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9692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1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属于制冷领域。换热器包括分流道、集流道和微通道扁管,所述分流道和所述集流道分别安装在所述微通道扁管的两端,在所述微通道扁管的侧壁上安装有与其紧密贴合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微通道扁管紧密贴合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微通道扁管相匹配的沟槽;在所述导热板的另一侧具有凸起结构;在所述导热板的上部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能折弯。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散热效率高的换热器。

Heat exchang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r,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refrigeration. The heat exchanger comprises a runner, runner set and microchannel flat tube, the runner and the set of flow passag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microchannel flat tube, heat conducting plate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microchannel flat tube is installed on its close fit; one side of the conducting plate and the micro channel flat tube tightly arranged with the micro channel flat tube groove matched with convex structur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fixing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the fixing device can be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high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领域,尤其涉及对电池组进行制冷/热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蓄电池组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蓄电池组的温度上升,不仅会影响蓄电池组的使用性能,从而影响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而且温度过高将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蓄电池组的热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平行流换热器以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在空调等制冷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的平行流换热器一般包括微通道扁管、分流管和集流管,或者还包括为了强化换热器与空气侧的换热效率而设置于相邻微通道扁管之间的散热翅片等,主要通过对流换热进行热交换。中国专利申请201410768752.2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冷却装置,包括外壳体、主管道、扁管道和由多个单体电池行式排列组成的蓄电池组,外壳体的内部设有容纳空腔,蓄电池组放置在容纳空腔内,外壳体上端面设有两个与蓄电池组电连接的电极,在外壳体左端面上部开有两个平行的主管道开口,主管道的密封端贯穿主管道开口并顶接在外壳体右端面的内侧,主管道的另一端设有与外界管路连通的管接头,主管道的外表面上开有轴向等间距的连接开口孔,盘旋黏贴在单体电池之间的扁管道呈现与连接开口孔等间距的行式分布,且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主管道上对应的连接开口孔连接。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1)通过扁管黏贴的方式,电池接触换热器的面积少,散热面的温度分布均匀性差,易导致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2)扁管换热器与电池之间的贴合紧密度较差;3)仅依靠导热材料实现扁管换热器与电池的导热,成本高,且操作复杂;4)扁管换热器在蓄电池组中的固定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散热效率高的换热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换热器,包括分流道、集流道和微通道扁管,分流道和集流道分别安装在微通道扁管的两端,在微通道扁管的侧壁上安装有与其紧密贴合的导热板;本专利技术中,冷/热液体工质从分流道进入各个微通道扁管,将冷量或热量传递到微通道扁管的管壁,最后汇入集流道。而微通道管壁将冷量/热量通过热传导的作用传递给贴合于管壁的导热板,通过导热板与电池的接触,对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处理。导热板与微通道扁管紧密贴合的一侧设置有与微通道扁管相匹配的沟槽;在导热板的另一侧具有凸起结构。在导热板与微通道扁管贴合的一侧,根据需要设置沟槽结构,不仅使微通道扁管与导热板更好的贴合,而且增加了微通道扁管与导热板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换热器的空间尺寸。在导热板与电池贴合的一侧,根据需要设置凸起结构,使导热板与电池更好的贴合,且增加了导热板与电池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进一步的,微通道扁管有一个或两个支路;微通道扁管位于分流道和集流道的中心线一侧或相对分流道和集流道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进一步的,在微通道扁管靠近两端的部分设有弯曲部,弯曲部的折弯角度大于90°,以减小液体工质流动的阻力。进一步的,分流道和集流道的横截面由圆弧形和直线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而成。进一步的,分流道的横截面积与微通道扁管的横截面积之比≧50,保证了各流路的均匀。进一步的,微通道扁管均匀间隔布置或均匀错位布置。进一步的,在微通道扁管与分流道之间、微通道扁管与集流道之间以及微通道扁管中部能增加扁管过渡流道。通过扁管过渡流道使液体工质混流,增强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进一步的,在导热板的上部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能折弯。通过固定装置能方便的将换热器固定在电池组上。进一步的,在微通道扁管之间还加装有支撑机构。通过加装支撑机构,避免了微通道扁管变形等情况引起微通道扁管与导热板贴合不够紧密的问题。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去除一侧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去除导热板的侧视图;图4是图1去除导热板某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导热板一侧与微通道扁管接触的示意图;图6是导热板另一侧与电池接触的示意图;图7是图1去除导热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微通道扁管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4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0是图3中A-A剖线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图2所示,一种换热器,包括分流道1、集流道2和微通道扁管3,分流道1和集流道2分别安装在微通道扁管3的两端,在微通道扁管3的侧壁上安装有与其紧密贴合的导热板4;在导热板4的上部设有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也可以与导热板一体成型),通过固定装置5能方便的将换热器固定在电池组上。冷/热液体工质从分流道1进入各个微通道扁管3,将冷量或热量传递到微通道扁管3的管壁,最后汇入集流道2。而微通道管壁将冷量/热量通过热传导的作用传递给贴合于管壁的导热板4,通过导热板4与电池的接触,对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处理。如图3、图4所示,微通道扁管3有一个或两个支路;微通道扁管3位于分流道1和集流道2的中心线一侧或相对分流道1和集流道2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在微通道扁管3靠近两端的部分设有弯曲部301,弯曲部301的折弯角度α>90°,β>90°,通过弯曲部301能减小液体工质在管道中流动的阻力。分流道1和集流道2的横截面由圆弧形和直线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而成。为了保证各个流路的均匀,分流道1与微通道扁管3(扁管内是由多个小的通道组成,该比例为分流道面积与单个小的通道面积之比)的横截面积之比≧50。如图5所示,在导热板4与微通道扁管3紧密贴合的一侧设置有与微通道扁管3想匹配的沟槽6,通过沟槽6使微通道扁管3与导热板4更好的贴合,而且增加了微通道扁管3与导热板4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换热器的空间尺寸。如图6所示,在导热板4的另一侧具有凸起结构8,凸起结构8与电池7贴合。该凸起结构7增加了导热板4与电池7的接触面接,提高了换热效率。如图7所示,微通道扁管3均匀间隔布置在分流道1和集流道2中心线的左右两侧。如图8所示,微通道扁管3均匀错位布置在分流道1和集流道2中心线的左右两侧。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微通道扁管3直接加装支撑机构9。通过支撑机构9避免微通道扁管3变形引起微通道扁管3与导热板4贴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如图10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微通道扁管3与分流道1之间、微通道扁管3与集流道2之间以及微通道扁管3中部能增加扁管过渡流道10。痛过扁管过渡流道10使液体工质混流,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包括分流道、集流道和微通道扁管,所述分流道和所述集流道分别安装在所述微通道扁管的两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通道扁管的侧壁上安装有与其紧密贴合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微通道扁管紧密贴合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微通道扁管相匹配的沟槽;在所述导热板的另一侧具有凸起结构;在所述导热板的上部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能折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包括分流道、集流道和微通道扁管,所述分流道和所述集流道分别安装在所述微通道扁管的两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通道扁管的侧壁上安装有与其紧密贴合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微通道扁管紧密贴合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微通道扁管相匹配的沟槽;在所述导热板的另一侧具有凸起结构;在所述导热板的上部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能折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扁管有一个或两个支路;所述微通道扁管位于所述分流道和所述集流道的中心线一侧或相对所述分流道和所述集流道的中心线左右对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通道扁管靠近两端的部分设有弯曲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杨水福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