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27621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控系统,包括:调光电路,其包括三极管Q1、Q2、Q3;光敏三极管以及mos管Q4、Q5;Q1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电阻R10、二极管D4与市电连接,基极通过电阻R12与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Q2的集电极均与Q1的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Q3的基极连接,Q3的集电极与Q2的发射极连接,Q3的发射极通过稳压管与Q1的基极连接;Q2的基极通过电阻与其发射极连接,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分别与Q4、Q5的G极连接,Q4、Q5的S极与Q3的集电极连接;Q4、Q5的D极作为灯具电源连接端对外输出;还包括连接有控制模块的发光电路。通过设计调光电路,可以对电路的通断进行控制且控制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灯控系统
技术介绍
灯具作为照明工具被广泛使用,目前灯具的控制,一般通过物理开关进行通断控制,由于灯具与市电连接,开关在切换时,容易产生电弧,非常不安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安全的灯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灯控系统,该灯控系统使用安全,操作方便。一种灯控系统,包括:与市电连接的调光电路,所述调光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光敏三极管以及mos管Q4、mos管Q5;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电阻R10、二极管D4与市电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均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稳压管ZD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4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分别与mos管Q4、mos管Q5的G极连接,mos管Q4、mos管Q5的S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mos管Q4、mos管Q5的D极作为灯具电源连接端对外输出;还包括,与光敏三极管相配合的发光电路,发光电路连接有用于控制发光亮度的控制模块。进一步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MCU,所述发光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MCU的一个控制端电连接,发光电路还包括电阻R23和发光二极管;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电子R23、发光二极管接地。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监测负载的供电状态的电量监测电路,电量监测电路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再进一步地,电量监测电路包括监测芯片,监测芯片型号为:PL7223;监测芯片设有用于与负载连接的两个监测端子,监测芯片还设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反馈端子。进一步地,还包括无线通讯电路,无线通讯电路通过UART通讯接口与MCU电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市电连接的电源电路。本技术取得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设计调光电路,可以对电路的通断进行控制,且控制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调光电路和电源电路的集成示意图。图2为电量监测电路和控制电路集成示意图。图3为URTR通讯接口电路示意图。附图标记:1——调光电路;2——电源电路;3——电量监测电路;4——控制电路。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一种灯控系统,包括:与市电连接的调光电路1,所述调光电路1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光敏三极管以及mos管Q4、mos管Q5;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电阻R10、二极管D4与市电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均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稳压管ZD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4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分别与mos管Q4、mos管Q5的G极连接,mos管Q4、mos管Q5的S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mos管Q4、mos管Q5的D极作为灯具电源连接端对外输出;还包括,与光敏三极管相配合的发光电路,发光电路连接有用于控制发光亮度的控制模块。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发光电路的发光亮度,来控制光敏三极管的电流大小,进而控制mos管的G极电压,从而达到控制输出的通断,在控制输出通断的同时,还可以控制输出的电压,达到调光目的。发光电路可以为现有技术,直流电源通过电阻器与LED灯连接,通过电阻器控制发光强度。当然也可以控制输出给LED灯的电压,进而控制发光亮度。在具体连接时,调光电路的输入端与火线连接,通过二极管D4切相,形成半正弦波电流;最后通过mos管作为开关对外输出。进一步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路4,控制电路4包括MCU,所述发光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MCU的一个控制端电连接,发光电路还包括电阻R23和发光二极管;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电子R23、发光二极管接地。通过控制电路4控制发光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调光电路1。在具体设置时,发光二极管与光敏三极管集成为光敏传感器。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监测负载的供电状态的电量监测电路3,电量监测电路3与控制电路4电连接。设置电量监测电路3作为反馈电路,反馈负载的电流、电压或功率;控制电路4根据反馈的供电状态,控制电路4对发光电路进行控制,最终达到控制调光电路1。再进一步地,电量监测电路3包括监测芯片,监测芯片型号为:PL7223;监测芯片设有用于与负载连接的两个监测端子,监测芯片还设有与控制电路4连接的反馈端子。如图所示,监测芯片设有两个监测端子分别为:VIN、IIN;分别用于监测负载的电压和电流;MCU型号为:PIC16F1508;监测芯片与MCU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无线通讯电路,无线通讯电路通过UART通讯接口与MCU电连接。无线通讯电路可以为蓝牙电路、红外电路、wifi电路等,此为现有技术。其次UART通讯接口也是现有技术。设置无线通讯电路后,操作者可以远程进行控制。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市电连接的电源电路2。电源电路2与市电连接,并提供各个电路所需要的电源电压。电源电路2可以为现有技术。在具体实施时,电源电路2与调光电路1集成为一个电路。以上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在此基础上的等同技术方案仍落入申请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灯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市电连接的调光电路,所述调光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光敏三极管以及mos管Q4、mos管Q5;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电阻R10、二极管D4与市电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均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稳压管ZD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4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分别与mos管Q4、mos管Q5的G极连接,mos管Q4、mos管Q5的S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mos管Q4、mos管Q5的D极作为灯具电源连接端对外输出;还包括:与光敏三极管相配合的发光电路,发光电路连接有用于控制发光亮度的控制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市电连接的调光电路,所述调光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光敏三极管以及mos管Q4、mos管Q5;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电阻R10、二极管D4与市电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均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稳压管ZD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4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分别与mos管Q4、mos管Q5的G极连接,mos管Q4、mos管Q5的S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mos管Q4、mos管Q5的D极作为灯具电源连接端对外输出;还包括:与光敏三极管相配合的发光电路,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哲余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华明灯具有限公司美国华格照明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