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86563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9 23:47
本申请的电源驱动电路,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为第一引脚,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为第二引脚,第二mos管M2和第一mos管M1构成的电路模块与第一引脚连接;第三mos管M3和第四mos管M4构成的电路模块与第二引脚连接。从而,通过上述电路结构,即可利用两个引脚驱动四个LED灯,不仅节约了引脚,并且本申请的电源引脚复用电路结构简单,由于LED灯的亮度仅与电阻R1和电阻R2有关,而电阻R1和电阻R2是芯片内部的电阻,匹配度极高,很容易做到阻值相同,即可使LED灯的显示亮度一致,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的飞速普及,围绕着电池特别是锂电池的电源管理芯片越来越多,在锂电池管理芯片的应用中,如移动电源的管理芯片或其他一些的充电管理中,通常是一个引脚对应驱动一个LED状态指示灯的工作形式,即如果电源用四颗LED来做状态指示,常规方法是用四个引脚分别驱动四颗LED进行显示。上述的驱动电路需要的引脚较多,使用的元件较多,因而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改进型的利用两个引脚驱动四个灯的方案,一并参考如图2所示,M1~M4都以PWM信号驱动,并把一个周期,分成四个1/4周期、控制LED1~LED4的导通占空比。为了保证每颗LED亮度一致,需外围增加限流电阻Rex。以LED1和LED2为例:当LED1和LED2都亮时,LED1电流从BAT经过mos管M2、电阻R1、发光二极管LED1和电阻Rex到GND;发光二极管LED2电流则经过了mos管M2、电阻R1、发光二极管LED2、电阻R2和mos管M3。忽略MOS管的阻抗,则LED1(LED2)电流主要由R1(R1)、VLED1(VLED2)和Rex(R2)决定。而在IC芯片内部,电阻R1和电阻R2的阻值相同,同一批次LED灯的电压VLED1和VLED2也相同,于是,只要保证Rex和R2的阻值相同,即可保证LED1和LED2的电流值一致。但是,这种电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必须增加了一个外部电阻,而现有的工艺,难以使得外部电阻Rex的阻值和芯片内部电阻R1或R2的阻值一致,因此这种显示灯的驱动方式尽管节约了驱动引脚,但是驱动不稳定,各个显示灯的亮度容易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技术人在对现有技术的长期研究与实践中发现,现有技术中暂时还没有一种驱动显示方式,可以用较少的引脚对显示灯进行稳定的驱动显示,难以使电源的多个显示灯的亮度保持一致,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驱动电路,可以使电源的各个显示灯的亮度保持一致,提升了用户体验。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以及第四发光二极管D4,还包括: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以及第四mos管M4;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正极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M2的源极接电源,漏极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一mos管M1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M1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M1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M4的源极接电源,漏极接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三mos管M3的漏极,所述第三mos管M3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M3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本申请的电源驱动电路,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为第一引脚,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为第二引脚,第二mos管M2和第一mos管M1构成的电路模块与第一引脚连接;第三mos管M3和第四mos管M4构成的电路模块与第二引脚连接。从而,通过上述电路结构,即可利用两个引脚驱动四个LED灯,不仅节约了引脚,并且本申请的电源引脚复用电路结构简单,由于LED灯的亮度仅与电阻R1和电阻R2有关,而电阻R1和电阻R2是芯片内部的电阻,匹配度极高,很容易做到阻值相同,即可使LED灯的显示亮度一致,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源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源驱动电路的时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电源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驱动电路,可以使各个LED灯的显示亮度保持一致,提升用户体验。实施例一: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电源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驱动电路,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以及第四发光二极管D4。另外,本实施例的电路还包括: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以及第四mos管M4。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负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正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二mos管M2的源极接电源,漏极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一mos管M1的源极接地。第一mos管M1的漏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四mos管M4的源极接电源,漏极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三mos管M3的漏极,第三mos管M3的源极接地。第三mos管M3的漏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可以看出,上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是第一引脚PIN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端是第二引脚PIN2,上述第二mos管M2和第一mos管M1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第三mos管M3和第四mos管M4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相同的。第二mos管M2和第一mos管M1构成的电路模块与第一引脚连接;第三mos管M3和第四mos管M4构成的电路模块与第二引脚连接。从而,通过上述电路结构,即可利用两个引脚驱动四个LED灯,不仅节约了引脚,并且本申请的电源引脚复用电路结构简单,由于LED灯的亮度仅与电阻R1和电阻R2有关,而电阻R1和电阻R2是芯片内部的电阻,匹配度极高,很容易做到阻值相同,即可使LED灯的显示亮度一致,提升用户体验。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mos管M2与第四mos管M4采用P沟道的mos管。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电阻R1与电阻R2采用同种材质制成。同种材质制成的电阻,能够尽可能地将电阻R1与电阻R2的阻值做到大小一致,减少电阻大小的误差,从而使各个LED灯的显示亮度显示保持一致。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以及第四发光二极管D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以及第四mos管M4;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正极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M2的源极接电源,漏极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一mos管M1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M1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M1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M4的源极接电源,漏极接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三mos管M3的漏极,所述第三mos管M3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M3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以及第四发光二极管D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以及第四mos管M4;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正极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M2的源极接电源,漏极接电阻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思远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