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筒装置及充气排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82253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5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浮筒装置,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连通其中空结构的进水口、出气口,且筒体的底部设有连通其中空结构的出水口,进水口用于和乏燃料贮运容器连接,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水经出水口排出,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气体经出气口排出。由于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水不需要经过气水分离器而直接排入乏燃料水池,降低了气水分离器的工作负荷,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浮筒装置的全面遮挡,溅起的水滴不会溅出污染其他地方,且该浮筒装置的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该浮筒装置的充气排水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反应堆乏燃料贮运容器专用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乏燃料贮运容器专用浮筒装置及充气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核电厂堆芯中的燃料达到燃耗深度之后自反应堆中卸出,称为乏燃料或辐照过的燃料,由于乏燃料中包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如不加以妥善处理,会严重影响环境及接触其的人员健康。目前的做法是将乏燃料转移到乏燃料水池进行储存,需要保存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使其冷却,同时对其放射性提供屏蔽。但由于核电站乏燃料水池的容量有限,需要在水池容量饱和前将乏燃料逐步运出核电站另觅场地进行保存或者后处理,而后续贮存或者后处理的场所一般距离核电站都较远,运输距离很长(例如从广东运送到西北地区),后续贮存的时间也会很久,所以需要乏燃料贮运容器进行运输及贮存。乏燃料贮运容器在装料时是在乏燃料水池中进行的,因此装料完成后,贮运容器内部空隙会充满乏燃料水池中的带放射性的水,故而装料后有一个将贮运容器内的水排出的步骤,具体做法是通过乏燃料贮运容器内盖上的充气孔充入压缩空气,从而将水从排水孔(排水孔中的排水管直达贮运容器底部保证水能尽量排出)排出。充气排水过程的后期还将排出气体,该气体中夹杂有少量放射性物质,不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需要将其收集处理后再行排放。现有的充气排水方式,从贮运容器排出的水、气体、水和气体混合物全部都需通过气水分离器,导致气水分离器的工作负荷较大,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且排出的水再次排入乏燃料水池时存在飞溅现象,容易污染其他地方。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减轻气水分离器工作负荷、并能防止放射性水飞溅的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减轻气水分离器工作负荷、并能防止放射性水飞溅的浮筒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减轻气水分离器工作负荷、并能防止放射性水飞溅的充气排水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浮筒装置,适用于乏燃料贮运容器充气排水系统,其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连通其中空结构的进水口、出气口,且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连通其中空结构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和乏燃料贮运容器连接,所述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水经所述出水口排出,所述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气体经所述出气口排出。较佳地,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所述进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的位置。较佳地,所述筒体呈锥形结构。较佳地,所述筒体上还设有吊耳,所述吊耳用于定位所述筒体。较佳地,所述浮筒装置还包括空心筒,所述空心筒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底部。较佳地,所述空心筒呈圆柱形结构。较佳地,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空心筒,所述空心筒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筒体的底部。对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充气排水系统,用于对装料后的乏燃料贮运容器进行充气排水,其包括分别与所述乏燃料贮运容器可拆卸连接的充气组件及排放组件,所述排放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浮筒装置、气水分离器、高效过滤器及风机,其中,所述浮筒装置如上所述。较佳地,所述浮筒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乏燃料贮运容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浮筒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气水分离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水经所述浮筒装置的出水口排入乏燃料水池,所述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气体经所述浮筒装置的出气口排出至所述气水分离器、所述高效过滤器处理后经所述风机排放。较佳地,使用时,所述浮筒装置漂浮于乏燃料水池的水面。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浮筒装置,其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筒体,筒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气口,且筒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进水口用于和乏燃料贮运容器连接。充气排水过程中,浮筒装置漂浮于乏燃料水池的水面,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水经进水口进入浮筒装置内并经出水口排出至乏燃料水池,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气体则经进水口进入浮筒装置内并经出气口排出至气水分离器进行处理。由于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水不需要经过气水分离器而直接排入乏燃料水池,降低了气水分离器的工作负荷,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浮筒装置的全面遮挡,溅起的水滴不会溅出污染其他地方,且该浮筒装置的结构简单。对应地,具有该浮筒装置的充气排水系统也具有相同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充气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浮筒装置的仰视图。图3是图2中筒体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本技术所提供的充气排水系统1,用于对装料后的乏燃料贮运容器300进行充气排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充气排水系统1包括排放组件100及充气组件200,两者分别与乏燃料贮运容器300可拆卸连接。其中,充气组件200与乏燃料贮运容器300的内盖上的充气孔连接以向其内部充入压缩空气,排放组件100与乏燃料贮运容器300的排水孔连接以将乏燃料贮运容器300内的水和气体排出。本技术所涉及的充气组件200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不再详细描述,下面仅就排放组件100的结构及原理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排放组件100包括依次连接的浮筒装置110、气水分离器120、高效过滤器130及风机140。其中,浮筒装置110与乏燃料贮运容器300的排水孔可拆卸地连接,风机140连接至厂房通风系统。所述乏燃料贮运容器300排出的水经浮筒装置110直接排入乏燃料水池,由于浮筒装置110的全面遮挡,溅起的水滴不会溅出,避免污染其他地方;所述乏燃料贮运容器300排出的气体则经浮筒装置110排出至气水分离器120处理,然后再经高效过滤器130处理后由风机140排放到厂房通风系统。由于浮筒装置110的设置,使得乏燃料贮运容器300排出的水可直接排入乏燃料水池内,不需要经过气水分离器120,相较于现有方式,大大减轻了气水分离器120的工作负荷,同时解决了水排入乏燃料水池时的飞溅现象。下面参看图2-3所示,对本技术中浮筒装置110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所述浮筒装置110包括筒体111及连接于筒体111底部的空心筒112。其中,筒体111呈中空结构,所述筒体111上设有连通其内部中空结构的进水口1111、出气口1112,筒体111的底部设有连通其内部中空结构的出水口1113,且进水口1111的位置高于出水口1113的位置。所述进水口1111用于和乏燃料贮运容器300连接,出气口1112用于和气水分离器120连接;因此,充气排水过程中,乏燃料贮运容器300排出的水和气体均通过进水口1111进入筒体111的内部,其中,水通过出水口1113排出至乏燃料水池,气体则通过出气口1112排出至气水分离器120。另外,筒体111上还设有吊耳1114,在浮筒装置110使用时,吊耳1114用于对其进行定位。继续参看图3所示,所述筒体111优选呈锥形结构,但不以此为限,设计成其他形状一样能实现本技术方案。具体地,筒体111包括顶板1115、竖板1116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侧板1117。其中,顶板1115与竖板1116呈垂直设置,侧板1117呈倾斜的连接于两者之间。本实施例中,筒体111不具有底板,因此底部开口即为所述出水口1113。出气口1112则设于顶板1115上,进水口1111及吊耳1114设于侧板1117上,且进水口1111的位置高于吊耳1114的位置。另外,进水口1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浮筒装置及充气排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筒装置,适用于乏燃料贮运容器充气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连通其中空结构的进水口、出气口,且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连通其中空结构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和乏燃料贮运容器连接,所述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水经所述出水口排出,所述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气体经所述出气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筒装置,适用于乏燃料贮运容器充气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连通其中空结构的进水口、出气口,且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连通其中空结构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和乏燃料贮运容器连接,所述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水经所述出水口排出,所述乏燃料贮运容器排出的气体经所述出气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所述进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呈锥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还设有吊耳,所述吊耳用于定位所述筒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心筒,所述空心筒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底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筒呈圆柱形结构。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云杰高景辉李涛殷勇黑伟伟魏学舟林广章马庆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