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6222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3 17:25
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包括下部预制柱、上部预制柱、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所述下部预制柱上端的四个角削去相同的长方体砼块,形成四个相同的L形缺角;所述上部预制柱下端的四个角削去相同的长方体砼块,形成四个相同的L形缺角;第一连接装置预埋于下部预制柱中,第二连接装置预埋于上部预制柱 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简单,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能有效解决装配式连接中拼装定位难、节点连接不够可靠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结构
,尤其涉及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实际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连接处往往是施工的难点所在,吊装构件不易进行施工定位,进而降低施工质量和装配效率;连接处受力性能差,进而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等。对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而言,柱-柱连接又是施工关键所在,目前柱筋的连接多采用机械套筒连接和螺栓连接等形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机械套筒连接宜适用于大直径钢筋的连接,一般直径在18mm以上的钢筋使用这种连接,不适用于小直径钢筋的连接,并且在钢筋密集处难以对机械套筒进行连接;螺栓连接具有施工繁琐,抗震性能差等缺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装置及方法来客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弊端,本技术提供了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以此来客服因螺栓连接施工繁琐,抗震性能差;因机械套筒连接不适用于小直径钢筋的连接等缺点。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包括下部预制柱、上部预制柱、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所述下部预制柱上端的四个角削去相同的长方体砼块,形成四个相同的L形缺角;所述上部预制柱下端的四个角削去相同的长方体砼块,形成四个相同的L形缺角;所述第一连接装置预埋于下部预制柱中,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预埋于上部预制柱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对接钢板、第一钢板受力块、长方体形状空腔、角钢和带钢筋孔的钢板;所述第一对接钢板的四个角端均设置有与预制柱相同的L形角口,所述第一对接钢板中间向上设置有4个相同的第一钢板受力块,每相邻的两个第一钢板受力块之间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空腔,L形角口下端设置有角钢,所述角钢的下面设置有带钢筋孔的钢板;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对接钢板、第二钢板受力块、长方体钢条、角钢和带钢筋孔的钢板;所述第二对接钢板的四个角端均设置有与预制柱相同的L形角口,所述第二对接钢板上设置有第二钢板受力块,所述第二钢板受力块上设置有4个相同的长方体钢条,L形角口下端设置有角钢,所述角钢的下面设置有带钢筋孔的钢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对接钢板的截面形状与下部预制柱削去四个长方体砼块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对接钢板的截面形状与上部预制柱削去四个长方体砼块的截面形状相同。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带钢筋孔的钢板上设置有钢筋预留孔,所述钢筋预留孔的直径设置等于柱筋直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长方体钢条的长度和宽度设置与所述长方体形状空腔的长度和宽度相同,确保长方体钢条插到长方体形状空腔内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钢板受力块的横截面尺寸设置与第一钢板受力块的横截面尺寸相同,确保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对接成功。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首先将上部预制柱吊装,吊装时,将第二连接装置的长方体钢条定位吊装至第一连接装置的长方体形状空腔中;在完成上部预制柱与下部预制柱的对接后,采用电弧焊对第一对接钢板与第二对接钢板的连接处,以及柱筋的连接处进行焊接,形成柱筋焊缝与对接钢板焊缝;待柱筋焊缝与对接钢板焊缝降温后,采用高强混凝土对下部预制柱的长方体砼块与上部预制柱的长方体砼块连接处进行现场浇筑,并且采用高强水泥对待柱筋焊缝与对接钢板焊缝处进行抹平,即完成现场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节点连接。本技术使用焊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焊接连接具有抗震性能优,连接可靠,施工简易不繁琐等特点,并且在需要对连接处进行拆除时,也容易对焊接处进行拆卸,从而方便于构件的回收与再次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安装简便、易于精确定位、施工快捷方便、节点受力性能好、便于对节点处进行拆除从而实现构件的回收与再利用等优点,(2)本技术在起到定位作用的同时,又具有良好受力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的柱-柱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部预制柱上设置的第一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部预制柱上设置的第二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采用所述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后的预制柱连接平面示意图;图6为采用所述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后的预制柱连接立体示意图。图中序号说明:1下部预制柱、2上部预制柱、3第一对接钢板、4第二对接钢板、5第一钢板受力块、6长方体形状空腔、7第二钢板受力块、8长方体钢条、9预留钢筋孔、10柱筋焊缝,11钢板连接焊缝、13第一连接装置、14第二连接装置、15角钢、16带钢筋孔的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亲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图6,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包括下部预制柱1、上部预制柱2、第一连接装置13、第二连接装置14;所述下部预制柱1上端的四个角削去相同的长方体砼块,形成四个相同的L形缺角;所述上部预制柱2下端的四个角削去相同的长方体砼块,形成四个相同的L形缺角;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3预埋于下部预制柱1中,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4预埋于上部预制柱2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3包括第一对接钢板3、第一钢板受力块5、长方体形状空腔6、角钢15和带钢筋孔的钢板16;所述第一对接钢板3的四个角端均设置有与预制柱1相同的L形角口,所述第一对接钢板3中间向上设置有4个相同的第一钢板受力块5,每相邻的两个第一钢板受力块5之间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空腔6,L形角口下端设置有角钢15,所述角钢15的下面设置有带钢筋孔的钢板16;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4包括第二对接钢板4、第二钢板受力块7、长方体钢条8、角钢15和带钢筋孔的钢板16;所述第二对接钢板4的四个角端均设置有与预制柱2相同的L形角口,所述第二对接钢板4上设置有第二钢板受力块7,所述第二钢板受力块7上设置有4个相同的长方体钢条8,L形角口下端设置有角钢15,所述角钢15的下面设置有带钢筋孔的钢板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对接钢板3的截面形状与下部预制柱1削去四个长方体砼块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对接钢板4的截面形状与上部预制柱2削去四个长方体砼块的截面形状相同。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带钢筋孔的钢板16上设置有钢筋预留孔9,所述钢筋预留孔9的直径设置等于柱筋直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长方体钢条8的长度和宽度设置与所述长方体形状空腔6的长度和宽度相同,确保长方体钢条8插到长方体形状空腔6内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钢板受力块7的横截面尺寸设置与第一钢板受力块5的横截面尺寸相同,确保第一连接装置13与第二连接装置14对接成功。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首先将上部预制柱2吊装,吊装时,将第二连接装置14的长方体钢条8定位吊装至第一连接装置13的长方体形状空腔6中;在完成上部预制柱2与下部预制柱1的对接后,采用电弧焊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0/201621128732.html" title="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原文来自X技术">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a>

【技术保护点】
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预制柱(1)、上部预制柱(2)、第一连接装置(13)、第二连接装置(14);所述下部预制柱(1)上端的四个角削去相同的长方体砼块,形成四个相同的L形缺角;所述上部预制柱(2) 下端的四个角削去相同的长方体砼块,形成四个相同的L形缺角;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3)预埋于下部预制柱(1)中,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4)预埋于上部预制柱(2) 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3)包括第一对接钢板(3)、第一钢板受力块(5)、长方体形状空腔(6)、角钢(15)和带钢筋孔的钢板(16);所述第一对接钢板(3)的四个角端均设置有与预制柱(1)相同的L形角口,所述第一对接钢板(3)中间向上设置有4个相同的第一钢板受力块(5),每相邻的两个第一钢板受力块(5)之间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空腔(6),L形角口下端设置有角钢(15),所述角钢(15)的下面设置有带钢筋孔的钢板(16);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4)包括第二对接钢板(4)、第二钢板受力块(7)、长方体钢条(8)、角钢(15)和带钢筋孔的钢板(16);所述第二对接钢板(4)的四个角端均设置有与预制柱(2)相同的L形角口,所述第二对接钢板(4)上设置有第二钢板受力块(7),所述第二钢板受力块(7)上设置有4个相同的长方体钢条(8),L形角口下端设置有角钢(15),所述角钢(15)的下面设置有带钢筋孔的钢板(16)。...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预制柱(1)、上部预制柱(2)、第一连接装置(13)、第二连接装置(14);所述下部预制柱(1)上端的四个角削去相同的长方体砼块,形成四个相同的L形缺角;所述上部预制柱(2)下端的四个角削去相同的长方体砼块,形成四个相同的L形缺角;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3)预埋于下部预制柱(1)中,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4)预埋于上部预制柱(2)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3)包括第一对接钢板(3)、第一钢板受力块(5)、长方体形状空腔(6)、角钢(15)和带钢筋孔的钢板(16);所述第一对接钢板(3)的四个角端均设置有与预制柱(1)相同的L形角口,所述第一对接钢板(3)中间向上设置有4个相同的第一钢板受力块(5),每相邻的两个第一钢板受力块(5)之间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空腔(6),L形角口下端设置有角钢(15),所述角钢(15)的下面设置有带钢筋孔的钢板(16);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4)包括第二对接钢板(4)、第二钢板受力块(7)、长方体钢条(8)、角钢(15)和带钢筋孔的钢板(16);所述第二对接钢板(4)的四个角端均设置有与预制柱(2)相同的L形角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李晓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