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盘式电加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50927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2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盘式电加热片,为圆形结构,包括基底层、石墨烯薄膜、电极,所述基底层作为石墨烯薄膜的载体,石墨烯薄膜至少形成于基底层的一侧,电极位于石墨烯薄膜上,且与石墨烯薄膜电接触;所述电极由两条粗的汇流条和若干细的内电极构成;两条汇流条和内电极共同构成圆盘式结构,其中,两条汇流条设置于圆盘式结构的直径部位,内电极分别由两条汇流条向外延伸相互交叉后形成相互平行的环状叉指结构。相较于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1510293575.1),其圆盘式及电极结构的独特设计,可以使红外加热更加均匀且集中于圆盘内。可应用于对穴位的加热刺激。

Disc type electric heating she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sk type electric heating plate, is a circula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substrate layer, graphene film and electrode, the base layer as the graphene film carrier, graphene film formed on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basal layer, electrode in graphene films, and graphene film electrical contact; the electrode is composed of two thick bar and a plurality of fine inner electrodes; two bar and the inner electrode composed of disk structure, wherein, two bus bars arranged on the disc structure parts of inner electrode diameter, respectively by two bus to the extended intersection forme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nular interdigital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patent applied by the applicant (application number: 201510293575.1), the unique design of the disc and electrode structure can make the infrared heating more uniform and concentrated in the disc.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for heating and stimulating acupoi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功能的发热膜片。
技术介绍
电热膜分为高温、低温电热膜。高温电热膜一般用于电子电器、军事等,如今科技生产的电热膜。低温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聚酯薄膜,由可导电的特制油墨、金属载流条经加工、热压在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工作时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送入空间,使人体和物体首先得到温暖,其综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对流供暖方式。低温辐射电热膜系统由电源、温控器、连接件、绝缘层、电热膜及饰面层构成。电源经导线连通电热膜,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申请号为:201510293575.1、名称为:一种智能温控保暖内衣,该专利文献中记载了一种低电压透明电热膜,应用于内衣中。这是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一项专利,其利用透明导电材料作为发热主体,在透明导电材料上设有叉指结构的电极,电极包括汇流条和内电极。但这种结构的电热膜为相对面积比较大的方形结构,便于贴合于衣服本体上。其技术追求是采用低电压即可快速达到人体所需的热量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以满足集中受热需求的圆盘式电加热片。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一种圆盘式电加热片,为圆形结构,包括基底层、石墨烯薄膜、电极,所述基底层作为石墨烯薄膜的载体,石墨烯薄膜至少形成于基底层的一侧,电极位于石墨烯薄膜上,且与石墨烯薄膜电接触;所述电极由两条粗的汇流条和若干细的内电极构成;两条汇流条和内电极共同构成圆盘式结构,其中,两条汇流条设置于圆盘式结构的直径部位,内电极分别由两条汇流条向外延伸相互交叉后形成相互平行的环状叉指结构。进一步的,最内部的内电极与其连接的汇流条的内端部形成闭合环状,最外部的内电极与其连接的汇流条的外端部形成闭合环状,其它内电极均不闭合;汇流条接电源的正极或负极,使得两相邻的内电极极性相反,通电时正极汇流条提供的电流由各正极内电极通过石墨烯薄膜流入对应负极内电极最终全部汇入负极汇流条。优选的,汇流条的宽度相等,各内电极的宽度相等,相邻两内电极的间距相等,所述最内部的内电极与其连接的汇流条的内端部形成的闭合环的内径与相邻两内电极的间距相等。优选的,所述电加热片还包括保护层,带有电极的石墨烯薄膜被所述保护层和基底层夹合其中。进一步的,在石墨烯薄膜两面分别设置正、负两套电极,这两套电极的内电极错开一定距离,即正、负环状叉指结构的电极分别置于石墨烯薄膜的两侧,形成被石墨烯薄膜隔开的环状叉指结构的电极。优选的,所述内电极的宽度:相邻内电极的间距为1:2-3,例如:1:2、1:2.2、1:2.5、1:2.7、1:2.8、1:3,等。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电极的宽度:相邻内电极的间距为1:2.5。优选的,所述内电极的宽度:汇流条的宽度为1:2-4,例如:1:2、1:2.1、1:2.3、1:2.5、1:2.6、1:2.8、1:3、1:3.2、1:3.4、1:3.5、1:3.7、1:3.9、1:4,等。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电极的宽度:汇流条的宽度为1:2.5。进一步的,两汇流条分别设有电源连接点,在保护层上对应电源连接点处设有开孔。两电源连接点,一个连接电源的正极,一个连接电源的负极。所述石墨烯薄膜为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构成。优选单层或双层石墨烯构成的石墨烯薄膜。优选的,所述电加热片的厚度为10μm-1mm,例如:10μm、15μm、20μm、30μm、50μm、80μm、100μm、200μm、400μm、500μm、800μm、1mm,等。根据使用和安装需求,对基底层和/或保护层的厚度进行调整,使其厚度满足需求。本技术的效果:本技术圆盘式电热片是在应用需求的驱动下,在专利(申请号为:201510293575.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提供的圆盘式电热片采用以石墨烯薄膜为发热主体的薄膜,简称石墨烯电热片,可以实现低电压供电条件下的快速升温,发出与人体一致的远红外线,有非常好的理疗作用。相较于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1510293575.1),其圆盘式及电极结构的独特设计,可以使红外加热更加均匀且集中于圆盘内。可应用于对穴位的加热刺激。同时,电极的结构设计,在小面积加热的同时,电极不容易被高温烧毁,使用更安全,寿命更长久。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电热片的电极分布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热片的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基底层,2-石墨烯薄膜,3-电极、4-保护层,31、32-汇流条,311、312、313、321、322、323-内电极、314、324-电源连接点。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指出,本技术的实施例仅仅公开几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不应该理解成对本技术实施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仍以权利要求书所公开的内容为准。实施例1:本实施例作为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1、2所示,一种圆盘式电热片,包括基底层1、石墨烯薄膜2、电极3、保护层4。由石墨烯薄膜2作为发热主体,基底层1作为石墨烯薄膜2的载体用于定形石墨烯薄膜,石墨烯薄膜1形成于基底层的至少一侧。电极3设置于石墨烯薄膜2的一侧,保护层4覆盖在石墨烯薄膜和电极上,与基底层1一起将石墨烯薄膜2和电极3夹合起来,起到保护石墨烯薄膜和电极的作用。电极可以是金属箔,也可以是银浆电极。所述电极由两条粗的汇流条31、32和若干细的内电极311、312、313…31n、321、322、323…32n构成;两条汇流条31、32和内电极共同构成圆盘式结构,其中,两条汇流条31、32设置于圆盘式结构的直径部位,内电极分别由两条汇流条31、32向外延伸相互交叉后形成环状叉指结构,其中,最内部的内电极311与汇流条31的内端部形成闭合环状,最外部的内电极323与汇流条32的外端部形成闭合环状,其它内电极均不闭合。如图1所示,内电极311、312、313由汇流条31伸向汇流条32;内电极321、322、323由汇流条32伸向汇流条31,内电极311、312、313和内电极321、322、323方向相反、平行交错,形成整齐漂亮的叉指电极。两汇流条31、32上设有电源连接点314、324,一个连接电源的正极,一个连接电源的负极,使得两相邻的内电极极性相反。比如,位于汇流条31上的电源连接点314与电池的正极连接,位于汇流条32上的电源连接点324与电池的负极连接,通电时,正极汇流条31提供的电流由各正极内电极通过石墨烯薄膜流入对应负极内电极最终全部汇入负极汇流条32。在保护层4上位于电源连接点314、324处设有开孔,将电源连接点314、324裸露出来用于与电源引线连接。本技术电热片中,以石墨烯薄膜为发热主体的薄膜,简称石墨烯电热膜,可以实现低电压供电条件下的快速升温,发出与人体一致的远红外线,有非常好的理疗作用。本技术圆盘式及电极结构的独特设计,可以使红外加热更加均匀且集中于圆盘内。可应用于对穴位的加热刺激。同时,电极的结构设计,在小面积加热的同时,电极不容易被高温烧毁,使用更安全,寿命更长久。实施例2: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可以在石墨烯薄膜两面分别设置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圆盘式电加热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盘式电加热片,其特征在于:为圆形结构,包括基底层、石墨烯薄膜、电极,所述基底层作为石墨烯薄膜的载体,石墨烯薄膜至少形成于基底层的一侧,电极位于石墨烯薄膜上;所述电极由两条粗的汇流条和若干细的内电极构成;两条汇流条和内电极共同构成圆盘式结构,其中,两条汇流条设置于圆盘式结构的直径部位,内电极分别由两条汇流条向外延伸相互交叉后形成相互平行的环状叉指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盘式电加热片,其特征在于:为圆形结构,包括基底层、石墨烯薄膜、电极,所述基底层作为石墨烯薄膜的载体,石墨烯薄膜至少形成于基底层的一侧,电极位于石墨烯薄膜上;所述电极由两条粗的汇流条和若干细的内电极构成;两条汇流条和内电极共同构成圆盘式结构,其中,两条汇流条设置于圆盘式结构的直径部位,内电极分别由两条汇流条向外延伸相互交叉后形成相互平行的环状叉指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式电加热片,其特征在于:最内部的内电极与其连接的汇流条的内端部形成闭合环状,最外部的内电极与其连接的汇流条的外端部形成闭合环状,其它内电极均不闭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盘式电加热片,其特征在于:汇流条的宽度相等,各内电极的宽度相等,相邻两内电极的间距相等,所述最内部的内电极与其连接的汇流条的内端部形成的闭合环的内径与相邻两内电极的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惠忠冯冠平
申请(专利权)人: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