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8666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0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负反馈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及PWM控制器,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连接到PWM控制器的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EA+,以进行PWM调宽的控制。同时,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九电阻与PWM控制器的振荡器定时电阻引脚RT,以进行调频的控制。上述负反馈电路可使得输出电压在变化范围较宽的情形下,输出电压较为稳定且无振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负反馈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开关电源中的负反馈电路。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有多种功率电路拓扑,目前常用的效率较高的电路拓扑是LLC电路拓扑,包括半桥LLC电路拓扑、全桥LLC电路拓扑等。LLC电路拓扑可以实现较高的转换效率,电路的工作频率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进而可以大大降低电源的体积和成本。LLC电路拓扑是利用调整电路的工作频率的方法来实现输出电压的调整,其电路的增益范围比较窄,尤其是在小电流的输出条件下,其输入到输出的增益范围更窄,因此对于宽范围输入和宽范围输出的开关电源,LLC电路通过调整工作频率不能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为了实现宽范围输出的目的,可以通过调整电源的工作频率和占空比两种方式实现,下面简称调频调宽控制方式,但是由于LLC电路在不同的工作频率时其控制模型不一样,因此很难实现在整个输出电压范围和负载范围内的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在输出电压变化范围较宽的情况下输出电压较为稳定且无振荡的负反馈电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负反馈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及PWM控制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以电阻连接输出电压V-OUT,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参考电压V-SET,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电阻之间的节点依次通过第三电阻及第一电容连接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的节点通过第二电容连接于第一电阻与第三电阻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容之间的节点通过第四电阻连接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变压器原边的电流采样信号,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连接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七电阻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的节点通过第九电阻与PWM控制器的振荡器定时电阻引脚相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还通过第八电阻与PWM控制器的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引脚相连。其中,所述运算放大器D2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第六电阻连接参考直流电压信号。本技术所述的负反馈电路中,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连接到PWM控制器的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EA+,以进行PWM调宽的控制。同时,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九电阻与PWM控制器的振荡器定时电阻引脚RT,以进行调频的控制。上述负反馈电路可使得输出电压在变化范围较宽的情形下,输出电压较为稳定且无振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负反馈电路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首先,在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之前,有必要对本文中出现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例如:本文中若出现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技术的教导。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当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在本文中出现的各种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括有”时,这些术语指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个以上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和/或附加。关于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负反馈电路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所述负反馈电路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运算放大器D1、D2及PWM控制器D3,所述运算放大器D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连接输出电压V-OUT,所述运算放大器D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连接参考电压V-SET。所述运算放大器D1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1之间的节点依次通过电阻R3及电容C1连接于运算放大器D1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1与运算放大器D1的输出端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2连接于电阻R1与R3之间的节点。所述运算放大器D1的输出端与电容C1之间的节点通过电阻R4连接于运算放大器D2的正相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D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连接变压器原边的电流采样信号IP1,还通过电阻R6连接参考直流电压信号VREF。所述运算放大器D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7连接于运算放大器D2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7与运算放大器D2的输出端之间的节点通过电阻R9与PWM控制器D3的振荡器定时电阻引脚RT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D2的输出端还通过电阻R8与PWM控制器D3的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EA+相连。其他实施方式中,若运算放大器D2精度较高,亦可省略电阻R6及参考直流电压信号。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运算放大器D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8连接到PWM控制器D3的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EA+,以进行PWM调宽的控制。同时,所述运算放大器D2的输出端还通过电阻R9与PWM控制器D3的振荡器定时电阻引脚RT,以进行调频的控制。本技术所述的负反馈电路可使得输出电压在变化范围较宽的情形下,输出电压较为稳定且无振荡。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反馈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及PWM控制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以电阻连接输出电压V‑OUT,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参考电压V‑SET,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电阻之间的节点依次通过第三电阻及第一电容连接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的节点通过第二电容连接于第一电阻与第三电阻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容之间的节点通过第四电阻连接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变压器原边的电流采样信号,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连接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七电阻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的节点通过第九电阻与PWM控制器的振荡器定时电阻引脚相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还通过第八电阻与PWM控制器的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引脚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反馈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及PWM控制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以电阻连接输出电压V-OUT,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参考电压V-SET,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电阻之间的节点依次通过第三电阻及第一电容连接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的节点通过第二电容连接于第一电阻与第三电阻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容之间的节点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宇黄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钜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