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盖以及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8479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7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盖,包括盖体、贯穿盖体的极柱孔,还包括取电组件、开设于盖体上供取电组件容置的容置腔;所述取电组件包括取电部件和导电部件,所述取电部件为具有尖端的可导电硬质棒状体,所述导电部件为具有供连接线连接的连接孔、供取电部件安装的安装孔的导电体;所述容置腔一侧具有开口且开口方向与极柱孔方向大体垂直,且正对开口的侧壁靠近极柱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包括极柱,还包括上述的蓄电池盖;所述极柱置于蓄电池盖的极柱孔内,所述蓄电池盖的取电部件与极柱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盖以及蓄电池。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是电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由硫酸溶液制成的一种蓄电池。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合理使用铅酸蓄电池已成为当前行业关注的一个热点。通过监控电池实时工作状态且做出相应的调整,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使用稳定性以及一致性。为了智能化管理及维护蓄电池的各个单元,提高其利用率,且防止蓄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情况,延长其使用寿命,需要一个数据采集装置来监控蓄电池的状态。因此提供一种便利的用于数据采集装置与电池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尤为重要。但是,传统铅酸蓄电池自身并没有专用的连接装置用来与外部的数据采集装置连接。且蓄电池在电池组已经装配好的情况下,再增加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的连接线,就涉及到内部电池连接条拆装问题,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盖以及蓄电池,能够在不影响蓄电池本身安装结构的情况下对蓄电池取电。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蓄电池盖,包括盖体、贯穿盖体的极柱孔,还包括取电组件、开设于盖体上供取电组件容置的容置腔;所述取电组件包括取电部件和导电部件,所述取电部件为具有尖端的可导电硬质棒状体,所述导电部件为具有供连接线连接的连接孔、供取电部件安装的安装孔的导电体;所述容置腔一侧具有开口且开口方向与极柱孔方向大体垂直,且正对开口的侧壁靠近极柱孔;当安装取电组件时,所述导电部件相对于开口方向横向地放置于容置腔内,所述取电部件沿开口方向贯穿容置腔正对开口的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电部件由于是具有尖端的硬质金属棒状体,容易刺穿蓄电池盖,从而接触到蓄电池极柱,即可与蓄电池极柱连接。利用导电部件与取电部件配合,作为连接取电部件与外部的数据采集装置的连接桥梁,使取电部件对蓄电池取电的方案得以实施。可选的:所述取电部件为螺钉,所述螺钉的头径大于导电部件安装孔的孔径;当螺钉贯穿导电部件且安装于导电部件的安装孔内时,螺钉的钉头紧贴导电部件。可选的:所述导电部件为铜棒,所述连接孔和安装孔分别开设于靠近铜棒两个端部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钉作为取电部件,有利于取电部件刺穿蓄电池盖的步骤实施。利用铜棒作为导电部件,可保证其良好的导电性。可选的:所述导电部件的连接孔方向与极柱孔方向大体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电部件于容置腔内相对于开口方向横向地放置,连接孔方向、安装孔方向均与开口方向大体平行,即对取电部件、数据采集装置的操作均要在开口位置实施。可选的:所述容置腔的深度大于导电部件在安装孔方向上的宽度,当导电部件相对于开口方向横向地容置于容置腔内,所述导电部件被容置腔包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导电部件容置于容置腔内不外露,可避免外部金属物体误接触导致短路的隐患。可选的:所述导电部件的连接孔方向与极柱孔方向大体平行;所述盖体表面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且位置与导电部件的连接孔正对的取电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电部件于容置腔内相对于开口方向横向地放置,连接孔方向与开口方向大体垂直,安装孔方向与开口方向大体平行,即对取电部件、数据采集装置实施操作的位置区分开,带来更好的可操作性。可选的:所述盖体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取电口开设于盖体表面的安装槽内;所述蓄电池盖还包括用于安装于安装槽内遮盖取电口的保护盖。可选的:所述保护盖下表面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槽相应的位置开设有配合于安装柱的定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盖由于可遮盖取电口,一来不影响蓄电池连接条的安装,二来避免容置腔内导电部件外露而存在短路隐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蓄电池,包括极柱,还包括所述的蓄电池盖;所述极柱置于蓄电池盖的极柱孔内,所述蓄电池盖的取电部件与极柱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电池盖由于自带取电组件,且取电部件贯穿至极柱孔的位置,使得对蓄电池取电的方案得以实施。使蓄电池整体保留传统结构,且随时可连接数据采集装置监控状态,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取电组件的装配图一;图1b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取电组件的装配图二;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蓄电池盖的装配图一;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蓄电池盖的装配图二;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蓄电池盖的装配剖视图;图5a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取电组件的装配图一;图5b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取电组件的装配图二;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蓄电池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的A部放大图;图8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蓄电池的装配剖视图。附图标记:1、螺钉;2、铜棒;21、安装孔;22、连接孔;3、盖体;31、安装槽;311、取电口;312、定位孔;32、容置腔;4、极柱孔;5、保护盖;51、安装柱;6、极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a、图1b,蓄电池盖中的取电组件,包括取电部件和导电部件。其中取电部件为具有尖端的硬质金属棒状体,可以是直钉或针,本实施例中选为螺钉1;取电部件由银、铜或导电性较好的其他金属材料制成。其中导电部件可以是银棒或导电性较好的其他金属棒,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金属件,本实施例中选为铜棒2。在靠近铜棒2两个端部的位置开设连接孔22和安装孔21。图1a中示出了螺钉1与铜棒2装配前的状态,其中铜棒2连接孔22方向与铜棒2安装孔21方向大体垂直;图1b中示出了螺钉1与铜棒2装配后的状态,螺钉1穿入安装孔21内,将铜棒2贯穿,并且螺钉1的钉头紧贴铜棒2;在安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螺钉1位于安装孔21内的表面与安装孔21紧密接触。参照图2、图3,一种蓄电池盖,带有取电组件,包括螺钉1、铜棒2、盖体3、安装槽31、容置腔32、极柱孔4、保护盖5。安装槽31开设在盖体3表面,安装槽31内有与容置腔32相通的取电口311,以及位于取电口311一侧的定位孔312;相应地,保护盖5外形与安装槽31相配,保护盖5的下表面带有凸出的安装柱51。保护盖5通过安装柱51嵌入安装槽31的定位孔312内可固定在安装槽31内,从而可遮盖取电口311。参照图4,极柱孔4纵向贯穿盖体3表面,容置腔32横向地开设在盖体3侧壁;容置腔32一侧具有开口且开口方向与极柱孔4方向大体垂直,且正对开口的侧壁靠近极柱孔4。容置腔32的深度大于铜棒2在安装孔21方向上的宽度,使容置于容置腔32内的铜棒2被容置腔32包容。结合图1a、图1b、图2、图3、图4,螺钉1由于具有尖端,容易刺穿蓄电池盖,从而进入蓄电池盖的极柱孔4内。使螺钉1的头径大于安装孔21孔径,更利于对螺钉1的操作。铜棒2由于作为连接螺钉1与外部的数据采集装置的连接桥梁,使螺钉1对蓄电池取电的方案得以实施。使螺钉1的钉头紧贴铜棒2,保证螺钉1与铜棒2组成的取电组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操作时,先将铜棒2相对于开口方向横向地装入容置腔32内,再将螺钉1穿过铜棒2的安装孔21,并沿容置腔32深度方向将螺钉1向内拧入,直到螺钉1的钉头紧贴铜棒2。螺钉1在被不断拧入的过程中刺穿容置腔32正对开口的侧壁,并进入极柱孔4内。本实施例中的蓄电池盖,在装到传统结构的蓄电池槽上,可以通过螺钉1连接蓄电池槽中的极柱,可以通过铜棒2连接螺钉1与数据采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蓄电池盖以及蓄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盖,包括盖体、贯穿盖体的极柱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电组件、开设于盖体上供取电组件容置的容置腔;所述取电组件包括取电部件和导电部件,所述取电部件为具有尖端的可导电硬质棒状体,所述导电部件为具有供连接线连接的连接孔、供取电部件安装的安装孔的导电体;所述容置腔一侧具有开口且开口方向与极柱孔方向大体垂直,且正对开口的侧壁靠近极柱孔;当安装取电组件时,所述导电部件相对于开口方向横向地放置于容置腔内,所述取电部件沿开口方向贯穿容置腔正对开口的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盖,包括盖体、贯穿盖体的极柱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电组件、开设于盖体上供取电组件容置的容置腔;所述取电组件包括取电部件和导电部件,所述取电部件为具有尖端的可导电硬质棒状体,所述导电部件为具有供连接线连接的连接孔、供取电部件安装的安装孔的导电体;所述容置腔一侧具有开口且开口方向与极柱孔方向大体垂直,且正对开口的侧壁靠近极柱孔;当安装取电组件时,所述导电部件相对于开口方向横向地放置于容置腔内,所述取电部件沿开口方向贯穿容置腔正对开口的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部件为螺钉,所述螺钉的头径大于导电部件安装孔的孔径;当螺钉贯穿导电部件且安装于导电部件的安装孔内时,螺钉的钉头紧贴导电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为铜棒,所述连接孔和安装孔分别开设于靠近铜棒两个端部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泉王德力黄德金戚红月赵伟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南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