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9699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1 19:01
充气轮胎(10)设置有胎体帘布层(14)和胎面部(18),并且胎体帘布层(14)具有:从胎面部(18)到达胎圈芯(12)的主体帘布层(14m);和围绕胎圈芯(12)折回的折回帘布层(14e)。折回帘布层(14e)的端部(14u)延伸到具有超过轮胎最大宽度位置(SWM)的高度的高度的位置。胎边芯高度(BFH)在轮胎截面高度(SH)的20‑60%的范围内,并且在轮胎截面高度(SH)的30%的高度位置(SH3)处的胎边芯宽度(W2)不大于胎边芯根部宽度(W1)的40%。另外,胎面宽度(TW)为轮胎最大宽度(SW)的至少81%,并且胎体帘布层(14)的在沿胎面宽度方向(W)延伸并且穿过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SWM)的延伸线(FL1)处的曲率半径(R)为至少30mm。

tyre

A pneumatic tire (10) is provided with a carcass ply (14) and (18), and tread carcass ply (14) is from the tread (18) to the bead core (12) of the main body ply (14m); and around the bead core (12) ply back (back 14e). The end of the 14U (14e) is extended to a position of a height greater than the height of the tire maximum width position (SWM). The bead core height (BFH) in the tire section height (SH) range of 20 60%, and the tire section height (SH) level 30% (SH3) of the bead core width (W2) is not greater than beadfiller root width (W1) 40%. In addition, the tread width (TW) tire maximum width (SW) of at least 81%, and a carcass ply (14) in width along the tread direction (W) and extending through the tire width direction in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maximum width position (SWM) extension line (FL1) of the radius of curvature (R) for at least 3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在该轮胎中胎体帘布层在胎圈芯处折叠。
技术介绍
提供一种增强轮胎侧部的刚度并且提高操纵稳定性的轮胎。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轮胎中,通过设置侧加强层提高操纵稳定性,侧加强层包括(i)胎体层和(ii)侧壁部之间的高刚度加强帘线,胎体层设置为在左右一对胎圈芯之间延伸。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第2013-353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由于布置了这种侧加强层,所以轮胎的重量会因为包括在侧加强层中的加强帘线而增加,并因此增加滚动阻力。另一方面,近年来,期望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特别地,希望在高速行驶中确保操纵稳定性的同时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考虑到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操纵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滚动阻力的轮胎。问题的解决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轮胎包括:胎体帘布层,其跨过一对胎圈芯形成胎体层;以及胎面部,其布置在胎体帘布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胎体帘布层包括从胎面部延伸到胎圈芯的主体帘布层,以及围绕每一个胎圈芯折叠的折叠帘布层。折叠帘布层的端部被延伸到超过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高度位置。胎圈部的胎边芯高度被设定在轮胎截面高度的20%至60%的范围内。在与轮胎截面高度的30%对应的高度位置处的胎边芯宽度被设定在胎边芯根部宽度的40%或以下的范围内。胎面宽度被设定在轮胎最大宽度的81%或以上的范围内。胎体帘布层在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且通过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延伸线上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30mm或以上。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操纵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滚动阻力的轮胎。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构造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图。图2为示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在胎面平面图中观察时胎体帘布层的帘线的方向的轮胎的示意图。图3为示出了示例实施例中的轮胎状态和评价结果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通过将用于车辆的充气轮胎作为轮胎的实施例,参考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被适当地分配给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并且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以下简称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构造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图。这里,在本说明书中,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表示沿着胎面宽度方向W并且与轮胎周向正交的截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具有形成胎体层K的胎体帘布层14,胎体层K设置为跨越一对胎圈芯12;带束层16,其布置在胎体帘布层14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胎面部18,其设置在带束层16的轮胎径向外侧。胎体帘布层14具有从胎面部18朝向胎圈芯12延伸的主体帘布层14m和围绕每一个胎圈芯12折叠的折叠帘布层14e。折叠帘布层14e的端部14u朝向超过轮胎最大宽度位置SWM的高度位置延伸。这里,轮胎最大宽度位置SWM的高度基本上为轮胎截面高度SH的50%。胎圈部11的胎边芯高度BFH设定在轮胎截面高度SH的20%至60%的范围内。此外,在与轮胎截面高度SH的30%对应的高度位置SH3处的胎边芯宽度W2设定在胎边芯根部宽度W1的40%或以下的范围内。因此,胎边芯22形成为所谓的细长的、高的胎边芯。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胎边芯高度BFH表示邻近于胎圈芯12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边芯根部22b与胎边芯远端部22u之间在轮胎径向方向上的高度。此外,将胎面宽度TW设定在轮胎最大宽度SW的81%或以上(优选为83%或以上)的范围内。主体帘布层14m在延伸线FL1上的曲率半径R为30mm或以上,该延伸线FL1通过轮胎最大宽度位置SWM并且在轮胎宽度截面中沿胎面宽度方向W延伸。因此,充气轮胎10形成为轮胎侧部24的胎体帘布层14的半径相对较大的轮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帘布层14m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SWM处的曲率半径R大于肩部的曲率半径,并小于胎冠部(胎面部)的曲率半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胎面部18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胎面宽度TW被设定为轮胎最大宽度SW的95%或以下。这里,胎面宽度TW对应于在正常内部压力和无负载状态下、在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L布置在两侧的胎面端部T之间的在胎面宽度方向W上的距离。胎面端部T对应于这样的点,在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的胎面部18与侧壁部26之间的轮胎外周面的角部20中,角部20的位于胎面部18一侧的轮胎外周面上的切线与角部20的位于侧壁部26一侧的轮胎外周面上的切线在该点处相互交叉。此外,轮胎最大宽度SW对应于充气轮胎10在正常内压和无负载状态下的最大宽度,即除了轮辋护罩和凸起字母之外的侧外周的轮廓中的最大宽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层K由单层胎体帘布层14形成,胎体帘布层14设置有相对于轮胎周向CD倾斜的多条帘线30。此外,帘线30与轮胎周向CD之间的倾斜角度θ(参考图2)设定在70度至90度的范围内。此外,折叠帘布层14e的端部14u被延伸到胎体帘布层14m和设置在胎体帘布层14m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16之间的部分。即,带束层16的一部分与折叠帘布层的一部分重叠。功能与效果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与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折叠帘布层14e的端部14u延伸到超过轮胎最大宽度位置SWM的高度位置。此外,将胎圈部11的胎边芯高度BFH设定为轮胎截面高度SH的20至60%的范围,并且将与轮胎截面高度SH的30%对应的高度位置SH3处的胎边芯宽度W2设定为胎边芯根部宽度W1的40%或以下的范围。此外,将胎面宽度TW设定在轮胎最大宽度SW的81%或以上的范围内,并且胎体帘布层14的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SWM处的曲率半径R为30mm或以上。利用这种构造,充气轮胎10可以充分地确保轮胎侧部的刚度,而无需在轮胎侧部24中设置加强橡胶层或加强帘线。即,可以确保足够的操纵稳定性,并且因为轮胎的重量大大降低了,所以滚动阻力也可以大大降低,。特别地,通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中伸长的胎边芯22来提高刚度的构造有助于上述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边芯22的厚度朝向轮胎径向外侧渐近地减小,并且胎边芯22的上端侧(轮胎径向外侧端)形成为薄板部。这种结构是通过组合常规的三角形胎边芯和橡胶刮板制造的。作为一种橡胶,使用与常规胎边芯具有相同硬度的硬橡胶(这里,该硬橡胶比与侧胶周围的部分相邻的橡胶要硬)。此外,将胎边芯高度BFH设定在轮胎截面高度SH的20至60%的范围内。如果胎边芯高度BFH小于轮胎截面高度SH的20%,则不能充分获得操纵稳定性,并且如果胎边芯高度BFH大于轮胎截面高度SH的60%,则滚动阻力会变得过大。此外,将对应于轮胎截面高度SH的30%的高度位置SH3处的胎边芯宽度W2设定在胎边芯根部宽度W1的40%或以下的范围内,并且在该位置处的胎边芯宽度W2足够薄的构造大大地有助于滚动阻力的减小。如果在该位置的胎边芯宽度W2比胎边芯根部宽度W1的40%的厚度厚,则由于重量等的增加,滚动阻力(滚动阻力的减小程度)变差。此外,与胎边芯22相邻的区域几乎不变形,并且变形区域也是有限的,并且因此发热量变大,使得滚动阻力变差。此外,难以形成30mm或以上的轮胎侧部24的胎体帘布层14m的曲率半径R。此外,由于胎面宽度TW为轮胎最大宽度SW的81%或以上,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其包括:胎体帘布层,其跨越一对胎圈芯形成胎体层;以及胎面部,其布置在胎体帘布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胎体帘布层包括从胎面部延伸到胎圈芯的主体帘布层,以及围绕每一个胎圈芯折叠的折叠帘布层,其中:折叠帘布层的端部延伸到超过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高度位置;胎圈部的胎边芯高度设定在轮胎截面高度的20%至60%的范围内;在与轮胎截面高度的30%对应的高度位置处的胎边芯宽度设定在胎边芯根部宽度的40%或以下的范围内;胎面宽度设定在轮胎最大宽度的81%或以上的范围内;并且胎体帘布层的、在延伸线上的曲率半径设定为30mm或以上,所述延伸线在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且通过轮胎最大宽度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03 JP 2014-1375991.一种轮胎,其包括:胎体帘布层,其跨越一对胎圈芯形成胎体层;以及胎面部,其布置在胎体帘布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胎体帘布层包括从胎面部延伸到胎圈芯的主体帘布层,以及围绕每一个胎圈芯折叠的折叠帘布层,其中:折叠帘布层的端部延伸到超过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高度位置;胎圈部的胎边芯高度设定在轮胎截面高度的20%至60%的范围内;在与轮胎截面高度的30%对应的高度位置处的胎边芯宽度设定在胎边芯根部宽度的40%或以下的范围内;胎面宽度设定在轮胎最大宽度的81%或以上的范围内;并且胎体帘布层的、在延伸线上的曲率半径设定为30mm或以上,所述延伸线在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且通过轮胎最大宽度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胎面宽度设定为轮胎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口恒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