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251806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2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包括一水井、一热泵、一端伸设于该水井内水面下且另一端与该热泵相连接的一汲取管、与该汲取管的伸至水井内水面下的端部相连接的提取设备及一端伸设于该水井内水面下且另一端与该热泵相连接的一回灌管,水井内于地下水上位线与地下水下位线之间的部分通过一防混水隔板分隔成上下设置的两个水区,与汲取管连接的提取设备的吸水口及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分别位于防混水隔板的两侧的水区内。该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无需设置现有技术中的多个回灌井,实现同井提升及回灌的目的,防止水资源的流失,并达到自动清洗水井的效果。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with pumping system, including a wells, a heat pump is arranged in the wells, end reaches the surfac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heat pump is connected with a dip tube, and the dip tube extends to the extraction equipment and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end of the wells in the water under the the inner surface is extended and arranged well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heat pump is connected with a recharge tube wells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groundwater under the upper line line part through two water set up a mixed proof divided into upper and lower sides and draw suction tube extraction device connection and recharge extension to the end of the tube wells are located in the area within the anti water separator. The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with the well reinjection system does not need to set up a plurality of recharge wells in the prior art, so as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lifting and returning the same well, preventing the loss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automatically cleaning the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源热泵回灌系统,特别是指一种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
技术介绍
地源热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因其具有经济节能环保等优势,已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取用地下水作为热、冷源来源已广泛使用。取热、冷源后的水需重新回灌地下,其回水技术通常采用回灌井进行自然回灌,使已取热、冷源后的水重新回灌到地下含水层中。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一口提升井配套两口以上的同深度的回灌井,以达到水能在同层回灌的目的,投资较大,且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回灌井清洗不及时或者未达到同一水源层等原因,会使水不能100﹪的回灌,致使水资源的流失甚至枯竭,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置多个回灌井而产生的投资大及水资源流失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包括一水井、一热泵、一端伸设于该水井内水面下且另一端与该热泵相连接的一汲取管、与该汲取管的伸至水井内水面下的端部相连接的提取设备及一端伸设于该水井内水面下且另一端与该热泵相连接的一回灌管,所述水井内于地下水上位线与地下水下位线之间的部分通过一防混水隔板分隔成上下设置的两个水区,与所述汲取管连接的提取设备的吸水口及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分别位于该防混水隔板的两侧的水区内。优选方案为,与所述汲取管相连接的提取设备的吸水口高于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所述提取设备的吸水口位于地下水上位线上,所述回灌管伸至水井内的端部位于水井的地下水下位线下,于防混水隔板上方的水区为汲水区,于防混水隔板下方的水区为回灌区。优选方案为,与所述汲取管相连接的提取设备的吸水口低于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所述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位于地下水上位线上,所述提取设备的吸水口位于水井的地下水下位线下,于防混水隔板上方的水区为回灌区,于防混水隔板下方的水区为汲水区。优选方案为,与所述汲取管相连接的提取设备的吸水口低于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该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位于地下水上位线上,该提取设备的吸水口位于水井的地下水下位线下,所述汲取管与回灌管上分别设有一电磁阀,并于汲取管与回灌管之间还连接有一连接管,于汲取管上对应回灌的管口上方的位置还连接设有一进水管,该进水管及连接管上分别设有一电磁阀,所述进水管及提取设备位于连接管的上方,所述汲取管及回灌管上的电磁阀与连接管及进水管上的电磁阀开关状态相反。优选方案为,当所述汲取管与回灌管上的电磁阀关闭,且所述连接管及进水管上的电磁阀打开时,所述防混水隔板上方的水区为汲水区,所述防混水隔板下方的水区为回灌区。优选方案为,当所述汲取管与回灌管上的电磁阀打开,且所述进水管及连接管上的电磁阀关闭时,所述防混水隔板上方的水区为回灌区,所述防混水隔板下方的水区为汲水区。优选方案为,与所述汲取管相连接的提取设备的吸水口低于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该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位于地下水上位线上,该提取设备的吸水口位于水井的地下水下位线下,所述回灌管为可调节其长短的管体,该水井内还设有一伸至水井内水面下的另一汲取管,该另一汲取管的底端连接有一汲取装置,所述汲取装置的开闭状态与提取设备的开闭状态相反。优选方案为,所述回灌管的管口伸至防混水隔板下的水区内,另一汲取管上的汲取装置启动,所述提取设备关闭,该防混水隔板上方的水区为汲水区,该防混水隔板下方的水区为回灌区。优选方案为,所述回灌管的管口位于防混水隔板上的水区内,另一汲取管上的汲取装置关闭,所述提取设备启动,该防混水隔板上方的水区为回灌区,该防混水隔板下方的水区为汲水区。优选方案为,还包括设于回灌区内的排污泵、与该排污泵相连接的浑浊水吸管及与该浑浊水吸管相连接的沉降池,该沉降池的底端设有滤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通过提取设备抽取防混水隔板上方水区内的热水资源,供给热泵对外供热或供冷,通过回灌管将被提取热量或被释放热量后的水资源回流至防混水隔板下方或上方的水区内,无需设置现有技术中的多个回灌井,节约投资,从而实现同井提升及回灌的目的,防止水资源的流失,并达到自动清洗水井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水井;20、20a、40、汲取管;30、提取设备;50、50a、50b、回灌管;11、地下水上位线;12、地下水下位线;15、防混水隔板;31、吸水口;16、汲水区;18、回灌区;80、90、电磁阀;60、连接管;70、进水管;41、汲取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该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包括一水井10、一热泵(图未示)、一端伸设于该水井10内水面下且另一端与该热泵相连接的一汲取管20、与该汲取管20的伸至水井10内水面下的端部相连接的提取设备30及一端伸设于该水井10内的水面下且另一端与该热泵连接的一回灌管50。该水井10内于地下水上位线11与地下水下位线12之间的部分通过一防混水隔板15分隔成上下设置的两个水区。该提取设备30可为汲取水泵、自吸泵或清水泵等可抽水的设备。本实施例中,该汲取管20相连接的提取设备30的吸水口31高于回灌管50的伸至水井10内的端部,该提取设备30的吸水口31位于地下水上位线11上,该回灌管50的伸至水井10内的端部位于水井10的地下水下位线12下,于防混水隔板15上方的水区为汲水区16,于防混水隔板15下方的水区为回灌区18,此时,该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适用于供热模式。使用时,通过提取设备30抽取防混水隔板15上方水区内的热水资源,供给热泵对外供热,通过回灌管50将冷却后的水资源回流至防混水隔板15下方的水区内,无需设置现有技术中的多个回灌井,节约投资,从而实现同井提升及回灌的目的,防止水资源的流失,并达到自动清洗水井的效果。图2为本技术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该汲取管20a相连接的提取设备30的吸水口31低于回灌管50a的伸至水井10内的端部,该回灌管50a的伸至水井10内的端部位于地下水上位线11上,该提取设备的吸水口31a位于水井的地下水下位线12下,于防混水隔板15上方的水区为回灌区18,于防混水隔板15下方的水区为汲水区16,此时,该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适用于供冷模式。使用时,通过提取设备30抽取防混水隔板15下方水区内的冷水资源,供给热泵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井、一热泵、一端伸设于该水井内水面下且另一端与该热泵相连接的一汲取管、与该汲取管的伸至水井内水面下的端部相连接的提取设备及一端伸设于该水井内水面下且另一端与该热泵相连接的一回灌管,所述水井内于地下水上位线与地下水下位线之间的部分通过一防混水隔板分隔成上下设置的两个水区,与所述汲取管连接的提取设备的吸水口及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分别位于该防混水隔板的两侧的水区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井、一热泵、一端伸设于该水井内水面下且另一端与该热泵相连接的一汲取管、与该汲取管的伸至水井内水面下的端部相连接的提取设备及一端伸设于该水井内水面下且另一端与该热泵相连接的一回灌管,所述水井内于地下水上位线与地下水下位线之间的部分通过一防混水隔板分隔成上下设置的两个水区,与所述汲取管连接的提取设备的吸水口及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分别位于该防混水隔板的两侧的水区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汲取管相连接的提取设备的吸水口高于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所述提取设备的吸水口位于地下水上位线上,所述回灌管伸至水井内的端部位于水井的地下水下位线下,于防混水隔板上方的水区为汲水区,于防混水隔板下方的水区为回灌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汲取管相连接的提取设备的吸水口低于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所述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位于地下水上位线上,所述提取设备的吸水口位于水井的地下水下位线下,于防混水隔板上方的水区为回灌区,于防混水隔板下方的水区为汲水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同井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汲取管相连接的提取设备的吸水口低于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该回灌管的伸至水井内的端部位于地下水上位线上,该提取设备的吸水口位于水井的地下水下位线下,所述汲取管与回灌管上分别设有一电磁阀,并于汲取管与回灌管之间还连接有一连接管,于汲取管上对应回灌管的管口上方的位置还连接设有一进水管,该进水管及连接管上分别设有一电磁阀,所述进水管及提取设备位于连接管的上方,所述汲取管及回灌管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金成隆新能源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