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9357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1 08:47
在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100)中,第三部件(3)构成为绕旋转中心(Ax),且在与第一部件(1)一体地旋转的第一区间(S1)和与第二部件(2)一体地旋转的第二区间(S2)能够转动。第一摩擦部件(8)具有随着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相对转动而产生摩擦转矩的第一摩擦面(81a),第二摩擦部件(9)具有随着第二部件(2)和第三部件(3)的相对转动而产生摩擦转矩的第二摩擦面(91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减震装置,其在相当于绕旋转中心旋转的第一部件的主动板(driveplate)和相当于第二部件的从动板(drivenplate)之间,设有弹性部件和摩擦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9616479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在这种减震装置中,有时会根据主动板和从动板相对旋转时的扭转角的大小来设置摩擦转矩较小的区间和摩擦转矩较大的区间。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摩擦转矩较小的区间与摩擦转矩较大的区间之间转换时,如果摩擦转矩发生骤变,则容易产生不良现象。例如,如果在车辆中搭载这样的减震装置,则会由于摩擦转矩的骤变而导致车辆产生振动和噪音等,故不优选。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例如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第一弹性部件、第一摩擦部件以及第二摩擦部件。第一部件能够绕旋转中心旋转。第二部件能够绕旋转中心旋转。第三部件构成为绕旋转中心,且在与第一部件一体地旋转的第一区间和与第二部件一体地旋转的第二区间能够转动。第一弹性部件随着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绕旋转中心的相对转动而弹性伸缩。第一摩擦部件具有随着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相对转动而产生摩擦转矩的第一摩擦面。第二摩擦部件具有随着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的相对转动而产生摩擦转矩的第二摩擦面。由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例如通过在第一摩擦面产生的摩擦转矩的大小和在第二摩擦面产生的摩擦转矩的大小的设定等,能够将以往的摩擦转矩较大的区间分成摩擦转矩大小不同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由此,在从摩擦转矩较小的区间向摩擦转矩较大的区间转换时即便产生了转矩的骤变,变化也会变得平缓,能够抑制存在不良现象。例如,如果将这样的减震装置应用于车辆,能够抑制由于摩擦转矩骤变而导致车辆产生的振动和噪音等的产生。此外,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例如在上述第一区间中,通过设于上述第一部件以及上述第三部件中的一方的卡合部与另一方在周向卡合,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三部件一体地旋转。在上述第二区间,上述卡合部与上述另一方在周向不卡合,而是通过上述第二部件和上述第三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上述第二部件和上述第三部件一体地旋转。由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例如通过利用卡合部与另一方是否卡合,以将卡合部设于第一部件或第三部件中的一方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以更简化的结构来得到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此外,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例如包括通过上述第二摩擦面挤压上述第二部件和上述第三部件的第二弹性部件。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通过第二弹性部件能够得到第二摩擦面的摩擦力。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例如利用通过第二弹性部件在第二摩擦面产生的滑动阻力,能够容易地使第二部件和上述第三部件产生滑动或者一体地旋转。此外,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例如上述第一摩擦部件还具有随着上述第二部件和上述第三部件的相对转动而产生摩擦转矩的第三摩擦面。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例如通过设于第一摩擦部件的第三摩擦面来得到滑动阻力,利用滑动阻力使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相对转动。此外,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例如包括通过上述第二摩擦面挤压上述第二部件和上述第三部件的第二弹性部件,上述第二弹性部件还通过上述第三摩擦面挤压上述第二部件和上述第三部件。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例如能够容易地提高第三摩擦面的摩擦力。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例如通过第二弹性部件,易于更高效地得到滑动阻力。此外,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例如包括:第一部件,其能够绕旋转中心旋转;第二部件,其能够绕上述旋转中心旋转;第三部件,其构成为绕上述旋转中心,且在与上述第一部件一体地旋转的第一区间和与上述第二部件一体地旋转的第二区间能够转动;第四部件,其构成为绕上述旋转中心,且在上述第二区间的与上述第一区间相反一侧的第三区间,与一体地旋转的上述第一部件、上述第二部件以及上述第三部件能够相对转动;第一弹性部件,其随着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二部件的绕上述旋转中心的相对转动而弹性伸缩;第三弹性部件,其随着上述第二部件和上述第四部件的绕上述旋转中心的相对转动而弹性伸缩;第一摩擦部件,其具有随着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二部件的相对转动而产生摩擦转矩的第一摩擦面;第二摩擦部件,其具有随着上述第二部件和上述第三部件的相对转动而产生摩擦转矩的第二摩擦面;以及第三摩擦部件,其具有随着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四部件的相对转动而产生摩擦转矩的第四摩擦面。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例如通过在第一摩擦面产生的摩擦转矩的大小、在第二摩擦面产生的摩擦转矩的大小以及在第四摩擦面产生的摩擦转矩的大小的设定等,能够在产生较小摩擦转矩的第三区间与产生较大摩擦转矩的第一区间之间,设置产生该两个摩擦转矩之间的摩擦转矩的第二区间。因此,例如在从摩擦转矩较小的第三区间向摩擦转矩较大的第一区间转换时,能够抑制摩擦转矩的骤变。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从轴向观察的主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图3是放大表示图2的一部分的重要部分的截面图。图4是图1所示的第二部件的主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第三部件的主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第四部件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减震装置的输入侧与输出侧的扭转角(角度差)与转矩差的关系的特性图。图8是减震部在图7所示的O状态下的主视图。图9是减震部在图7所示的A状态下的主视图。图10是减震部在图7所示的B状态下的主视图。图11是减震部在图7所示的C状态下的主视图。图12是减震部在图7所示的E状态下的主视图。图13是减震部在图7所示的F状态下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公开本技术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下面所示出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及由该结构所带来的作用、结果以及效果终究只是一个示例。通过以下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也能够实现本技术。此外,根据本技术,能够得到根据结构所得到的各种效果中的至少一种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100例如位于未图示的作为动力装置的发动机和未图示的作为变速装置的变速器之间。减震装置100能够减缓作为驱动力的转矩或旋转等的变动。另外,减震装置100不限于设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还能够设于其他两个旋转机构之间,例如设于发动机与电动发电机之间,也能够设于混合动力车辆等各种车辆和具有旋转机构的机械等。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提及,轴向表示旋转中心Ax的轴向,径向表示旋转中心Ax的径向,周向表示旋转中心Ax的周向。旋转中心Ax也可被称为旋转轴或轴心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将从图2的右侧观察的视线作为主视图,将从图2的左侧观察的视线作为后视图。减震装置100绕旋转中心Ax旋转来抑制驱动力的变动。减震装置100能够用于车辆等。如图1、2所示,减震装置100整体构成为在旋转中心Ax的轴向上较薄的扁平圆盘状。减震装置100具有圆盘状的盘部101和盘部101中的减震部102。盘部101具有在径向延伸存在的壁部101a和在径向延伸存在的前端处的覆盖部101b。覆盖部101b也可被称为衬片或垫片等。壁部101a构成为圆环状且板状。覆盖部101b构成为圆环状且板状,分别设于相对于壁部101a在旋转中心Ax的轴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两个覆盖部101b、101b均位于壁部101a在径向外侧的端部。壁部10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减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其能够绕旋转中心旋转;第二部件,其能够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第三部件,其构成为绕所述旋转中心,且在与所述第一部件一体地旋转的第一区间和与所述第二部件一体地旋转的第二区间能够转动;第一弹性部件,其随着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绕所述旋转中心的相对转动而弹性伸缩;第一摩擦部件,其具有随着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相对转动而产生摩擦转矩的第一摩擦面;以及第二摩擦部件,其具有随着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的相对转动而产生摩擦转矩的第二摩擦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24 JP 2014-060833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其能够绕旋转中心旋转;第二部件,其能够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第三部件,其构成为绕所述旋转中心,且在与所述第一部件一体地旋转的第一区间和与所述第二部件一体地旋转的第二区间能够转动;第一弹性部件,其随着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绕所述旋转中心的相对转动而弹性伸缩;第一摩擦部件,其具有随着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相对转动而产生摩擦转矩的第一摩擦面;以及第二摩擦部件,其具有随着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的相对转动而产生摩擦转矩的第二摩擦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间,通过设于所述第一部件以及所述第三部件中的一方的卡合部与另一方在周向卡合,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一体地旋转,在所述第二区间,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另一方在周向不卡合,而是通过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三部件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一体地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弹性部件,其通过所述第二摩擦面挤压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弹性部件,其通过所述第二摩擦面挤压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奈须刚志林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