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9533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1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1),具有至少一个气缸(2),为所述气缸分配至少一个进气门和至少一个排气门,所述内燃机还具有分配给气缸(2)的水套(3),所述水套用于冷却内燃机(1)的曲轴箱和气缸盖。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水套(3)在曲轴箱中具有第一曲轴箱流动腔(8)和第二曲轴箱流动腔(10),它们在周向上分别局部地包围气缸(2),水套(3)在气缸盖中具有第一气缸盖流动腔(7)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9),它们分别搭接气缸(2),第一气缸盖流动腔(7)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气缸(2)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9)之间,第一气缸盖流动腔(7)具有至少一个流体输入部(13)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流体线路(15)与第一曲轴箱流动腔(8)相连接,第一曲轴箱流动腔(8)通过第二流体线路(16)与第二气缸盖流动腔(9)连接,该第二气缸盖流动腔通过第三流体线路(17)联接到第二曲轴箱流动腔(10),第二曲轴箱流动腔(10)具有至少一个流体输出部(18)。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1), having at least one cylinder (2), for the cylinder distribution of at least one inlet valve and at least one exhaust valve of the engine is also assigned to the cylinder (2) of the water jacket (3), the water jacket for cooling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1). Crankcase and cylinder cover. \u6839\u636e\u672c\u53d1\u660e\uff0c\u6c34\u5957(3)\u5728\u66f2\u8f74\u7bb1\u4e2d\u5177\u6709\u7b2c\u4e00\u66f2\u8f74\u7bb1\u6d41\u52a8\u8154(8)\u548c\u7b2c\u4e8c\u66f2\u8f74\u7bb1\u6d41\u52a8\u8154(10)\uff0c\u5b83\u4eec\u5728\u5468\u5411\u4e0a\u5206\u522b\u5c40\u90e8\u5730\u5305\u56f4\u6c14\u7f38(2)\uff0c\u6c34\u5957(3)\u5728\u6c14\u7f38\u76d6\u4e2d\u5177\u6709\u7b2c\u4e00\u6c14\u7f38\u76d6\u6d41\u52a8\u8154(7)\u548c\u7b2c\u4e8c\u6c14\u7f38\u76d6\u6d41\u52a8\u8154(9)\uff0c\u5b83\u4eec\u5206\u522b\u642d\u63a5\u6c14\u7f38(2)\uff0c\u7b2c\u4e00\u6c14\u7f38\u76d6\u6d41\u52a8\u8154(7)\u5728\u8f74\u5411\u65b9\u5411\u4e0a\u5e03\u7f6e\u5728\u6c14\u7f38(2)\u548c\u7b2c\u4e8c\u6c14\u7f38\u76d6\u6d41\u52a8\u8154(9)\u4e4b\u95f4\uff0c\u7b2c\u4e00\u6c14\u7f38\u76d6\u6d41\u52a8\u8154(7)\u5177\u6709\u81f3\u5c11\u4e00\u4e2a\u6d41\u4f53\u8f93\u5165\u90e8(13)\u5e76\u901a\u8fc7\u81f3\u5c11\u4e00\u4e2a\u7b2c\u4e00\u6d41\u4f53\u7ebf\u8def(15)\u4e0e\u7b2c\u4e00\u66f2\u8f74\u7bb1\u6d41\u52a8\u8154(8)\u76f8\u8fde\u63a5\uff0c\u7b2c\u4e00\u66f2\u8f74\u7bb1\u6d41\u52a8\u8154(8)\u901a\u8fc7\u7b2c\u4e8c\u6d41\u4f53\u7ebf\u8def(16)\u4e0e\u7b2c\u4e8c\u6c14\u7f38\u76d6\u6d41\u52a8\u8154(9)\u8fde\u63a5\uff0c\u8be5\u7b2c\u4e8c\u6c14\u7f38\u76d6\u6d41\u52a8\u8154\u901a\u8fc7\u7b2c\u4e09\u6d41\u4f53\u7ebf\u8def(17)\u8054\u63a5\u5230\u7b2c\u4e8c\u66f2\u8f74\u7bb1\u6d41\u52a8\u8154(10)\uff0c\u7b2c\u4e8c\u66f2\u8f74\u7bb1\u6d41\u52a8\u8154(10) At least one fluid output (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具有至少一个气缸,为所述气缸分配至少一个进气门和至少一个排气门,所述内燃机还具有分配给气缸的水套,所述水套用于冷却内燃机的曲轴箱和气缸盖。
技术介绍
内燃机例如用于特别是为机动车提供驱动力矩。内燃机具有至少一个气缸,在气缸中以可相对于气缸的纵向中轴线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布置活塞。活塞与气缸、确切地说气缸壁一起包围燃烧室,在内燃机的运行期间,燃料以及氧化物、优选地氧气、特别是空气中的氧被引入燃烧室中并且在其中燃烧。氧化物和/或由燃料和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引入通过至少一个进气门实现,为了该目的,给气缸、特别是燃烧室分配进气门。为了引出在燃烧时产生的废气,设置至少一个排气门,其同样被分配给气缸、特别是燃烧室。气缸至少部分地位于曲轴箱中。特别是,气缸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特别是在燃烧室的背离活塞的一侧上由内燃机的气缸盖界定。由于燃料在气缸中燃烧期间产生热,所以曲轴箱和气缸盖都会升温。为了将内燃机的这些构件的温度保持在可靠的界限之内,设置有水套。在水套中存在流体、特别是冷却剂。该冷却剂通过水套被输送,从而流体可吸收来自曲轴箱和气缸盖的热并且将其导出,特别是朝向热交换器、特别是内燃机的主冷却器的方向上导出。从现有技术例如已知有文献DE102009008237A1。其涉及一种具有液体冷却系统的气缸盖的内燃机,气缸盖包围至少一个上冷却剂腔和至少一个下冷却剂腔。为了简化气缸盖的制造,提出,上冷却剂腔和下冷却剂腔在气缸盖之内完全相互隔开。此外,现有技术公开了文献DE102010041860A1。其描述了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液体冷却的气缸盖,在气缸盖中冷却剂通道从气缸盖的进气侧延伸到排气侧。在此,设置有第二冷却剂通道,其在测地学上布置在基本上从气缸盖的进气侧延伸到排气侧的冷却剂通道之上或之下,其中,冷却剂通道和第二冷却剂通道由在测地学上在布置在二者之间的分离壁相互分离。以这种方式,显示出了非常好的强制引导的、扁平的热区流动性并且此外通过分离的冷却剂腔实现气缸盖的非常高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出一种内燃机,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是,在压力损失低的同时——例如通过在待冷却部位处的高流速——实现对流体的特别高的传热。根据本专利技术,这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内燃机实现。在此设置成,水套在曲轴箱中具有第一曲轴箱流动腔和第二曲轴箱流动腔,所述第一曲轴箱流动腔和第二曲轴箱流动腔在周向上分别局部地包围气缸,水套在气缸盖中具有第一气缸盖流动腔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第一气缸盖流动腔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分别搭接气缸,第一气缸盖流动腔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气缸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之间,第一气缸盖流动腔具有至少一个流体输入部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流体线路与第一曲轴箱流动腔相连接,第一曲轴箱流动腔通过第二流体线路与第二气缸盖流动腔连接,第二气缸盖流动腔通过第三流体线路联接到第二曲轴箱流动腔,第二曲轴箱流动腔具有至少一个流体输出部。由此,水套具有多个流动腔,即,至少一个第一曲轴箱流动腔、至少一个第二曲轴箱流动腔、至少一个第一气缸盖流动腔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气缸盖流动腔。这些流动腔以确定的方式布置在曲轴箱或气缸盖中。由此,第一曲轴箱流动腔和第二曲轴箱流动腔在周向上(相对于气缸的纵向中轴线)分别局部地包围气缸。例如,在此参照气缸的纵向中轴线这些曲轴箱流动腔彼此相对地、特别是沿直径相对地布置。第一曲轴箱流动腔和/或第二曲轴箱流动腔可与气缸的气缸壁的走向形状匹配,即,特别是在周向上相对于纵向中轴线弯曲。第一曲轴箱流动腔和/或第二曲轴箱流动腔在此例如在至少两个在周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点处与气缸壁和/或纵向中轴线具有相同的距离。特别优选地,这适用于相应的流动腔在周向上的整个延伸,然而优选地,至少在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或至少95%的份额上是如此。在轴向方向上观察,第一曲轴箱流动腔和第二曲轴箱流动腔至少局部地、优选完全地重叠布置,即,至少部分地位于相同的轴向位置处。两个气缸盖流动腔、即第一气缸盖流动腔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分别搭接气缸并且为此在参照气缸的纵向中轴的轴向方向上观察布置成与气缸或燃烧室间隔开。优选地,气缸的(假想的)纵向中轴线伸延经过第一气缸盖流动腔和/或第二气缸盖流动腔。气缸盖流动腔构造或布置在气缸盖中。与第二气缸盖流动腔相比,第一气缸盖流动腔在轴向方向上更加靠近气缸或燃烧室。由此,第一气缸盖流动腔位于气缸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之间。优选地,第一气缸盖流动腔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在横向的方向上完全搭接气缸。水套具有流体输入部和流体输出部。流体输入部被分配给第一气缸盖流动腔并且通入其中。在其背离第一气缸盖流动腔的一侧上,流体输入部可联接到流体通道、特别是流体输送通道,流体通道例如至少部分地构造在曲轴箱中。而流体输出部被分配给第二曲轴箱流动腔并联接到该第二曲轴箱流动腔。优选地,在流体输出部的背离第二曲轴箱流动腔的一侧上同样存在流体通道,然而,流体通道设计成流体导出通道。该流体通道同样可局部地构造在曲轴箱中。曲轴箱流动腔和气缸盖流动腔现在借助于多个流体线路相互流动连接。由此,在第一气缸盖流动腔和第一曲轴箱流动腔之间存在第一流体线路。在此,第一流体线路优选地在第一气缸盖流动腔的背离流体输入部的一侧上从第一气缸盖流动腔中通出。第一曲轴箱流动腔又通过第二流体线路与第二气缸盖流动腔相连接。第二流体线路优选地以与第一流体线路到第一曲轴箱流动腔中的通入部间隔开的方式从第一曲轴箱流动腔中通出。第二气缸盖流动腔最终通过第三流体线路联接到第二曲轴箱流动腔,其中,第三流体线路优选地以与第二流体线路到第二气缸盖流动腔中的通入部间隔开的方式、特别是与其相对地从第二气缸盖流动腔中通出。如以上已经解释的那样,第二曲轴箱流动腔具有流体输出部,流体可通过该流体输出部从水套中流出。例如,第三流体线路与流体输出部间隔开地、例如与其相对地通入第二曲轴箱流动腔中。总地来说这意味着,流体首先到达第一气缸盖流动腔中并且从其中被引导到第一曲轴箱流动腔中。紧接着,流体从第一曲轴箱流动腔中被引导到第二气缸盖流动腔中,流体从第二气缸盖流动腔中继续流入第二曲轴箱流动腔中。流体最终从第二曲轴箱流动腔中通过流体输出部从水套离开。第一气缸盖流动腔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至少沿着流体通过水套的主流动路径在流动技术上串联,即,串行连接,流体的大部分、优选地流体的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或至少95%沿着该主流动路径流动。相应地,与两个腔的并联相比,在两个气缸盖流动腔中存在非常高的流动速度,因为流体不会分离或者大多数情况稍微分离。这意味着,在两个气缸盖流动腔中,存在高的流动速度并且因此存在高的涡流强度。这引起高的热传递系数,从而可特别有效地借助于流体至少从气缸盖中导出热。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规定,第一曲轴箱流动腔通过连接线路与第二曲轴箱流动腔流动连接。即,第一曲轴箱流动腔不是仅仅通过第二气缸盖流动腔、而且也附加地也通过连接线路与第二曲轴箱流动腔流动连接。然而,首先提及的流动连接此外表示流体通过水套的主流动路径,而本连接线路被流体的较小的份额穿流,例如被通过流体输入部进入水套中的流体的最高50%、最高40%、最高30%、最高20%、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内燃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1),具有至少一个气缸(2),为所述气缸分配至少一个进气门和至少一个排气门,所述内燃机还具有分配给气缸(2)的水套(3),所述水套用于冷却内燃机(1)的曲轴箱和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水套(3)在曲轴箱中具有第一曲轴箱流动腔(8)和第二曲轴箱流动腔(10),所述第一曲轴箱流动腔和第二曲轴箱流动腔在周向上分别局部地包围气缸(2),水套(3)在气缸盖中具有第一气缸盖流动腔(7)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9),第一气缸盖流动腔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分别搭接气缸(2),第一气缸盖流动腔(7)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气缸(2)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9)之间,第一气缸盖流动腔(7)具有至少一个流体输入部(13)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流体线路(15)与第一曲轴箱流动腔(8)相连接,第一曲轴箱流动腔(8)通过第二流体线路(16)与第二气缸盖流动腔(9)连接,该第二气缸盖流动腔通过第三流体线路(17)联接到第二曲轴箱流动腔(10),第二曲轴箱流动腔(10)具有至少一个流体输出部(1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22 DE 102014012503.31.一种内燃机(1),具有至少一个气缸(2),为所述气缸分配至少一个进气门和至少一个排气门,所述内燃机还具有分配给气缸(2)的水套(3),所述水套用于冷却内燃机(1)的曲轴箱和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水套(3)在曲轴箱中具有第一曲轴箱流动腔(8)和第二曲轴箱流动腔(10),所述第一曲轴箱流动腔和第二曲轴箱流动腔在周向上分别局部地包围气缸(2),水套(3)在气缸盖中具有第一气缸盖流动腔(7)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9),第一气缸盖流动腔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分别搭接气缸(2),第一气缸盖流动腔(7)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气缸(2)和第二气缸盖流动腔(9)之间,第一气缸盖流动腔(7)具有至少一个流体输入部(13)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流体线路(15)与第一曲轴箱流动腔(8)相连接,第一曲轴箱流动腔(8)通过第二流体线路(16)与第二气缸盖流动腔(9)连接,该第二气缸盖流动腔通过第三流体线路(17)联接到第二曲轴箱流动腔(10),第二曲轴箱流动腔(10)具有至少一个流体输出部(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曲轴箱流动腔(8)通过连接线路(28)与第二曲轴箱流动腔(10)流动连接。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勒特格L·米尔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