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电路板结构和配电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76205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配电电路板结构和配电盒,其中配电电路板结构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提供电连接的端子,还包括与所述PCB板紧贴层叠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可供所述端子穿过的孔位,各所述孔位处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的固定结构。用于采用隔板固定端子,可以批量焊接端子并且保证每个端子的高度、位置一致性,而且在使用中与外部插接时,端子受到的力传递至隔板而不会影响PCB板,避免其变形引起的接触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
,尤其涉及配电电路板结构和配电盒
技术介绍
在申请号为:CN200810233022,名为“一种配电盒”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配电盒,该配电盒根据电源分配中电源功率的大小,将配电盒中的电源部分分为大功率电源电路部分和小功率电源电路部分。其中小功率电源即二级电源电路部分,采用PCB板式接线方式实现,将与PCB相连的金属端子和外部插线式接插件的引脚接通,进行输出。由于在PCB上连接的金属端子各自独立焊接在PCB板上,在生产中,各个端子需要逐一放置在PCB板上,然后再进行焊接,导致生产效率较低。在人工放置金属端子时,其位置、高度等不能完全保证一致,导致金属端子的位置不统一,容易造成残次品。而且由于金属端子直接焊接固定在PCB板上,其与外部接插件对接时,受到的力传递至PCB板上,PCB板有受力变形的风险,一旦发生变形极易影响端子与接插件端子的接触,最终造成接触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配电电路板结构和配电盒,旨在现有技术中的配电盒在装配时多个端子难以保持一致性,以及在使用中端子受力容易导致PCB板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配电电路板结构,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提供电连接的端子,还包括与所述PCB板紧贴层叠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可供所述端子穿过的孔位,各所述孔位处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的固定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端子中部设有用于抵接所述隔板的限位部。进一步地,所述端子为条形结构,其中部弯折后构成所述限位部。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经过两次弯折后形成依次相互垂直的上端部、限位部以及下端部;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孔位边沿一侧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可供所述上端部嵌入并形成过盈配合的第一固定槽;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隔板上端面,所述下端部穿过所述孔位。进一步地,于所述隔板上端面设有多个可供各所述限位部置入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槽,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孔位。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与所述PCB板之间通过螺钉相互固定。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配电盒,包括盒体,和上述的配电电路板结构。进一步地,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设置的所述配电电路板结构,相邻所述PCB板之间通过公母插接件相互导通,各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公母插接件穿过的通孔。进一步地,相邻隔板之间通过卡扣相互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内设有多个可供所述隔板固定的安装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提供的配电电路板结构和配电盒,采用隔板固定端子,可以批量焊接端子并且保证每个端子的高度、位置一致性,而且在使用中与外部插接时,端子受到的力传递至隔板而不会影响PCB板,避免其变形引起的接触不良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电路板结构中隔板的轴测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电路板结构中端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电路板结构中隔板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盒内相邻配电电路板结构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配电电路板结构1,包括相互紧贴层叠设置的隔板11和PCB板(未标出)。PCB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提供电连接的端子12。隔板11上开设有多个可供端子12穿过的孔位111,在各个孔位111处设有固定结构13,端子12被固定结构13固定后无法与隔板11发生相对位移。配电电路板结构1在装配时,先将各个端子12装入隔板11上对应的位置中,并且被固定结构13固定,然后将隔板11对准PCB板安装,各个端子12穿过隔板11上的孔位111后,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PCB板上合适的位置。由于装配的过程中,无需逐一放置焊接,不仅能提高装配效率,而且避免了各个端子12高度、位置不能完全保持一致的问题,具有良品率高、人力成本低等优点。配电电路板结构1在使用中,需要与外部的插接件对接时,端子12受力后,由于其被固定结构13固定在隔板11上,无法自由位移,所以其将受到的力传递至隔板11,而不会传递至PCB板,从而避免了PCB板发生变形的可能,不仅保护了PCB板,而且可大大降低插接力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端子12的中部设有限位部122,端子12安装完成后其限位部122抵接在隔板11上,当端子12在插接时受到外部的力,限位部122可以有效的将力传递至隔板11。端子12上限位部122的具体结构可有多种,例如在端子12中部焊接一凸块等,具体地,本实施中的端子12为条形结构,其中部弯折后构成限位部122,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弯折出不同的形状并对应设计固定座13实现固定,例如弯折四次后,形成外凸的矩形框体等。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端子12经过两次弯折,形成一近似“Z”形结构,具有依次相互垂直的上端部121、限位部122以及下端部123,容易理解的是,在实际中并非需要绝对的垂直,近似垂直或者其他适合实际需要的角度均可。如图1至图4所示,固定结构13包括设置在孔位111边一侧的固定座13,固定座13上设有第一固定槽131。端子12的上端部121可嵌入第一固定槽131并形成过盈配合,实现固定座13与端子12的固定。端子12安装至固定座13后,其限位部122抵接于隔板11上端面,下端部123穿过孔位111并连接至PCB板。为了进一步固定端子12的位置,在隔板11上端面各个对应固定座13与孔位111之间的位置处,设有可供限位部122置入的第二固定槽(未标出,可参见图2中限位部122位置理解)。第二固定槽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固定槽131,另一端连接至孔位111。端子12安装完成后,其限位部122置入第二固定槽内固定其位置,最终保证端子12的垂直度和相对位置符合设计要求,能精确的进行焊接。优选的,第二固定槽与限位部122之间也可以设置为过盈配合,进一步提高对端子12的固定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与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配电电路板结构和配电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电电路板结构,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提供电连接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PCB板紧贴层叠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可供所述端子穿过的孔位,各所述孔位处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的固定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电路板结构,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提供电连接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PCB板紧贴层叠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可供所述端子穿过的孔位,各所述孔位处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的固定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中部设有用于抵接所述隔板的限位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为条形结构,其中部弯折后构成所述限位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经过两次弯折后形成依次相互垂直的上端部、限位部以及下端部;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孔位边沿一侧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可供所述上端部嵌入并形成过盈配合的第一固定槽;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隔板上端面,所述下端部穿过所述孔位。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