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8506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及汽车,该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包括:防撞梁本体;至少一个吸能部件,所述吸能部件由第一底壁、侧壁以及第二底壁构成中空的结构,且所述第一底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底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防撞梁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汽车车身固定连接,其中,至少部分所述侧壁的截面呈波形,且所述波形的波峰和波谷的交替延伸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底壁或所述第二底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在保证设计刚强度的前提下,极大地起到缓冲吸能作用,从而尽可能地保护汽车整车不受损害。

Automobile collision avoidance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and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hicle collision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and a car, the car crash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includes: anticollision beam ontology; at least one energy absorbing component, the energy absorbing component is composed of a first bottom wall, side wall and bottom wall second formed a hollow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wall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the second bottom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onnecting part,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fixed connection,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vehicle body, wherein at least part of the section of the side wall is wave, and the wave crests and troughs alternating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toward the first bottom wall or the bottom wall seco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unction of buffering and absorbing energy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design rigidity, so as to protect the whole vehicle from damage as much as possi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被动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在中国的人均保有量持续增加,并已走进千家万户。防撞梁作为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汽车的驾驶安全和整体性能感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发生的碰撞(尤其是小于20km/h的低速碰撞)越来越多,因此如何提高防撞梁的吸能效率,尽可能地保护汽车整车不受损害成为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及汽车,能够在保证设计刚强度的前提下,极大地起到缓冲吸能作用,从而尽可能地保护汽车整车不受损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包括:防撞梁本体;至少一个吸能部件,所述吸能部件由第一底壁、侧壁以及第二底壁构成中空的结构,且所述第一底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底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防撞梁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汽车车身固定连接,其中,至少部分所述侧壁的截面呈波形,且所述波形的波峰和波谷的交替延伸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底壁或所述第二底壁。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吸能部件还包括一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壁上,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壁上。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防撞梁本体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汽车车身螺栓连接。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部件为由热轧弹簧钢构成的压缩弹簧。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防撞梁本体由直条段、位于所述直条段一端的第一弧形段和位于所述直条段另一端的第二弧形段组成。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均朝所述汽车车身的一侧弯曲。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弧形段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弧形段上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一吸能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弧形段相匹配的第一限位部件,第二吸能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弧形段相匹配的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卡接在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件卡接在所述第二开口中。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汽车防撞吸能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在防撞梁本体与汽车车身之间固定连接至少一个吸能部件,且该吸能部件的侧壁采用波浪形设计,在保证设计刚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极大地吸收碰撞能量,起到良好的缓冲吸能作用,从而尽可能地保护汽车整车不受损害。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汽车防撞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吸能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1、防撞梁本体;2、吸能部件;201、侧壁;202、弹性部件;203、第一限位部件;204、第二限位部件;101、直条段;102、第一弧形段;103、第二弧形段;4、汽车车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第一实施例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如图1所示,该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包括:防撞梁本体1;至少一个吸能部件2,所述吸能部件2由第一底壁、侧壁201以及第二底壁构成中空的结构,且所述第一底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底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汽车车身4固定连接,其中,至少部分所述侧壁201的截面呈波形,且所述波形的波峰和波谷的交替延伸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底壁或所述第二底壁。由此可知,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防撞梁本体1与汽车车身4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吸能部件2。其中,该吸能部件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用以实现吸能部件2与防撞梁本体1的固定连接以及与汽车车身4的固定连接。此外,吸能部件2呈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的至少部分侧壁201的截面呈波形,且波形的波峰和波谷交替延伸方向朝向中空结构的第一底壁或第二底壁。其中,当吸能部件2固定连接在防撞梁本体1与汽车车身4之间时,吸能部件2的波浪形侧壁201的波峰和波谷的交替延伸方向朝向防撞梁本体1或汽车车身4。因此,相对与现有技术中的吸能部件,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吸能部件2能够在保证设计刚强度的前提下,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极大地吸收碰撞能量,起到良好的缓冲吸能作用,从而尽可能地保护汽车整车不受损害。另外,对于上述吸能部件2,例如可设置其长度为8厘米,设置侧壁201上的波浪形区域的长度为1厘米,设置波形的振幅为1.6厘米。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吸能部件2的具体设计尺寸以及波浪形区域的具体设计规格,并不局限于此。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吸能部件2还包括一弹性部件202,所述弹性部件2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壁上,所述弹性部件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壁上。其中,弹性部件202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防撞吸能结构的吸能效率。另外,所述弹性部件202具体可为由热轧弹簧钢构成的压缩弹簧,则该弹性部件202可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吸能部件2的中空结构的内壁上。其中,由于热轧弹簧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疲劳强度,所以由热轧弹簧钢构成的压缩弹簧不仅进一步满足了吸能部件2的整体刚强度要求,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吸能部件2的整体吸能效率。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汽车车身4螺栓连接。即防撞梁本体1和吸能部件2共采用两级螺栓连接在汽车车身4上,这样在汽车发生低速碰撞时能够避免对车身造成损失,且在进行维修时只需对防撞梁本体1和吸能部件2进行更换即可,节省了维修时间,降低了维修成本。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防撞梁本体1由直条段101、位于所述直条段101一端的第一弧形段102和位于所述直条段101另一端的第二弧形段103组成,使得防撞梁本体1的外形与汽车车身4的相应部分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段102和所述第二弧形段103均朝所述汽车车身4的一侧弯曲,使得防撞梁本体1装配到汽车车身4上后,外形更加美观。另外,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吸能部件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这两个吸能部件2呈对称形式固定安装在防撞梁本体1上。即第一吸能部件2固定在第一弧形段102上,第二吸能部件2固定在第二弧形段103上。其中,为了防止吸能部件2与防撞梁本体1之间的螺栓连接发生松动时,吸能部件2沿螺栓发生转动,可分别在第一弧形段102上开设第一开口,在第二弧形段103上开设第二开口,并相应地在第一吸能部件2上设置第一限位部件203,在第二吸能部件2上设置第二限位部件204,使得在将吸能部件2安装到防撞梁本体1上时,将第一限位部件203卡入到第一开口中,将第二限位部件204卡入到第二开口中,然后再将吸能部件2与防撞梁本体1螺栓连接,进一步加强了吸能部件2与防撞梁本体1之间的固定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防撞吸能结构,采用波浪形结构和吸能弹簧相结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1);至少一个吸能部件(2),所述吸能部件(2)由第一底壁、侧壁(201)以及第二底壁构成中空的结构,且所述第一底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底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汽车车身(4)固定连接,其中,至少部分所述侧壁(201)的截面呈波形,且所述波形的波峰和波谷的交替延伸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底壁或所述第二底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1);至少一个吸能部件(2),所述吸能部件(2)由第一底壁、侧壁(201)以及第二底壁构成中空的结构,且所述第一底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底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汽车车身(4)固定连接,其中,至少部分所述侧壁(201)的截面呈波形,且所述波形的波峰和波谷的交替延伸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底壁或所述第二底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件(2)还包括一弹性部件(202),所述弹性部件(2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壁上,所述弹性部件(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防撞梁本体(1)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汽车车身(4)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防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世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