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7276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及一体连接于一第一料带本体同一侧缘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第一端子下料孔,每一第一端子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一固定部远离第一料带本体一端的第一接触部、第一肩部及位于第一肩部之间的第一焊脚;若干第一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一端子下料孔处统一撕裂成型,所述第一端子藉由治具与第一料带本体相配合而安装至塑胶本体上后再将所述第一料带本体取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连接器能够提高并保证端子焊脚的共面度,所述电连接器相应的制造安装过程亦得到改善。

Electric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electric connector comprises a plastic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first terminals connected to a first side edge of the strip body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terminals, the feeding hole is formed with the first body material, each first terminal is formed with a first fix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ixing part away from the first end of the strip body first contact part, first shoulder and shoulder in the first between the first leg; a plurality of first leg by the first terminal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terial hole uniform tear forming,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strip by sub jig and ontology matching installation to plastic the body after the first belt body removed. The electric connector of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and guarantee the coplanar degree of the terminal welding fe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端子焊脚共面度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电连接器作为实现电子设备电源与讯号传输的重要部件已得到广泛应用。电连接器在传输速度、安全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应于现有电连接器体积减小、端子数量增加且排列更为紧凑,在制造成型及焊接至电路板上时,端子焊脚的共面度易受影响。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提供一种更利于保证端子焊脚共面度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端子焊脚共面度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塑胶本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及若干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后端面的端子收容槽;若干第一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一料带本体同一侧缘,所述第一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第一端子下料孔,每一第一端子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一固定部远离第一料带本体一端的第一接触部、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第一料带本体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料带本体相连接的第一肩部、以及位于第一肩部之间并且连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焊脚;若干第一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一端子下料孔处统一撕裂成型,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端子藉由治具与第一料带本体相配合而安装至塑胶本体上后再将所述第一料带本体取下,所述第一固定部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一接触部延伸至对接部,所述第一焊脚位于后端面后方且与后端面相平行。作为本专利技术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焊脚与后端面间隔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焊脚与第一固定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位于后端面后侧,所述第一肩部向后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弯部旁侧并于第一肩部的后端形成连接第一料带本体的第一V型槽。作为本专利技术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相对若干第一端子设置且沿横向依次排布的若干第二端子、若干第三端子及若干第四端子,若干第二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二料带本体同一侧缘,所述第二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第二端子下料孔,每一第二端子形成有一第二固定部、连接第二固定部远离第二料带本体一端的第二接触部、自第二固定部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第二料带本体方向延伸并与第二料带本体相连接的第二肩部、以及位于第二肩部之间并且连接第二固定部的第二焊脚;若干第二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二端子下料孔处统一下料成型,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端子藉由治具与第二料带本体相配合而安装至塑胶本体上后再将所述第二料带本体取下,所述第二固定部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二接触部延伸至对接部,所述第二焊脚位于后端面后方且与后端面相平行,所述第二焊脚与第一焊脚反向延伸设置于塑胶本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肩部和第二焊脚间隔设置,并于第二固定部后侧向前凹陷形成有间隔第二肩部和第二焊脚的凹槽。作为本专利技术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焊脚与第二固定部之间连接有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位于后端面后侧且所述第二折弯部横向收缩形成颈部,所述颈部向前延伸至所述凹槽旁侧,所述第二肩部向后延伸出后端面并于第二肩部的后端形成连接第二料带本体的第二V型槽。作为本专利技术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料带本体和第二料带本体于塑胶本体前后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作为本专利技术之进一步改进,若干第三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三料带本体的同一侧缘,所述第三端子的构造与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所述第三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焊脚反向延伸设置于后端面后方的第三焊脚;若干第四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四料带本体的同一侧缘,所述第四端子的构造及排布方式与第二端子相一致,所述第四端子包括设置于后端面后侧的第四焊脚。作为本专利技术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焊脚、第二焊脚、第三焊脚及第四焊脚位于同一平面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提供一金属料带,经冲压下料形成若干端子和一体连接于若干端子同一侧的料带本体,所述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端子下料孔,每一端子形成有一固定部、连接固定部远离料带本体一端的接触部、自固定部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料带本体方向延伸并与料带本体相连接的肩部、以及位于肩部之间并且连接固定部的焊脚,若干端子的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端子下料孔处统一下料成型,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提供一塑胶本体,所述塑胶本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及若干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后端面的端子收容槽;移动一体连接的所述端子和料带本体至塑胶本体的后端面后方,使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对应所述塑胶本体上的端子收容槽;将一体连接的所述端子和料带本体自塑胶本体后端面向前移动,使接触部位于对接部上,固定部固定收容于端子收容槽中,焊脚位于后端面后方且与后端面间隔设置;将与所述端子连接的料带本体取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若干第一端子于安装至塑胶本体之前,先将第一焊脚自第一料带本体下料成型,保证若干第一焊脚的共面度;并且所述第一端子于安装至塑胶本体之后,第一料带本体折断取下时不会对第一焊脚的共面度产生影响。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构造得以优化,减少制造安装过程中的异常,提高产品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后视图。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于料带本体未取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又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若干第一端子与第一料带本体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若干第二端子与第二料带本体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阅图1至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其中,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的立体示意图,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焊接至一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塑胶本体1、若干第一端子21以及相对若干第一端子21设置且沿横向依次排布的若干第二端子22、若干第三端子23及若干第四端子24。所述塑胶本体1包括基部11、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以及横向相对设置于所述基部11两端的第一端部13与第二端部14。所述基部11具有呈平面设置的后端面111以及底面112与顶面113,并于靠向底面112一侧设置有前后延伸贯穿后端面111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14,靠向顶面113一侧则沿横向依次设置有分别用以收容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及第四端子24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15、第三端子收容槽116与第四端子收容槽117,所述顶面113于第三端子收容槽116处向上突伸形成一凸出部118。所述第三端子收容槽116与底面112的间距大于第二端子收容槽115及第四端子收容槽117与底面112的间距。所述塑胶本体1的第一端部13设置有向后延伸的第一定位柱131,所述第一定位柱131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2;所述第二端部14设置有向后延伸的第二定位柱141,所述第二定位柱141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42。参看图3-6与图8,若干第一端子21一体连接于第一料带本体25的同一侧缘,所述第一料带本体25上形成有若干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及若干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后端面的端子收容槽;若干第一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一料带本体同一侧缘,所述第一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第一端子下料孔,每一第一端子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一固定部远离第一料带本体一端的第一接触部、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第一料带本体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料带本体相连接的第一肩部、以及位于第一肩部之间并且连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焊脚;若干第一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一端子下料孔处统一撕裂成型,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端子藉由治具与第一料带本体相配合而安装至塑胶本体上后再将所述第一料带本体取下,所述第一固定部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一接触部延伸至对接部,所述第一焊脚位于后端面后方且与后端面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及若干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后端面的端子收容槽;若干第一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一料带本体同一侧缘,所述第一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第一端子下料孔,每一第一端子形成有一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一固定部远离第一料带本体一端的第一接触部、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第一料带本体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料带本体相连接的第一肩部、以及位于第一肩部之间并且连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焊脚;若干第一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一端子下料孔处统一撕裂成型,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端子藉由治具与第一料带本体相配合而安装至塑胶本体上后再将所述第一料带本体取下,所述第一固定部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一接触部延伸至对接部,所述第一焊脚位于后端面后方且与后端面相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脚与后端面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脚与第一固定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位于后端面后侧,所述第一肩部向后延伸至所述第一折弯部旁侧并于第一肩部的后端形成连接第一料带本体的第一V型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相对若干第一端子设置且沿横向依次排布的若干第二端子、若干第三端子及若干第四端子,若干第二端子一体连接于一第二料带本体同一侧缘,所述第二料带本体上形成有若干第二端子下料孔,每一第二端子形成有一第二固定部、连接第二固定部远离第二料带本体一端的第二接触部、自第二固定部另一端之横向两侧朝向第二料带本体方向延伸并与第二料带本体相连接的第二肩部、以及位于第二肩部之间并且连接第二固定部的第二焊脚;若干第二焊脚藉由与之对应的第二端子下料孔处统一下料成型,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端子藉由治具与第二料带本体相配合而安装至塑胶本体上后再将所述第二料带本体取下,所述第二固定部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二接触部延伸至对接部,所述第二焊脚位于后端面后方且与后端面相平行,所述第二焊脚与第一焊脚反向延伸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刚郑峰洪永炽游万益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