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引线直插器件青蛙脚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5543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2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双引线直插器件青蛙脚成形装置,其包括上压板和底座;上压板上端固定的压头,下端分别固定的上成型模和沉槽;上成型模内设置有上成形块;沉槽内分别固定柱塞;底座上固定的导向筒,以及对称滑动设置的左下成形模和右下成形模;左下成形模和右下成形模上分别固定左成形挡片、右成形挡片;左下成形模和右下成形模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下成形块;导向筒与对应的柱塞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下成形块,左、右成形模四者构成容置空间,确保待成形器件在装置内被定位;左下、右下成形模端面的斜面设计,通过上成形模的配合将垂直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夹持准确,不伤引线。

Double lead wire device frog foot form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orming device of double lead line device comprises a frog legs, the upper pressing plate and the base plate; the pressure head is fix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molding, the lower end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molding and settling tank; is arranged on the sink groove forming block; fixed plunger; guide cylinder fixed on the base well, right and left to set forming symmetry sliding under the forming die; the lower left and lower right forming die forming die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baffle sheet forming forming retaining piece; the lower left and lower right forming die forming die formed between the holding space is arranged in the forming block with plunger to guid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liding tube;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upper and lower forming block, left and right die four form an accommodating space, ensure the forming device is positioned within the device; bevel design die face, forming left lower right, by forming die The vertical motion is converted into horizontal movement, the clamping is accurate, and the lead wire is not dama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双引线直插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双引线直插器件青蛙脚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双引线直插器件(以下简称器件)在装焊前,为了与印制件上焊盘的尺寸相匹配并兼顾器件服役期间的力学性能,需对器件的引线进行形似青蛙脚的成形操作。引线与器件之间采用压焊的方式连接,成形时需要对引线根部加持避免伤害压焊点,同时成形工具不应对引线表面的镀层造成过大损伤。现在常利用成形钳加持并弯折引线,此种方法会对引线镀层造成伤害,并使引线根部受力且对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引线直插器件青蛙脚成形装置,不伤器件引线镀层,有效保护压焊点,使用方便,操作安全性高,一致性好,并可应用于多种双引线直插器件青蛙脚成形工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引线直插器件青蛙脚成形装置,包括上压板和底座;上压板上端固定的压头,下端分别固定的上成型模和沉槽;上成型模内设置有上成形块;沉槽内分别固定柱塞;底座上固定的导向筒,以及对称滑动设置的左下成形模和右下成形模;左下成形模和右下成形模上分别固定左成形挡片、右成形挡片;左下成形模和右下成形模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下成形块;导向筒与对应的柱塞滑动配合;下成形块上端前侧设置两个凹槽,与双引线直插器件的引脚宽度对应;初始状态时,左成形挡片和右成形挡片垂直位于下成形块上端中间,两者外侧距离小于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上成形块下端设置两个凸头,与双引线直插器件的引脚宽度对应,且位于两个凹槽与左成形挡片和右成形挡片之间;左下成形模和右下成形模的上端内侧分别呈斜面设置;上成型模向下运动时,下端两侧分别与两侧的斜面滑动接触。优选的,柱塞上分别设置套设有弹簧A,弹簧A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沉槽和导向筒上。优选的,上成型模螺纹连接在上压板上,上成形块嵌套在上成型模中,上成形块与上压板之间成间隙设置,且设置有弹簧B作为压簧。优选的,下成形块与底座之间成间隙设置,且设置有弹簧C作为压簧。优选的,左下成形模和右下成形模之间设置有弹簧D作为拉簧。优选的,上压板上设置有紧固环,压头通过紧固环固定在上压板上。优选的,上成形块与下成形块均采用尼龙材料制成。优选的,上成型模下端两侧均呈弧面设置;左下成形模和右下成形模的上端内侧斜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5-1.7。优选的,下成形块上端前侧的两个凹槽厚度大于引线与器件本体压焊点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上、下成形块,左、右成形模四者构成容置空间,确保待成形器件在装置内被定位;左下、右下成形模端面的斜面设计,通过上成形模的配合将垂直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夹持准确,不伤引线。本装置制造成本低、保养简单、操作安全,且多处采用自限位设计,避免了因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成形过程受力不均、本体歪斜现象,且操作简单流畅无危险。进一步的,上、下成形块在器件长度方向上具有较大安装间隙,为不同长度的器件留有调整空间,还可通过更换上、下成形模组件,适应不同尺寸双引线直插器件的成形要求,能够用于多种双引线直插器件的青蛙脚成形工作。进一步的,上、下成形块采用尼龙材料制造,不仅考虑了引线成形时多余剪切力的吸收问题,也将上、下成形块对引线镀层的伤害降到最低。进一步的,通过上成形模端面的圆弧设置,并且使得斜面采用1.6的表面粗糙度,保证动力在接触面上的平顺传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未工作时的组合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未工作时的半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工作时的组合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工作时的半剖视图。图中:1压头;2紧固环;3上压板;4弹簧A;5柱塞;6左成形挡片;7导向筒;8底座;9左下成形模;10右下成形模;11下成形块;12右成形挡片;13上成形块;14上成形模;15弹簧B;16弹簧C;17弹簧D。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本技术一种双引线直插器件青蛙脚成形装置,如图1该装置未工作时的组合立体图所示,压头1通过紧固环2与上压板3相连,作为该装置的动力输入;上压板3两侧的圆柱形沉槽中安装有柱塞5,同时圆柱形沉槽中铆装弹簧A4;柱塞5、弹簧A4与底座8上的导向筒7构成弹簧活塞结构。如图2、图3、图4所示,上压板3上螺接有上成型模14,两者之间装有上成形块13、弹簧B15;在底座8的滑槽上配装有左下成形模9、右下成形模10,两者之上分别螺接左成形挡片6、右成形挡片12,两者之间安装四处弹簧D17,两者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下成形块11;下成形块11与底座8之间铆装有弹簧C16。下成形块11上端外侧设置两个凹槽,与双引线直插器件的引脚宽度对应,左成形挡片6和右成形挡片12的初始状态接触合并垂直于下成形块11上端中间,宽度小于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上成形块13下端设置两个凸头,与两个凹槽对应,且位于两个凹槽与左成形挡片6和右成形挡片12之间。本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成形器件的两根引线放入下成形块11的方形凹槽中,凹槽的厚度大于引线与器件本体的压焊点长度,也就是大于压焊点的厚度,该设计避免了压焊点受损。通过手动或外接气动装置将压头1向下推动,进而带动上压板3、上成型模14、上成形块13向下运动。此时弹簧B15不做功,弹簧A4做功,吸收部分上压板3、上成型模14、上成形块13向下运动的动能。当上成形块13前端的凸头接触到放置在下成形块11的方形凹槽中的待成形引线时,上成形块13前端的凸头与下成形块11的方形凹槽对待成形引线形成加持,同时弹簧B15开始做功,吸收多余的加持力,并使待成形引线受到的加持力大小恒定,且上成形块13与下成形块11采用尼龙材料制成,在加持过程中不伤引线表面镀层。上成形块13与下成形块11加持待成形引线后,随着上压板3、上成型模14继续向下运动,弹簧A4做功,持续吸收机构向下动能,弹簧C16做功,吸收多余的加持力。左下成形模9、右下成形模10上分别螺接有左成形挡片6、右成形挡块12。当上成形模14下端的圆弧面接触到左下成形模9、右下成形模10靠内侧的斜面后,左下成形模9、右下成形模10受到挤压,两者沿着底座8上设置的滑槽向外运动,左成形挡片6、右成形挡块12也随着左下成形模9、右下成形模10向外运动,凸头继续向下运动,进而完成对待成形器件的青蛙脚成形。该过程中弹簧D17做功,吸收左下成形模9、右下成形模10向外滑动的多余动能。完成成形后,松开压头1,弹簧D17泄放能量,左下成形模9、右下成形模10回到原位,同时弹簧C16泄放能量,将下成形块11逐渐顶起。此后弹簧A4泄放能量,开始带动上压板3、上成型模14、上成形块13向上运动,此时弹簧B15任然保持做功,使得上成形块13与下成形块11对成形后的器件稳定加持。在上压板3、上成型模14、上成形块13回到原位的过程中,弹簧B15逐渐泄放能量,上成形块13的凸头从下成形块11的方形凹槽中退出,解除对成形器件引线的加持。取出成形好的器件,完成操作循环。对于外形尺寸差异较大的需要成形操作的器件更换上、下成模即可实现装置的重用。本技术一种双引线直插器件青蛙脚成形装置,能够有效加持引线与器件连接处,保护压焊点,同时设计两处由弹簧连接的成形挡片,成形力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引线直插器件青蛙脚成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引线直插器件青蛙脚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板(3)和底座(8);上压板(3)上端固定的压头(1),下端分别固定的上成型模(14)和沉槽;上成型模(14)内设置有上成形块(13);沉槽内分别固定柱塞(5);底座(8)上固定的导向筒(7),以及对称滑动设置的左下成形模(9)和右下成形模(10);左下成形模(9)和右下成形模(10)上分别固定左成形挡片(6)、右成形挡片(12);左下成形模(9)和右下成形模(10)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下成形块(11);导向筒(7)与对应的柱塞(5)滑动配合;下成形块(11)上端前侧设置两个凹槽,与双引线直插器件的引脚宽度对应;初始状态时,左成形挡片(6)和右成形挡片(12)垂直位于下成形块(11)上端中间,两者外侧距离小于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上成形块(13)下端设置两个凸头,与双引线直插器件的引脚宽度对应,且位于两个凹槽与左成形挡片(6)和右成形挡片(12)之间;左下成形模(9)和右下成形模(10)的上端内侧分别呈斜面设置;上成型模(14)向下运动时,下端两侧分别与两侧的斜面滑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引线直插器件青蛙脚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板(3)和底座(8);上压板(3)上端固定的压头(1),下端分别固定的上成型模(14)和沉槽;上成型模(14)内设置有上成形块(13);沉槽内分别固定柱塞(5);底座(8)上固定的导向筒(7),以及对称滑动设置的左下成形模(9)和右下成形模(10);左下成形模(9)和右下成形模(10)上分别固定左成形挡片(6)、右成形挡片(12);左下成形模(9)和右下成形模(10)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下成形块(11);导向筒(7)与对应的柱塞(5)滑动配合;下成形块(11)上端前侧设置两个凹槽,与双引线直插器件的引脚宽度对应;初始状态时,左成形挡片(6)和右成形挡片(12)垂直位于下成形块(11)上端中间,两者外侧距离小于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上成形块(13)下端设置两个凸头,与双引线直插器件的引脚宽度对应,且位于两个凹槽与左成形挡片(6)和右成形挡片(12)之间;左下成形模(9)和右下成形模(10)的上端内侧分别呈斜面设置;上成型模(14)向下运动时,下端两侧分别与两侧的斜面滑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引线直插器件青蛙脚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柱塞(5)上分别设置套设有弹簧A(4),弹簧A(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沉槽和导向筒(7)上。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啸张博夏凌强李维苟园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