表面具有褶皱,钴层具有嵌入于褶皱的延伸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钴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由纯石墨烯纤维以及包覆纯石墨烯纤维的钴层组成;所述纯石墨烯纤维表面具有褶皱,钴层具有嵌入于褶皱的延伸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钴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的宽度为20纳米到5微米。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钴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制备步骤如下:(1)利用湿法纺丝的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纤维(纤维直径1-50微米);(2)再将氧化石墨烯纤维放在高温炉里加热还原,得到纯石墨烯纤维。(3)将纯石墨烯纤维固定在电镀槽的负极进行电镀,电镀槽正极为钴棒,施加以电压值为0.1-20V的直流电压,在电镀液中电镀2-120秒后,取出纤维,用去离子水洗掉纤维表面的电镀液,在真空烘箱中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超方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