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97727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1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包括后地板后板、后围外板、后围内板连接板、后地板后板加强板、后地板后纵梁、后地板后板连接板、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和后防撞梁连接板。后围内板连接板的下端焊接于后地板后板的一侧,后围外板焊接于后围内板连接板的外侧。后地板后纵梁固定装设于后地板后板的前端缘,后地板后板连接板固定装设于后地板后纵梁上,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固定于后围内板连接板的下端。其中,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包括本体及从本体下端缘向下弯曲延伸形成后保险杠安装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后保险杠安装架一体成型于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上,有效的提高了后保险杠安装架的强度,且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

Optimized structure of rear collision beam energy absorbing box reinforced pla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ar collision energy absorbing box beam strengthening plat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cluding the floor plate, after boarding, after the wall inner plate connecting plate, back plate reinforcing plate, after the floor after floor after floor beam, rear connecting plate and a rear collision energy absorbing box girder reinforcing plate and rear collision beam connecting plate. The lower end of the inner board of the rear inner plate is welded on one side of the back plate of the rear floor. The rear floor longitudinal beam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front edge of the back board of the rear floor, and the rear floor rear plate connecting plat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of the back floor. Wherein, the back side impact beam energy absorbing box reinforcing plate comprises a main body and a lower bumper edge extending downwards from the lower edge of the body to form a rear bumper mounting frame. In the invention, the rear bumper mounting frame is integrally formed on the reinforcing plate of the rear anti-collision beam energy absorbing box,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strength of the rear bumper mounting frame, and reduces the cos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
技术介绍
为提高乘用车后部碰撞时的被动安全性,乘用车一般都配备有后防撞梁和后保险杠,其中所述后防撞梁通过后防撞梁吸能盒装设于车体一侧,所述后保险杠通过设置于车体上的后保险杠安装架装设于车体上,一般情况下,装设于车身上的后保险杠安装架需单独安装,生产管理成本较高,且该后保险杠安装架的刚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有效的提高了后保险杠安装架的强度,且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包括后地板后板、后围外板、后围内板连接板、后地板后板加强板、后地板后纵梁、后地板后板连接板、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和后防撞梁连接板。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的下端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地板后板的一侧,所述后围外板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的外侧,所述后地板后板加强板呈直角形状结构,且该后地板后板加强板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与后地板后板的连接处。所述后地板后纵梁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地板后板的前端缘,所述后地板后板连接板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地板后纵梁上,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的下端,且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板固设于所述后地板后纵梁与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之间。其中,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包括本体及从本体下端缘向下弯曲延伸形成呈“L”状结构的后保险杠安装架。优选的,所述后地板后板加强板的一直角边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地板后板上,另一直角边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上。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中部贯穿开设有通孔,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于所述通孔的外围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本体的下端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与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板相互固定。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和焊接固定方式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的下端相互固定,所述本体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和焊接固定方式与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板相互固定。优选的,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的下端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地板后板的一侧,且后围内板连接板一侧凸伸出所述后地板后板的前端,所述后地板后板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焊接固定,所述后地板后纵梁的一端与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板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通过将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架一体成型于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上,有效的提高了后保险杠安装架的强度,且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的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后地板后板—1、后围外板—2、后围内板连接板—3、后地板后板加强板—4、后地板后纵梁—5、后地板后板连接板—6、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本体—71、通孔—71a、安装孔—71b、后防撞梁连接板—8、后保险杠安装架—9。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包括后地板后板1、后围外板2、后围内板连接板3、后地板后板加强板4、后地板后纵梁5、后地板后板连接板6、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和后防撞梁连接板8。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的下端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地板后板1的一侧,所述后围外板2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的外侧。所述后地板后板加强板4呈直角形状结构,且该后地板后板加强板4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与后地板后板1的连接处,用于加强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与后地板后板1的连接固定。所述后地板后纵梁5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地板后板1的前端缘,所述后地板后板连接板6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地板后纵梁5上。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的下端,且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板8固设于所述后地板后纵梁5与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之间。其中,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包括本体71及从本体71下端缘向下弯曲延伸形成呈“L”状结构的后保险杠安装架9。本专利技术将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架9一体成型于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上,有效的提高了后保险杠安装架9的强度,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的,所述后地板后板加强板4的一直角边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地板后板1上,另一直角边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上,进而提高了所述后地板后板1和后围内板连接板3的连接强度。所述本体71的中部贯穿开设有通孔71a,可防止本体71安装在吸能盒上时中部应力集中出现变形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本体71于所述通孔71a的外围开设有多个安装孔71b,所述本体71的下端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71b与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板8相互固定。优选的,所述本体71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和焊接固定方式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的下端相互固定,所述本体71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和焊接固定方式与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板8相互固定,增强了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和后保险杠安装架9的刚度。具体的,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的下端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地板后板1的一侧,且后围内板连接板3一侧凸伸出所述后地板后板1的前端,所述后地板后板连接板6的一端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焊接固定,所述后地板后纵梁5的一端与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板8焊接固定。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通过将所述后保险杠安装架9一体成型于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上,有效的提高了后保险杠安装架9的强度,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地板后板(1)、后围外板(2)、后围内板连接板(3)、后地板后板加强板(4)、后地板后纵梁(5)、后地板后板连接板(6)、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和后防撞梁连接板(8),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的下端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地板后板(1)的一侧,所述后围外板(2)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的外侧,所述后地板后板加强板(4)呈直角形状结构,且该后地板后板加强板(4)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与后地板后板(1)的连接处,所述后地板后纵梁(5)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地板后板(1)的前端缘,所述后地板后板连接板(6)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地板后纵梁(5)上,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的下端,且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板(8)固设于所述后地板后纵梁(5)与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之间,其中,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包括本体(71)及从本体(71)下端缘向下弯曲延伸形成呈“L”状结构的后保险杠安装架(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地板后板(1)、后围外板(2)、后围内板连接板(3)、后地板后板加强板(4)、后地板后纵梁(5)、后地板后板连接板(6)、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和后防撞梁连接板(8),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的下端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地板后板(1)的一侧,所述后围外板(2)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的外侧,所述后地板后板加强板(4)呈直角形状结构,且该后地板后板加强板(4)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与后地板后板(1)的连接处,所述后地板后纵梁(5)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地板后板(1)的前端缘,所述后地板后板连接板(6)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地板后纵梁(5)上,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固定装设于所述后围内板连接板(3)的下端,且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板(8)固设于所述后地板后纵梁(5)与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之间,其中,所述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7)包括本体(71)及从本体(71)下端缘向下弯曲延伸形成呈“L”状结构的后保险杠安装架(9)。2.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后防撞梁吸能盒加强板的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比速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