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4019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30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汽车前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用于与汽车后纵梁连接的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中间板,在中间板的表面设有加强部,加强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实现了汽车前纵梁与后纵梁之前的固定连接,当汽车前部或后部受到碰撞时,撞击力被有效的传递和分散,从而保持了汽车的完整性,保护了车内乘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更加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尤其是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国内外很多机构都将碰撞(正面碰撞、偏置碰撞)纳入新车评价法规之中,例如欧洲的NCAP(NewCarAssessmentProgram)、中国的C-NCAP(China-NewCarAssessmentProgram,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等,因此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将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去研究车辆碰撞安全防护措施。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车内乘员会受到很大冲击力,仅仅依靠安全气囊并不能完全的保护乘员。因此需要在进一步改进车身结构,解决碰撞时伤害过大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汽车前纵梁和前地板纵梁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使汽车前纵梁与前地板纵梁连接牢靠,提高汽车车身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但是,上述连接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在汽车前部或后部受到碰撞时容易出现扭曲变形,不能很好的保证汽车受到碰撞时的力量传递与分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包括分别用于与汽车前纵梁和汽车后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以及设置有加强部的中间板,有效传递和分散了汽车前部或后部受到的碰撞力,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汽车前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用于与汽车后纵梁连接的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中间板,在中间板的表面设有加强部,加强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上。具体的,上述加强部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其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相对于中间板弯折成预设角度。上述预设角度可根据汽车前纵梁和汽车后纵梁之间高度差和二者之间的距离调整设定。优选的,中间板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平滑过渡。具体的,在第一连接板、中间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周围均设置有翻边。进一步,上述翻边与第一连接板、中间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圆弧过渡。优选的,上述圆弧过渡的圆弧半径为5mm,圆心角为90°。如上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第一连接板、中间板和第二连接板一体冲压成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前纵梁、汽车后纵梁和上述汽车纵梁连接件,第一连接板与汽车前纵梁刚性连接,第二连接板与汽车后纵梁刚性连接。具体的,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汽车前纵梁和汽车后纵梁上分别设置有螺栓孔,第一连接板与汽车前纵梁螺接,第二连接板与汽车后纵梁螺接。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中间板,其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能够分别与汽车前纵梁和后纵梁之间连接,实现了汽车碰撞力的传递与分散;在中间板表面设置有加强部,进一步保障了撞击力的传递与分散效果,提高了汽车安全性能。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由于包括了与汽车前纵梁和汽车后纵梁连接的上述汽车纵梁连接件,所以当汽车前部或后部受到碰撞时,汽车前纵梁或汽车后纵梁受到的撞击力被有效传递和分散,从而保持了汽车的完整性,保护了车内乘员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纵梁连接件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纵梁连接件与汽车前纵梁和汽车后纵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中间板;4-加强部;5-翻边;6-螺栓孔;10-汽车纵梁连接件;20-汽车前纵梁;30-汽车后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汽车前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用于与汽车后纵梁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连接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中间板3,在中间板3的表面设有加强部4,加强部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表面上。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纵梁连接件,由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能够分别与汽车前纵梁和后纵梁连接,当汽车前部受到撞击时,撞击力可以沿着该汽车纵梁连接件从汽车前纵梁传递到汽车后纵梁;同样,当汽车后部受到撞击力时,撞击力可以沿着该汽车纵梁连接件从汽车后纵梁传递到汽车前纵梁,实现了汽车碰撞力的传递与分散;在中间板3表面设置的加强部4,进一步保障了撞击力的传递与分散效果,提高了汽车安全性能。本技术对加强部4的具体结构不作严格限制,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强部4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即,加强部4相对于中间板3的表面凸起,加强部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表面上。加强部4的上述设置有利于提高汽车纵梁连接件结构的整体强度,避免了因碰撞力过大发生的扭曲变形。并且,当汽车前部或后部受到碰撞时,该加强部4的结构使碰撞力能够有效地被传递和消耗,从而避免了应力集中,提高了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的碰撞系数,保障汽车内乘员的安全。本技术对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与中间板3之间的设置方式不作严格限制,可根据汽车前纵梁与后纵梁的设置位置进行合理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分别相对于中间板3弯折成预设角度;其中,弯折方向和预设角度可根据汽车前纵梁与后纵梁之间的高度差以及距离调整设定。比如,当汽车前纵梁高于汽车后纵梁,则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分别相对于中间板3呈相反方向弯折,以更好的配合汽车前纵梁与汽车后纵梁之间的连接,更有效的实现碰撞力的传递。进一步地,中间板3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可以平滑过渡。可以理解,当中间板3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的弯折处呈平滑过渡时,更有利于碰撞力的传递与消耗,避免应力集中。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1、中间板3和第二连接板2的周围均可设置有翻边5。翻边5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汽车纵梁连接件的抗形变能力,并且有效实现碰撞力的分散和消耗。对翻边5的设置方式不作严格限制,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设置方式;特别是,翻边5与第一连接板1、中间板3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可以圆弧过渡。可以理解,当翻边5与第一连接板1、中间板3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为圆弧过渡时,更有利于增强汽车纵梁连接件的抗形变能力,消除碰撞过程中的应力集中。优选的,上述圆弧过渡的圆弧半径为5mm,圆心角为90°。本技术中的汽车纵梁连接件,第一连接板1、中间板3和第二连接板2可以采用一体冲压成型,比如采用高强度钢通过模具冲压制成,以保证汽车纵梁连接件的强度,也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通用性。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汽车,包括汽车前纵梁20、汽车后纵梁30和上述汽车纵梁连接件10,其中,第一连接板1与汽车前纵梁20刚性连接,第二连接板2与汽车后纵梁30刚性连接。通过设置上述汽车纵梁连接件10,当汽车前部或后部受到碰撞时,汽车前纵梁20或汽车后纵梁30受到的撞击力被有效传递和分散,从而保持了汽车的完整性,保护了车内乘员安全。本技术对上述刚性连接的具体方式不做具体限定,比如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如点焊,即,第一连接板1与汽车前纵梁20之间以点焊的方式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汽车前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用于与汽车后纵梁连接的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中间板,在所述中间板的表面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汽车前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用于与汽车后纵梁连接的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中间板,在所述中间板的表面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相对于所述中间板弯折成预设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平滑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中间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周围均设置有翻边。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