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71430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由两根型钢梁垂直交叉组成的直交梁以及若干柱主筋,所述柱主筋纵向垂直穿接在两根所述型钢梁的交叉处的四个角内,柱主筋外围设有若干箍筋,箍筋两端分别与两根型钢梁交叉处的两侧壁连接;型钢梁的上部和下部对称设有呈矩形的带板,柱主筋上下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带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针对梁柱结合重点节点部位,选用钢梁透过形式,设置直交梁,在柱头及柱脚的外周用钢带板进行约束,通过简易的加固,实现高抗震性能;钢柱安装时,钢带板可以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安装定位精确、迅速,有利用实现快速装配,快速、高效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连接
,特别涉及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和建筑产品的刚性需要,人们对建筑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国家近期推行“建筑产业化”政策以来,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饰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产业化建筑的基本要求,建筑产品的品质、造价、进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建筑产品的关键性标准,而作为结构设计中主要构件之一钢柱,其柱端节点设计成为能否达成高品质、低成本、快速安装目标的最基础、最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型钢-砼、钢筋混凝土、多高层钢结构体系,其梁柱节点部位多以等截面、等强度立柱贯通,梁连接于柱的方式进行节点连接,这样的做法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1)采用钢筋混凝土梁,难以实现较大跨度或者需要很大截面,造价高;(2)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实现较大跨度时候,大截面梁占用竖向空间大,需要增大层高,增加竖向空间的有效利用率;(3)为满足节点部位特殊结构要求,使用较大截面或较强力学性能立柱,在受力较小部位存在富余结构能力,造成材料浪费。授权公告号为CN204753836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叠合柱的连接节点,在柱钢管外周设有若干柱纵筋,以此对柱钢管进行约束和加固。但是此种结构对柱和梁的连接的加固能力有限。因此,开发出一种强度更大、稳定性更强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包括由两根型钢梁垂直交叉组成的直交梁以及若干柱主筋,若干所述柱主筋纵向垂直穿接在两根所述型钢梁的交叉处的四个角内,所述柱主筋外围设有若干箍筋,若干所述箍筋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型钢梁交叉处的两侧壁连接,所述柱主筋通过所述箍筋固定在所述型钢梁上;所述型钢梁的上部和下部对称设有呈矩形的带板,所述柱主筋上下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带板。进一步地,所述带板内侧与所述型钢梁连接处垂直设有若干肋板。进一步地,所述型钢梁上设有若干垂直加强钢板,若干所述垂直加强钢板位于所述箍筋与所述型钢梁的连接处。进一步地,所述型钢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箍筋适配的通孔,所述箍筋穿过所述通孔固定在所述型钢梁上。进一步地,所述箍筋上位于所述通孔两侧均套设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箍筋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螺母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带板外侧设有至少一个钢箍,所述钢箍两端设有弯钩,所述钢箍通过所述弯钩分别与上下两个所述带板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针对梁柱结合重点节点部位,选用钢梁透过形式,设置直交梁,在柱头及柱脚的外周用钢带板进行约束,通过简易的加固,实现高抗震性能;钢柱安装时,钢带板可以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安装定位精确、迅速,有利用实现快速装配,快速、高效目标。采用钢梁比起传统的钢筋砼结构可以实现更长的跨度,并且对截面高度要求降低,提高竖向空间利用率;与钢-砼结构及纯钢结构做法相比,能够显著降低造价;将柱的两端部外周用钢骨制的带板进行约束,通过简易的加固,实现更强的抗震性能;可实现构件一次制造,重复利用,可持续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中箍筋与型钢梁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中带板与钢箍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其中:1、型钢梁;2、柱主筋;3、箍筋;4、带板;5、肋板;6、垂直加强钢板;7、固定螺母;8、钢箍;9、弯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包括由两根型钢梁1垂直交叉组成的直交梁以及若干柱主筋2,若干所述柱主筋2纵向垂直穿接在两根所述型钢梁1的交叉处的四个角内,所述柱主筋2外围设有若干箍筋3,若干所述箍筋3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型钢梁1交叉处的两侧壁连接,所述柱主筋2通过所述箍筋3固定在所述型钢梁1上;所述型钢梁1的上部和下部对称设有呈矩形的带板4,所述柱主筋2上下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带板4。本节点结构选用钢梁透过形式,由两根型钢梁1垂直交叉组成直交梁,承重能力和强度均显著高于单一钢梁;在直交梁交叉处的四个角内设置柱主筋2,通过柱主筋2外部的箍筋3将其与固定在型钢梁1上,以此将柱和梁组合成一体;同时,在柱主筋2的上部和下部设置带板4,在柱头和柱尾处对柱进行进一步加固,以提高柱的稳定性,提升抗震性能。安装时,带板4还可以提高安装定位的精确性,使装配更加快速、高效。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该实施例2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带板4内侧与所述型钢梁1连接处垂直设有若干肋板5。所述型钢梁1上设有若干垂直加强钢板6,若干所述垂直加强钢板6位于所述箍筋3与所述型钢梁1的连接处。在带板4内侧与型钢梁1的连接处设置肋板5,通过肋板5加强肋板的刚度,由此使柱的承重能力更强,同时可进一步加固带板4和型钢梁1的连接。在型钢梁1上与箍筋3连接的位置设置垂直加强钢板6,可以提高型钢梁1的承重能力和强度,同时可以使箍筋3与型钢梁1的连接更牢固。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该实施例3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型钢梁1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箍筋3适配的通孔,所述箍筋3穿过所述通孔固定在所述型钢梁1上。所述箍筋3上位于所述通孔两侧均套设有限位螺母7,所述限位螺母7与所述箍筋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螺母7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将箍筋3穿过通孔插设在型钢梁1上,可以使箍筋3与型钢梁连接牢固、不易脱落,同时保持箍筋3完整、增大箍筋4的强度和刚性;定位螺母7可以加固箍筋4与型钢梁1的连接,并将箍筋3固定在特定的位置和角度,防止箍筋3松脱或滑落。如图4所示,所述带板4外侧设有至少一个钢箍8,所述钢箍8两端设有弯钩9,所述钢箍8通过所述弯钩9分别与上下两个所述带板4连接。钢箍8通过弯钩9固定在带板4上,将上下两个带板4连接起来,由此进一步对带板4起到固定作用,使带板4与型钢梁1的连接更牢固。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两根型钢梁(1)垂直交叉组成的直交梁以及若干柱主筋(2),若干所述柱主筋(2)纵向垂直穿接在两根所述型钢梁(1)的交叉处的四个角内,所述柱主筋(2)外围设有若干箍筋(3),若干所述箍筋(3)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型钢梁(1)交叉处的两侧壁连接,所述柱主筋(2)通过所述箍筋(3)固定在所述型钢梁(1)上;所述型钢梁(1)的上部和下部对称设有呈矩形的带板(4),所述柱主筋(2)上下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带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两根型钢梁(1)垂直交叉组成的直交梁以及若干柱主筋(2),若干所述柱主筋(2)纵向垂直穿接在两根所述型钢梁(1)的交叉处的四个角内,所述柱主筋(2)外围设有若干箍筋(3),若干所述箍筋(3)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型钢梁(1)交叉处的两侧壁连接,所述柱主筋(2)通过所述箍筋(3)固定在所述型钢梁(1)上;所述型钢梁(1)的上部和下部对称设有呈矩形的带板(4),所述柱主筋(2)上下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带板(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板(4)内侧与所述型钢梁(1)连接处垂直设有若干肋板(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C体系中柱端加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梁(1)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慧云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