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主纵梁及具有该前主纵梁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0080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2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公开了一种前主纵梁及具有该前主纵梁的汽车,该前主纵梁包括前主纵梁本体和多个安装孔,所述前主纵梁本体具有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空腔;所述多个安装孔沿车身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前主纵梁本体的第一空腔内,用于固定安装汽车的摆臂和/或减震器。通过在前主纵梁本体内设置用于安装汽车摆臂、减震器的安装孔,可提升摆臂、减震器安装于前主纵梁处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确保固定安装的牢固性。

Front main longitudinal beam and automobile with the sam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ront main beam and the main beam before the car, the front main beam comprises a front main beam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mounting holes, the front main beam body has a first cavity extending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body; a plurality of mounting holes arranged in the first cavity before the Lord the Carling body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body, the swing arm and / or fixed installation for automobile shock absorber. The main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for installation of vehicle mounting hole of swing arm, shock absorber, can improve the torsion pendulum arm, a shock absorber is mounted to the front main beam's stiffness and bending stiffness, ensure the firmness of the fixed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前主纵梁及具有该前主纵梁的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
中,汽车轻量化设计是实现节能环保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当今车身已很大程度实现了轻量化,如何进一步对车身轻量化处理,最大程度的实现节能环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前主纵梁连接在吸能盒与A柱之间,不仅起到传递碰撞力的作用,还为汽车的摆臂、减震器提供了安装位置。现行的前主纵梁上通常在其外侧面先安装上套管,再与摆臂、减震器进行连接,或者在前主纵梁的外侧面上安装固定支架,通过该固定支架支撑连接摆臂、减震器。采用上述的前主纵梁对摆臂、减震器进行安装时,增加了附属安装部件,影响了整车轻量化的发展;并且安装时,在其安装点的位置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均相对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主纵梁,在前主纵梁本体内设置用于安装汽车摆臂、减震器的安装孔,提升摆臂、减震器安装于前主纵梁处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确保固定安装的牢固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该前主纵梁的汽车。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主纵梁,包括:前主纵梁本体,所述前主纵梁本体具有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空腔;和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沿车身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前主纵梁本体的第一空腔内,用于固定安装汽车的摆臂和/或减震器。可选地,所述安装孔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摆臂的第一安装孔和用于安装所述减震器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摆臂的安装点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减震器的安装点对应。可选地,所述前主纵梁进一步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车身高度方向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外壁之间、和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外壁之间、和竖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和/或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可选地,所述前主纵梁进一步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空腔的前侧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外壁之间、和所述第一空腔的后侧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外壁之间、和沿车身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可选地,连接在沿车身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的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连接在车身高度方向上下相错的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以形成分解碰撞力的第一路径,和/或连接在车身高度方向水平设置的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以形成分解碰撞力的第二路径。可选地,所述前主纵梁进一步包括:溃缩部,所述溃缩部设置在所述前主纵梁本体的后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后方。可选地,所述溃缩部包括多个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空腔,水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空腔之间具有竖直溃缩筋,竖直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空腔之间具有水平溃缩筋。可选地,所述前主纵梁本体在车身高度方向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均自所述前主纵梁本体的前端、沿车身长度方向向前延伸,形成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夹持固定在车身的吸能盒的上下侧壁。可选地,所述前主纵梁本体的后端连接在车身的过渡件前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前主纵梁。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前主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前主纵梁安装于车身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摆臂、减震器安装于前主纵梁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0前主纵梁;11前主纵梁本体;12安装孔;121第一安装孔;122第二安装孔;13第一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15溃缩部;16第一连接板;17第二连接板;20摆臂;30减震器;40吸能盒;50过渡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前主纵梁在汽车车身的前部,不仅起到传递吸收碰撞力的作用,还起到为摆臂提供安装位置的作用。现有技术中,前主纵梁安装摆臂的工作量大,且采用现有技术的前主纵梁时,安装点位置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均较低。为了解决此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主纵梁,该前主纵梁的本体上开设用于安装摆臂的安装孔,即将安装孔与前主纵梁本体一体设置,从而提高其安装固定的强度,又可简化安装操作,提高安装效率。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前主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前主纵梁安装于车身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摆臂安装于前主纵梁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主纵梁10,包括:前主纵梁本体11,前主纵梁本体11具有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空腔;和多个安装孔12,多个安装孔12沿车身宽度方向设置在前主纵梁本体11的第一空腔内,用于固定安装汽车的摆臂20和/或减震器30。上述前主纵梁10通过型材挤压成型,这样前主纵梁本体11和多个安装孔12形成一体结构的前主纵梁10,与现有技术中套管焊接在前主纵梁的两个侧壁上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安装孔12与摆臂20、减震器30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能够避免套管焊接出现的连接失效现象,有效提高摆臂20、减震器30与前主纵梁10安装点处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前主纵梁本体11的第一空腔为非封闭的腔体,如图2所示,前主纵梁本体11具有沿车身高度方向的上侧壁、下侧壁,和沿车身长度方向的前侧壁、后侧壁,而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两端为开口设置,即前主纵梁本体11无内侧壁、外侧壁,这样,可进一步减轻前主纵梁10的重量。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前主纵梁10包括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122,其中,第一安装孔121用于安装摆臂20,其与摆臂20的安装点相对应,而第二安装孔122用于安装减震器30,与减震器30的安装点相对应。其中,安装孔12之间的间距根据摆臂20或者减震器30安装点的距离要求而设定,这样可充分满足摆臂20和减震器30的安装匹配要求,可参见图3所示。通过与前主纵梁本体11一体设置的安装孔12固定安装摆臂20和减震器30,能够降低在前主纵梁10再安装固定支架或套管,减少零部件的使用,最大程度的轻量化车身。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套管通过焊接与前主纵梁10的侧壁固定,其仅套管的两端与前主纵梁10连接,套管的管壁悬空于前主纵梁10的内部,因此,安装摆臂20和减震器30后,受到的力集中在套管的两端焊接处,牢固性差;而在本专利技术中,其安装孔12与前主纵梁本体11一体成型,且安装孔贯穿前主纵梁本体11的第一空腔,并与前主纵梁本体11的侧壁之间具有连接支撑,因此,安装孔12与前主纵梁本体1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从而可避免受力集中,有效增强了摆臂20和减震器30安装点处的扭转强度和弯曲强度。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前主纵梁10还包括第一加强筋13。第一加强筋13沿车身高度方向竖直设置在第一空腔内,并连接在第一空腔的上侧壁与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前主纵梁及具有该前主纵梁的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主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主纵梁本体(11),所述前主纵梁本体(11)具有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空腔;和多个安装孔(12),所述多个安装孔(12)沿车身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前主纵梁本体(11)的第一空腔内,用于固定安装汽车的摆臂(20)和/或减震器(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主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主纵梁本体(11),所述前主纵梁本体(11)具有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空腔;和多个安装孔(12),所述多个安装孔(12)沿车身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前主纵梁本体(11)的第一空腔内,用于固定安装汽车的摆臂(20)和/或减震器(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主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2)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摆臂(20)的第一安装孔(121)和用于安装所述减震器(122)的第二安装孔(122),所述第一安装孔(121)与所述摆臂(20)的安装点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孔(122)与所述减震器(30)的安装点对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主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主纵梁(10)进一步包括:第一加强筋(13),所述第一加强筋(13)沿车身高度方向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壁与所述安装孔(12)的外壁之间、和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壁与所述安装孔(12)的外壁之间、和竖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孔(12)之间、和/或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主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主纵梁(10)进一步包括:第二加强筋(14),所述第二加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空腔的前侧壁与所述安装孔(12)的外壁之间、和所述第一空腔的后侧壁与所述安装孔(12)的外壁之间、和沿车身长度方向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刘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