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机构及汽车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1304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4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机构及汽车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机构包括热传递连接于发热构件的外壳上的换热部、通过循环管路与换热部呈环路连接的散热部,在环路内充注有可因与外界热交换而循环流动的冷却液,还包括串接循环管路上的单向温控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散热机构,冷却液在换热部吸收发热构件的热量后,可在环路内自动循环流动,并在散热部进行散热,从而可对发热构件进行强制散热,而实现对发热构件的散热降温。同时,通过单向温控阀的设置,也可根据冷却液的温度而自动控制环路的开闭,可使发热构件处于合适的温度下,而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Heat radiating mechanism and automobile accumul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oling mechanism and a car batter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eat dissipa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heat transfer member is connected to the heating shell heat exchanger, through the circulation pipe and the heat radiating portion is connected in the loop, loop is filled with coolant for heat exchang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nd circulation flow, also includes cascade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on the one-way circulation line. Cooling mechanism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cooling liquid in the heat of the heat absorption heating component, can be automatically circulating in the loop, and the heat radiating portion, thereby forced cooling of the heating component and the heating component cool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can be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according to the setting of the one-way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so that the heating component can be arranged at the right temperature,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us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机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散热机构的汽车蓄电池。
技术介绍
传统车用铅酸蓄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一般小于40℃,但因其不具有温度调节装置,蓄电池温度会随着环境温度而被动升高,有的车辆将蓄电池布置在发动机舱内,使蓄电池容易受到发动机排气系统及散热系统热辐射与热传导的影响,导致蓄电池温度容易超过40℃而降低使用寿命。若蓄电池持续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其内部积累的热量就难以散发,从而会导致蓄电池产生过热,加剧电解液中的水分损失而使内阻增大,此时蓄电池会更加发热而造成恶性循环,其将会进一步降低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散热机构,以能够用于如蓄电池等发热构件的散热降温,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机构,包括:换热部,热传递连接于发热构件的外壳上;散热部,通过循环管路与所述换热部呈环路连接,并在所述环路内充注有可因与外界热交换而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单向温控阀,串接于所述循环管路上。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部包括包覆于所述发热构件外壳上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发热构件的外壳之间围构有腔体,并于所述腔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冷却液出液口及冷却液进液口。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部包括具有空腔的储液罐,在所述储液罐的顶部设有冷却液加注口;所述循环管路包括连接于所述冷却液出液口与所述储液罐上部之间的第一管路,以及连接于所述冷却液进液口与所述储液罐下部之间的第二管路。进一步的,所述单向温控阀设于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冷却液出液口之间。进一步的,在所述储液罐的外周壁上固连有散热翅片。进一步的,在所述储液罐上设有加注液位刻度线,所述加注液位刻度线的最低刻度高于所述第一管路的最高点。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及所述储液罐由铝、塑料或橡胶其中之一制成。进一步的,在所述循环管路上串接有循环泵。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采用发动机冷却液。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散热机构,冷却液在换热部吸收如蓄电池等发热构件的热量后,可在环路内自动循环流动,并在散热部进行散热,从而可对发热构件进行强制散热,而实现对发热构件的散热降温。同时,通过单向温控阀的设置,也可根据冷却液的温度而自动控制环路的开闭,可使发热构件处于合适的温度下,而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2)换热部由包覆于发热构件外壳上的壳体形成,可提高换热部与发热构件的接触面积,而提高换热效果。(3)单向温控阀设置在第一管路与冷却液出液口之间,可提高对发热构件温度感应的灵敏性,以能够使冷却液及时开始循环。(4)在储液罐上设置散热翅片可提高储液罐的散热效果。(5)加注液位刻度线的最低刻度高于第一管路的最高点,可保证冷却液于环路内的循环流动。(6)在循环管路上设置循环泵,可提高冷却液于环路内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冷却液对发热构件热量的吸收效率,进而提高散热效率。(7)冷却液采用发动机冷却液,其成本较低,且可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蓄电池,其包括包设于外壳内的蓄电池组,在所述外壳处设有如上所述的散热机构。本汽车蓄电池和散热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一所述的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换热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散热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为本技术实施一所述的散热机构的工作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换热部,11-壳体,12-冷却液出液口,13-冷却液进液口,14-腔体,2-第一管路,3-散热部,31-罐体,32-散热孔,33-第二接口,34-冷却液加注口,35-加注液位刻度线,36-第一接口,4-第二管路,5-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散热机构,其包括热传递连接于发热构件的外壳上的换热部,以及通过循环管路与换热部呈环路连接的散热部,在环路内充注有可因与外界热交换而循环流动的冷却液,还包括串接于循环管路上的单向温控阀。本散热机构,冷却液在换热部吸收发热构件的热量后,可在环路内自动循环流动,并在散热部进行散热,由此可对发热构件进行强制散热,而实现对发热构件的散热降温。同时,通过单向温控阀的设置,可根据冷却液的温度而自动控制环路的开闭,也可使发热构件处于合适的温度下。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技术的散热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其中,发热构件以蓄电池为例进行说明,其它因其自身工作或外界影响而具有温升的发热构件的情形与本文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中,循环管路具体包括连接于换热部1与散热部3之间的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4,通过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4的连接,在散热部3与换热部之间构成前述的供冷却液循环的环路。第一管路2及第二管路4可采用塑料软管,且其推荐采用较大直径的塑料软管,以能够保证冷却液的流动性。本实施例中,塑料软管的直径选择5mm—20mm之间,如可为10mm或15mm等。由图2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换热部1整体呈长方体,以与蓄电池5的外形相匹配。具体上,换热部1包括包覆于蓄电池5的外壳上的壳体11,在壳体11与蓄电池5的外壳之间围构形成中空的腔体14。通过壳体11上下两端与蓄电池5外壳间的连接,使得腔体14为封闭式结构,并在腔体14的上部开设有冷却液出液口12,在腔体14的下部则开设有冷却液进液口13,且冷却液进液口13对应于蓄电池5的一侧端面布置。本实施例中,壳体11可由铝制材料制成,当然,除了采用铝制材料,壳体11也可以由橡胶或塑料等其他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通过冷却液出液口12及冷却液进液口13,冷却液在腔体14内可具有如图3或图4中所示的流动,以能够与蓄电池5的外壳接触,而实现与蓄电池5之间的热交换。为避免蓄电池5装设于壳体11中时发生晃动,在壳体11与蓄电池5的外壳间可设置夹板,但夹板的设置不能影响冷却液在腔体14内的流动。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部3为与第一管路2及第二管路4连接的储液罐,该储液罐包括具有空腔、并呈长方体状的罐体31,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4分别连通于罐体31的上部及下部,在罐体31的顶部则设有冷却液加注口34。在罐体31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散热孔32,且为提高散热效果,在罐体31的外周壁上还可固连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图中未示出的散热翅片,散热翅片的结构参照现有的散热翅片便可。本实施例中,罐体31也由铝制材料制成即可,当然,除了采用铝制材料,罐体31也可由橡胶或塑料等其他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在罐体31的上部设有用于与第一管路2连接的第一接口36,在罐体31的底部则设有用于与第二管路4连接的第二接口33,如此可便于第一管路2及第二管路4的连接。而在罐体31上还设有加注液位刻度线35,且加注液位刻度线35的最低刻度也高于第一管路2的最高点,以此可保证冷却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散热机构及汽车蓄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部(1),热传递连接于发热构件的外壳上;散热部(3),通过循环管路与所述换热部(1)呈环路连接,并在所述环路内充注有可因与外界热交换而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单向温控阀,串接于所述循环管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部(1),热传递连接于发热构件的外壳上;散热部(3),通过循环管路与所述换热部(1)呈环路连接,并在所述环路内充注有可因与外界热交换而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单向温控阀,串接于所述循环管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1)包括包覆于所述发热构件外壳上的壳体(11),在所述壳体(11)与所述发热构件的外壳之间围构有腔体(14),并于所述腔体(1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冷却液出液口(12)及冷却液进液口(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3)包括具有空腔的储液罐,在所述储液罐的顶部设有冷却液加注口(34);所述循环管路包括连接于所述冷却液出液口(12)与所述储液罐上部之间的第一管路(2),以及连接于所述冷却液进液口(13)与所述储液罐下部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春张新宏王艳东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