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7255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12:31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基座、一金属屏蔽隔板及一内金属壳体。该绝缘基座包含两个分别呈现为L型的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及第二端子组的两个第二接地端子,分别露出于第一基部的两个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基部的两个第二容置槽;该金属屏蔽隔板固定设置于第一基部与第二基部之间,其四个辅助结构对应设于两个第一容置槽及两个第二容置槽中,并与两个第一接地端子及两个第二接地端子相接触;金属屏蔽隔板的接地结构则与包覆第一基部及第二基部的内金属壳体接触。藉此,可以减少电连接器在进行信号传输的过程中的信号干扰的问题,以增加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具改良的电磁屏蔽构造的USB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已知的Type-A或Type-B型的USB电连接器皆必须依据特定的插接方向进行插接,为此带给使用者莫大的困扰。因此,近年来电连接器相关协会及相关厂商极力发展一种无需依据特定方向即可进行插接的电连接器型态,即Type-C型电连接器,此种型态的电连接器不但无需依循特定方向即可进行插接的优点外,且在其他各方向的信号传输性能皆有所提升,因此,各大厂商无不积极针对此型态的电连接器进行研发。一般来说,常见的电连接器依据不同需求,大致可分为表面贴焊式(SMT)、插接焊接式(DIP)及混合式(SMT+DIP)三种不同形式;而各厂商依据不同形式的电连接器,必须进行相对应的电磁屏蔽的设计,以有效地达到相关协会及国家的规范。因此,对于各家厂商而言,如何设计Type-C型混合式的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结构,实为重要课题之一。如中国台湾第M521818号专利的电连接器,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端子座、多个导电端子、一遮蔽板以及一接地件,其中端子座包含一基座与自基座向前延伸的一舌板件,多个导电端子收容于舌板件中,而遮蔽板设置于舌板件内,接地件固定在基座中,其中接地件包含一接触至遮蔽板的引导端。本技术通过接地件直接与遮蔽板接触,藉此取代已知遮蔽板后端需要向下延伸接地所造成模具结构复杂与容易生产不良的问题,同时本技术可有效的减少端子在高频传输时所造成的杂讯干扰。如中国台湾第M519334号专利的电连接器,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的数个第一导电端子及数个第二导电端子、内接地片、及外接地件。绝缘本体的外表面包含有位于相反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以及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两侧面。内接地片具有埋设于绝缘本体的板体及自板体相反两侧缘所分别延伸突出绝缘本体两侧面的两突出片,并且该些第一导电端子经由板体而分别与该些第二导电端子分隔。外接地件夹持绝缘本体并扣接于两突出片。扣接于其中一突出片的外接地件部位,包含有相互迭置的两扣合部,该两扣合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有穿孔,且套设于相对应的突出片。但上述各已知技术仍未能达到较佳的电磁屏蔽效果,缘此,专利技术人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可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解决已知USB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基座、一金属屏蔽隔板及一内金属壳体。该绝缘基座包含有一第一基部及一第二基部,第一基部包含有一第一舌部及一第一弯折部,第一舌部与第一弯折部彼此相互连接,而共同形成为L型,第一基部内设置有一第一端子组,第一端子组的两端分别对应外露于第一舌部及第一弯折部,第一端子组包含有两个第一接地端子;其中,第一弯折部的一宽侧面内凹形成有两个第一容置槽,两个第一容置槽彼此间隔地形成于第一弯折部,且两个第一容置槽对应外露两个第一接地端子的部分;第二基部包含有一第二舌部及一第二弯折部,第二舌部与第二弯折部彼此相互连接而共同形成为L型,第二基部内设置有一第二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的两端分别对应外露于第二舌部及第二弯折部,第二端子组包含有两个第二接地端子;其中,第二弯折部的一宽侧面内凹形成有两个第二容置槽,两个第二容置槽彼此间隔地形成于第二弯折部,且两个第二容置槽对应外露两个第二接地端子的部分;其中,第二基部与第一基部彼此相互固定设置,且第二舌部与第一舌部彼此相对地设置,第二弯折部与第一弯折部彼此相对地设置。该金属屏蔽隔板固定设置于第一基部与第二基部之间,且金属屏蔽隔板对应位于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之间,金属屏蔽隔板包含有一主屏蔽部及一副屏蔽部,主屏蔽部与副屏蔽部彼此相互连接而共同形成为L型,主屏蔽部对应设于第一舌部与第二舌部之间,副屏蔽部对应设于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副屏蔽部延伸形成有四个辅助结构,四个辅助结构对应位于两个第一容置槽及两个第二容置槽中,且四个辅助结构对应与两个第一接地端子的部分及两个第二接地端子的部分相接触;其中,金属屏蔽隔板更包含有两个屏蔽接地结构,且两个屏蔽接地结构对应外露于绝缘基座,且该多个屏蔽接地结构与内金属壳体相接触。该内金属壳体包覆绝缘基座而设置,两个屏蔽接地部与内金属壳体相接触,而第一舌部及第二舌部能对应位于内金属壳体内所形成的一插接空间中。于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分别面对于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的长度,相对于前述实施例的态样较短;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的长度,同样相对于前述实施例较短,而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不设置有该多个第一容置槽及该多个第二容置槽。另外,金属屏蔽隔板的副屏蔽部不具有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辅助结构,且金属屏蔽隔板的副屏蔽部长度亦相对较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地,金属屏蔽隔板的副屏蔽部位于第一端子组面对于第一弯折部的部分与第二端子组面对于第二弯折部的部分之间,而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能通过金属屏蔽隔板的副屏蔽部的设置,达到更好的屏蔽效果;本实施例的金属屏蔽隔板不具有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辅助结构,本实施例的金属屏蔽隔板是通过其所设的屏蔽接地结构与内金属壳体相接触,来达到接地的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有效提升USB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特别是可有效降低SMT接脚与DIP接脚彼此间的串音干扰,进而可使得电连接器的整体信号传输更为清晰。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5~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绝缘基座及金属屏蔽隔板的组合示意图。图8、图9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绝缘基座及金属屏蔽隔板的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基座及金属屏蔽隔板的组合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基座及金属屏蔽隔板的组合示意图。图13、图1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15(a)至图15(f)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屏蔽隔板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绝缘基座、金属屏蔽隔板及内金属壳体的组合示意图。附图标号:1:电连接器10:绝缘基座11:第一基部111:第一舌部111a:宽侧面1111:固定结构112:第一弯折部112a:宽侧面1121:第一容置槽12:第二基部121:第二舌部121a:宽侧面1211:固定结构122:第二弯折部122a:宽侧面1221:第二容置槽123:辅助固定结构13:辅助基部131:固定柱132:卡固槽133:限位凸部1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基座,其包含:一第一基部,包含有一第一舌部及一第一弯折部,该第一舌部与该第一弯折部彼此相互垂直连接而共同形成为L型,该第一基部内设置有一第一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的两端分别对应外露于该第一舌部及该第一弯折部;一第二基部,包含有一第二舌部及一第二弯折部,该第二舌部与该第二弯折部彼此相互垂直连接而共同形成为L型,该第二基部内设置有一第二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的两端分别对应外露于该第二舌部及该第二弯折部;一金属屏蔽隔板,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基部与该第二基部之间,且该金属屏蔽隔板对应位于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之间,该金属屏蔽隔板包含有一主屏蔽部及一副屏蔽部,该主屏蔽部与该副屏蔽部彼此相互垂直连接而共同形成为L型,该主屏蔽部对应位于该第一舌部与该第二舌部之间,该副屏蔽部对应位于该第一弯折部与该第二弯折部之间;其中,该金属屏蔽隔板更包含有两个屏蔽接地结构,该多个屏蔽接地结构对应外露于该绝缘基座,且该多个屏蔽接地结构与一内金属壳体相接触;以及一内金属壳体,其包覆该绝缘基座而设置,两个该屏蔽接地部与该内金属壳体相接触,而该第一舌部及该第二舌部能对应位于该内金属壳体内所形成的一插接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基座,其包含:一第一基部,包含有一第一舌部及一第一弯折部,该第一舌部与该第一弯折部彼此相互垂直连接而共同形成为L型,该第一基部内设置有一第一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的两端分别对应外露于该第一舌部及该第一弯折部;一第二基部,包含有一第二舌部及一第二弯折部,该第二舌部与该第二弯折部彼此相互垂直连接而共同形成为L型,该第二基部内设置有一第二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的两端分别对应外露于该第二舌部及该第二弯折部;一金属屏蔽隔板,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基部与该第二基部之间,且该金属屏蔽隔板对应位于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之间,该金属屏蔽隔板包含有一主屏蔽部及一副屏蔽部,该主屏蔽部与该副屏蔽部彼此相互垂直连接而共同形成为L型,该主屏蔽部对应位于该第一舌部与该第二舌部之间,该副屏蔽部对应位于该第一弯折部与该第二弯折部之间;其中,该金属屏蔽隔板更包含有两个屏蔽接地结构,该多个屏蔽接地结构对应外露于该绝缘基座,且该多个屏蔽接地结构与一内金属壳体相接触;以及一内金属壳体,其包覆该绝缘基座而设置,两个该屏蔽接地部与该内金属壳体相接触,而该第一舌部及该第二舌部能对应位于该内金属壳体内所形成的一插接空间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包含有两个第一接地端子,该第二端子组包含有两个第二接地端子;该第一弯折部的一宽侧面内凹形成有两个第一容置槽,该两个第一容置槽彼此间隔地形成于该第一弯折部中,且两个该第一容置槽对应外露两个该第一接地端子的部分;该第二弯折部的一宽侧面内凹形成有两个第二容置槽,该两个第二容置槽彼此间隔地形成于该第二弯折部中,且两个该第二容置槽对应外露两个该第二接地端子的部分;设于该绝缘基座外侧的第一基部与该设于绝缘基座内侧的第二基部彼此相互固定设置,且该第一舌部与该第二舌部彼此相对地设置,该第一弯折部与该第二弯折部彼此相对地设置;该副屏蔽部延伸形成有四个辅助结构,该多个辅助结构对应位于两个该第一容置槽及两个该第二容置槽中,且该多个辅助结构对应与两个该第一接地端子的部分及两个该第二接地端子的部分相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座、该第二基座及该金属屏蔽隔板分别具有一固定结构,该第一基座的固定结构与该第二基座的固定结构能彼此相互固定,该金属屏蔽隔板的固定结构能与该第一基座的固定结构或该第二基座的固定结构彼此相互固定;其中,该第一基座或该第二基座具有一辅助固定结构,该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豪卢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太康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