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洪伟专利>正文

一种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74031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包括主定位杆和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其中,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一端与主定位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主定位杆的中间位置和/或主定位杆上靠近主定位杆两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粘贴部件;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上靠近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自由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粘贴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在术前初次定位时就能通过正侧位透视获得准确的脊柱节段和/或椎弓根穿刺方向,能缩短术前定位时间,同时该定位器也能够应用于术中,减少透视次数,降低医护人员及患者受到的射线辐射量,提高手术准确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工具,更具体而言涉及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脊柱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脊柱微创手术逐渐成为脊柱外科领域的发展方向。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强化术、经皮椎弓根镙钉内固定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在脊柱疾患的应用越来越多,手术技术不断发展,使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在手术过程中,对微创手术位置的精准定位有利于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护人员及患者受到的射线辐射量。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脊柱手术定位方法有:徒手髂嵴定位法、克氏针定位法以及金属网、金属框定位法等。其中,徒手髂嵴定位法简便快速,但准确率低。克氏针定位法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确定手术区域的方法,此方法需要多次透视,定位时间较长,医护人员及患者受到的射线辐射量大。金属网、金属框定位法可减少透视次数,降低医护人员及患者受到的射线辐射量。但是,上述所有定位方法在对患者脊椎微创手术位置初次定位时一般只能获得正位透视图像,因透视角度和患者脊柱生理曲度的差异,单纯通过正位透视进行定位准确性低。如图1所示,从皮肤同一点进行透视,但是透视角度不同,就有可能定位到不同的脊椎部位。在图1中,箭头指示的方向为透视方向。例如,从透视方向A进行透视,定位的是第三节腰椎;从透视方向B进行透视,定位的是第四节腰椎;从透视方向C进行透视,定位的是第五节腰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不同的透视角度进行定位,定位的结果会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患者体型肥胖,定位的结果出现偏差的几率会更大。为获得较准确的体表定位,需要多次调整定位器位置并在术中增加侧位透视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在术前初次定位时就能通过正侧位透视获得准确的脊柱节段和/或椎弓根穿刺方向,缩短术前定位时间,同时该定位器也能够应用于术中,减少透视次数,降低医护人员及患者受到的射线辐射量,提高手术准确性、安全性。本技术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包括主定位杆和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其中,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一端与主定位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主定位杆的中间位置和/或主定位杆上靠近两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粘贴部件;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上靠近自由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粘贴部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还包括第二侧方定位链条组,第二侧方定位链条组的一端与主定位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二侧方定位链条组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主定位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圆环,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和第二侧方定位链条组均通过圆环与主定位杆活动扣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二侧方定位链条组上靠近自由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三粘贴部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包括1-4个第一侧方定位链条。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二侧方定位链条组包括1-4个第二侧方定位链条。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主定位杆的长度为15-20cm,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的长度为10-15c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二侧方定位链条的长度为10-15cm。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包括主定位杆和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其中,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一端与主定位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主定位杆的中间位置和/或主定位杆上靠近两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粘贴部件;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上靠近自由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粘贴部件。本技术的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通过主定位杆结合侧方定位链条组,在术前初次定位时就能通过正侧位透视获得准确的脊柱节段和/或椎弓根穿刺方向,能缩短术前定位时间,同时该定位器也能够应用于术中,减少透视次数,降低医护人员及患者受到的射线辐射量,提高手术准确性、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现有技术中利用正位透视图像进行术前定位的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说明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的临床应用例子的示意图;在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表示:1-主定位杆,11-圆环,21-第一侧方定位链条,22-第二侧方定位链条,41-第一粘贴部件,42-第二粘贴部件,43-第三粘贴部件,210-侧方定位链条,420-粘贴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包括主定位杆1以及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如图2所示,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一端与主定位杆1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与主定位杆1之间的连接是活动连接,使得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另一端能自由活动。这里的活动连接是指,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一端与主定位杆1的一端之间的连接不是固定连接,这两者之间的连接不会影响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另一端,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另一端可以自由活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侧方定位链条。图2示出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包括1个第一侧方定位链条21的情况。另外,为了将图2的本技术的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固定在患者体表上,如图2所示,在主定位杆1和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上均设置有粘贴部件。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主定位杆1的中间位置可以设置有第一粘贴部件41,在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上靠近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自由端的位置可以设置有第二粘贴部件4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主定位杆1上靠近主定位杆1两端的位置也可以设置有第一粘贴部件41(未示出)。第一粘贴部件41和第二粘贴部件42能使本技术的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牢固地粘贴在患者体表上。在临床应用时,第一粘贴部件41和第二粘贴部件42除了可以粘贴在患者体表上之外,还可以粘贴在手术消毒盖单上,从而不会接触到细菌,有助于手术的实施。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第一粘贴部件41和第二粘贴部件42是可更换可消毒的。图2中示出的是主定位杆1的一端设置有侧方定位链条组的情况。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本技术的定位器中,主定位杆1的两端均可以设置有侧方定位链条组。这将参照图3来描述。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定位杆(1)和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其中,所述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一端与所述主定位杆(1)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主定位杆(1)的中间位置和/或所述主定位杆(1)上靠近两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粘贴部件(41);所述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上靠近自由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粘贴部件(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定位杆(1)和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其中,所述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一端与所述主定位杆(1)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主定位杆(1)的中间位置和/或所述主定位杆(1)上靠近两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粘贴部件(41);所述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上靠近自由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粘贴部件(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侧方定位链条组,所述第二侧方定位链条组的一端与所述主定位杆(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侧方定位链条组的另一端为自由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后路手术体表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定位杆(1)的两端均设置有圆环(11),所述第一侧方定位链条组和所述第二侧方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伟周微微赵忆文韩建达刘军项良碧
申请(专利权)人:王洪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