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1387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5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驱电机、辅驱电机、第一周转轮系、第二周转轮系、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动力输出轴;包括主驱电机驱动模式、辅驱电机驱动模式、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和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在结构上,在无离合器设置中实现各个模式的切换。车辆在常规的行驶下,只需要控制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制动和释放即可实现单电机或双电机参与工作,满足车辆各种运行工况,控制简单;且在主驱电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通过控制第三制动器以及辅驱电机低速前进或者倒车,避免拖车难题。

Double input power coupler and automobi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ouble input power coupl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ncluding the main drive motor, auxiliary drive motor, the first and second epicyclic gear epicyclic gear train, a first brake, brake, brake second third and the power output shaft; including the main drive motor drive mode, auxiliary drive motor drive mode, dual motor drive mode and torque coupling dual motor coupling driving mode; double input power coupler in the structure, in the realization of each switching mode is set in the clutch. The vehicle in normal driving, only need to control the first brake brake and a second brake and release can be realized by a single motor or double motor vehicl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work, to meet a variety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simple control and drive motor; in case of failure, can control the third brake and auxiliary drive motor in low speed forward or reverse, avoid Trailer probl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动力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及汽车。
技术介绍
为提高经济性和动力性,一些双行星排双电机动力耦合总成在纯电车上得到应用。申请号为CN201310117747.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电机耦合变速装置,由两组行星排、两个电机、两个离合器和一个锁止器组成,通过对离合器和锁止器的控制实现系统的动力耦合。申请号为CN201410584883.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动力耦合驱动结构,由两组行星排、两个电机、2个减速器和三个锁止器组成,可以实现包括两电机单独驱动模式、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在内的多种工作模式,可以满足车辆不同的行驶要求。专利CN201310117747.0中采用共太阳轮的结构方案,导致1号电机单驱起步时传动比不大而需要增加电机最大转矩,这显然带来电机成本和体积的增加。此外,在转矩耦合工作模式与转速耦合工作模式之间切换时需要同时操控两个离合器和一个锁止器,其联动控制装置和操控复杂,否则易造成模式切换冲击。专利CN201410584883.5采用共齿圈的结构方案,为弥补1号电机单驱时动力从齿圈到行星架输出的不足,在系统种增加了减速器设计。此外,在两个齿圈之间采用联轴器设计,这将使系统更加复杂,而且增加成本和存在一定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联动结构简单,且无模式切换冲击产生的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及汽车。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包括主驱电机、辅驱电机、第一周转轮系、第二周转轮系、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周转轮系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齿圈与主驱电机传动连接,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太阳轮与齿圈之间,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太阳轮的输入轴与辅驱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周转轮系包括行星架、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齿圈和太阳轮,行星架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齿圈于太阳轮之间,第一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第二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太阳轮的输入轴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齿圈连接于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制动器为辅驱电机的转子的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的制动器;所述第三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的制动器;包括主驱电机驱动模式、辅驱电机驱动模式、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和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所述主驱电机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制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释放;所述辅驱电机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释放,第三制动器制动;所述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制动,第二制动器释放;所述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释放。进一步优化,所述主驱电机通过定轴轮系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传动连接,所述定轴轮系的输入轴连接于主驱电机,所述定轴轮系的定轴轮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外啮齿啮合。进一步优化,所述定轴轮系的传动比为1.5-3。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的齿数与第一周转轮系的太阳轮的齿数之比为2:1。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周转轮系的齿圈的齿数与第二周转轮系的太阳轮的齿数之比为2:1。专利技术人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的汽车安装有上述的双输入动力耦合器。专利技术人又提供了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包括主驱电机、辅驱电机、第一周转轮系、第二周转轮系、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周转轮系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齿圈与主驱电机传动连接,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太阳轮与齿圈之间,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太阳轮的输入轴与辅驱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周转轮系包括行星架、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齿圈和太阳轮,行星架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齿圈于太阳轮之间,第一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第二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太阳轮的输入轴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齿圈连接于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制动器为辅驱电机的转子的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的制动器;所述第三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的制动器。进一步优化,还设置有驱动桥,所述驱动桥设置于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专利技术人又提供了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包括主驱电机、辅驱电机、定轴轮系、第一周转轮系、第二周转轮系、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动力输出轴和驱动桥;所述主驱电机与辅驱电机并排设置;所述主驱电机通过定轴轮系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传动连接,所述定轴轮系的输入轴连接于主驱电机的转子,所述定轴轮系的定轴轮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外啮齿啮合,所述定轴轮系的传动比为1.5-2.5;所述第一周转轮系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齿圈与主驱电机传动连接,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太阳轮与齿圈之间,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太阳轮的输入轴与辅驱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的齿数与第一周转轮系的太阳轮的齿数之比为2:1;所述第二周转轮系包括行星架、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齿圈和太阳轮,行星架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齿圈于太阳轮之间,第一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第二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太阳轮的输入轴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齿圈连接于动力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二周转轮系的齿圈的齿数与第二周转轮系的太阳轮的齿数之比为2:1;所述第一周转轮系与第二周转轮系前后设置;所述第一制动器为辅驱电机的转子的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的制动器;所述第三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的制动器;所述驱动桥设置于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所述驱动桥的两端连接有车轮;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的工作模式包括主驱电机驱动模式、辅驱电机驱动模式、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和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所述主驱电机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制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后传动至动力输出轴;所述辅驱电机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释放,第三制动器制动,所述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后传动至动力输出轴;所述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制动,第二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和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转矩耦合传动至动力输出轴;所述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和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转速耦合传动至动力输出轴;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的工作过程包括:先启动双电机转矩耦合模式,接着进入双电机转速耦合模式,再进入主驱电机驱动模式,最后进入转速耦合模式。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在结构上,在无离合器设置中实现各个模式的切换。车辆在常规的行驶下,只需要控制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制动和释放即可实现单电机或双电机参与工作,满足车辆各种运行工况,控制简单;且在主驱电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通过控制第三制动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驱电机、辅驱电机、第一周转轮系、第二周转轮系、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周转轮系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齿圈与主驱电机传动连接,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太阳轮与齿圈之间,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太阳轮的输入轴与辅驱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周转轮系包括行星架、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齿圈和太阳轮,行星架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齿圈于太阳轮之间,第一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第二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太阳轮的输入轴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齿圈连接于动力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一制动器为辅驱电机的转子的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的制动器;所述第三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的制动器;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的工作模式包括主驱电机驱动模式、辅驱电机驱动模式、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和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所述主驱电机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制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后传动至动力输出轴;所述辅驱电机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释放,第三制动器制动,所述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后传动至动力输出轴;所述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制动,第二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和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转矩耦合传动至动力输出轴;所述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和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转速耦合传动至动力输出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驱电机、辅驱电机、第一周转轮系、第二周转轮系、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周转轮系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齿圈与主驱电机传动连接,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太阳轮与齿圈之间,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太阳轮的输入轴与辅驱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周转轮系包括行星架、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齿圈和太阳轮,行星架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齿圈于太阳轮之间,第一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第二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太阳轮的输入轴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齿圈连接于动力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一制动器为辅驱电机的转子的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的制动器;所述第三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的制动器;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的工作模式包括主驱电机驱动模式、辅驱电机驱动模式、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和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所述主驱电机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制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后传动至动力输出轴;所述辅驱电机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释放,第三制动器制动,所述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后传动至动力输出轴;所述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制动,第二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和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转矩耦合传动至动力输出轴;所述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和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转速耦合传动至动力输出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电机通过定轴轮系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传动连接,所述定轴轮系的输入轴连接于主驱电机的转子,所述定轴轮系的定轴轮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外啮齿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轴轮系的传动比为1.5-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驱动桥,所述驱动桥设置于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的齿数与第一周转轮系的太阳轮的齿数之比为2: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周转轮系的齿圈的齿数与第二周转轮系的太阳轮的齿数之比为2:1。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8.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驱电机、辅驱电机、第一周转轮系、第二周转轮系、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周转轮系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齿圈与主驱电机传动连接,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太阳轮与齿圈之间,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太阳轮的输入轴与辅驱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周转轮系包括行星架、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齿圈和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捷黄键林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