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接头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9268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1 01:26
软管(12)被夹持在管接头(18)的插入部(26)与套管(20)的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之间。在插入部(26)形成有第一恒定直径部(38)、第二恒定直径部(42)、第一环状槽部(44)、第三恒定直径部(46)、第二环状槽部(48)、第四恒定直径部(50)以及第三环状槽部(52)。作用于管接头(18)的表面压力为100MPa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管与接头连接的带接头软管,特别涉及接头的管接头由树脂形成的带接头软管。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2013-139839号公报中示出的带接头软管是如下的带接头软管的示例:其中通过套管使插入管接头的软管收束。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类型的接头中,管接头和套管通常由金属形成。然而,当管接头材料从金属变成树脂,并且利用与管接头为金属时相同的载荷对套管进行收束时,管接头可能会因作用于管接头的表面压力而被损坏,因此就管接头的耐久性而言存在改进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是确保如下带接头软管中的管接头的耐久性:在该带接头软管中,设置有树脂制的管接头的接头与软管连接。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第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包括:软管;树脂制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在一端侧包括插入所述软管内的插入部、在另一端侧包括与连接对象连接的连接部;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侧,所述软管被夹持在所述套管与所述插入部之间;不同直径的多个环状部,所述多个环状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部;以及收束部,所述收束部形成于所述套管并压接所述管接头,从所述软管接收到的作用于所述插入部的表面压力在与所述收束部相对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值,并且作用于所述插入部的表面压力的最大值被设定为100MPa以下。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中,管接头的插入部插入软管内,并且软管配置在插入部与套管之间。配置在管接头与套管之间的软管以被套管的收束部压抵插入部的环状部的状态被夹持,从而确保了软管与管接头之间的水密性。软管被夹持在环状部与收束部之间,因此软管被收束部加压并且表面压力作用于管接头。虽然作用于管接头的插入部的表面压力在与收束部相对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值,但是因为作用于管接头的插入部的表面压力被抑制为100MPa以下,所以能够确保由树脂形成的管接头的耐久性,根据第二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表面压力的最大值的部位是指所述凸曲面状部分与所述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由于将表面压力的最大值的部位设定在凸曲面状部分与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所以能够可靠地确保由树脂形成的管接头的耐久性。根据第三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收束部具有朝向所述环状部突出的凸状,以形成凸曲面状部分,该凸曲面状部分的当在沿轴向的截面中观察时的形状形成朝向所述环状部的凸曲面状。虽然表面压力在收束部的最小内径部分与环状部之间较大,但是在根据第三方面的带接头软管中,收束部的最小内径部分被形成为凸曲面状轮廓,介于收束部的最小内径部分与环状部之间的软管的构成材料容易朝向轴向两侧移动。因此,当形成收束部时,介于环状部与收束部的最小内径部分之间的软管的构成材料朝向轴向两侧适度移动,从而抑制了作用于管接头的表面压力的局部增大。根据第四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管接头由聚苯硫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醛或者聚醚醚酮中的任一者形成。通过形成聚苯硫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醛或者聚醚醚酮中的任一者的管接头,能够提高管接头的耐久性。根据第五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软管设置有由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内层。在根据第五方面的带接头软管中,构成内层的聚烯烃系树脂具有柔软性,使得当形成收束部时聚烯烃系树脂朝向轴向两侧适度移动,由此抑制了作用于管接头的插入部的表面压力的增大。根据第六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其中,当在沿轴向的截面中观察时,所述套管的内表面在所述收束部包括位于所述软管的顶端侧的相反侧的第一倾斜部和位于所述软管的顶端侧的第二倾斜部,并且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倾斜部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大。根据第六方面的带接头软管的收束部在软管的顶端侧设置有倾斜角度被设定为较大的第二倾斜部,使得当力沿拉出软管的方向作用时,软管容易被收束部钩住,从而使软管不容易脱落。注意,这能够减小使软管不容易脱落的表面压力,由此能够改善管接头的耐久性。根据第七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收束部形成在所述套管的与所述软管的端部的配置侧相反的那一侧。在根据第七方面的带接头软管中,收束部形成在套管的与软管的端部被配置侧相反的那一侧。即,软管的被强地夹持在套管与管接头之间的部分形成在远离软管的端部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大的张力作用于软管并且软管在远离接头的方向上相对移位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直至软管脱离的移动距离、即从软管的端部至收束部的轴向尺寸变长,使得与收束部配置软管的端部侧的情况相比,软管不容易脱落。根据第八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所述带接头软管包括多个所述收束部,所述收束部与所述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处的收束部的收束宽度比其它收束部的收束宽度窄。在根据第八方面的带接头软管中,收束部中的位于收束部与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处的收束部具有最窄宽度,由此能够使软管可靠地保持在最窄宽度收束部与管接头之间,从而能够确保树脂制的管接头的耐久性。当对套管进行收束时,由套管与管接头夹持的软管被压缩,因此形成软管的软管材料朝向收束部的两侧移动。然而,当使在表面压力高的部位处的收束宽度宽时,套管的宽收束部与管接头之间的软管材料不容易朝向收束部的两侧移动,表面压力较高的区域的宽度增大,从而管接头更容易被损坏。与之相比,当使收束宽度窄时,套管的宽收束部与管接头之间的软管材料容易朝向收束部的两侧移动,因为表面压力较高的区域的宽度不宽,所以抑制了管接头的损坏。根据第九方面的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是如下的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该带接头软管包括:软管;树脂制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在一端侧包括插入所述软管内的插入部、在另一端侧包括与连接对象连接的连接部;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侧,所述软管被夹持在所述套管与所述插入部之间;不同直径的多个环状部,所述多个环状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部;以及多个收束部,所述多个收束部形成于所述套管,所述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对所述套管进行收束,使得宽度最窄的收束部位于所述收束部与所述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在根据第九方面的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中,对套管进行收束,使得收束部中的收束部与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为宽度最窄的收束部,由此获得能够在软管被可靠地保持在管接头与套管之间的同时确保树脂制的管接头的耐久性的带接头软管。当对套管进行收束时,由套管与管接头夹持的软管被压缩,因此形成软管的软管材料朝向收束部的两侧移动。然而,当使表面压力高的部位处的收束宽度宽时,套管的宽收束部与管接头之间的软管材料不容易朝向该收束部的两侧移动,表面压力较高的区域的宽度增大,从而管接头更容易被损坏。与之相比,当使收束宽度窄时,套管的宽收束部与管接头之间的软管材料容易朝向该收束部的两侧移动,因为表面压力较高的区域的宽度不宽,所以抑制了管接头的损坏。根据第十方面的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是根据第九方面的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对每个部位处的所述收束部进行的收束分成以多次的方式执行该收束。在根据第十方面的带接头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接头软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接头软管,所述带接头软管包括:软管;树脂制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在一端侧包括插入所述软管内的插入部、在另一端侧包括与连接对象连接的连接部;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侧,所述软管被夹持在所述套管与所述插入部之间;不同直径的多个环状部,所述多个环状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部;以及收束部,所述收束部形成于所述套管并压接所述管接头,从所述软管接收到的作用于所述插入部的表面压力在与所述收束部相对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值,并且作用于所述插入部的表面压力的最大值被设定为100MPa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30 JP 2014-1352091.一种带接头软管,所述带接头软管包括:软管;树脂制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在一端侧包括插入所述软管内的插入部、在另一端侧包括与连接对象连接的连接部;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侧,所述软管被夹持在所述套管与所述插入部之间;不同直径的多个环状部,所述多个环状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部;以及收束部,所述收束部形成于所述套管并压接所述管接头,从所述软管接收到的作用于所述插入部的表面压力在与所述收束部相对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值,并且作用于所述插入部的表面压力的最大值被设定为100MPa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表面压力的最大值的部位是指所述收束部与所述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收束部具有朝向所述环状部突出的凸状,以形成凸曲面状部分,该凸曲面状部分的当在沿轴向的截面中观察时的形状形成朝向所述环状部的凸曲面状。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管接头由聚苯硫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醛或者聚醚醚酮中的任一者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软管设置有由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内层。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栉笥隆数中市伸一郎近藤雅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