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8369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7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包括外环和内环,其中,内环的外壁面上设有若干个内搅混管线,外环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设有若干个外搅混管线,且内环的内搅混管线与外环的外搅混管线的布置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中,当内、外搅混管线同时投运时,内外环流体整体实现定向的环形流动,可实现整个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流场的高效搅混,全流场的均匀性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核电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理想搅混效果的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
技术介绍
核电站在正常和事故运行中都需要大量的含硼水,换料水箱可用于储存大量含硼水,是核电站重要的安全物项。根据布置位置的不同,压水堆核电站的换料水箱分为安全壳外置换料水箱和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目前,二代压水堆核电站普遍采用外置设计,安全壳底部的地坑可用于收集安全壳内的泄漏水和喷淋水以便再循环使用。正常工况下,地坑内的水保持静止不动。事故工况下,只有换料水箱水位低时才会切换至再循环阶段以从地坑取水。但是,现有的二代压水堆核电站地坑内未提供搅混设置。目前,部分三代核电技术采用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简称IRWST),换料水箱布置在反应堆厂房最底层。换料水箱呈单环布置,左右两部分呈对称布置,换料水箱内布置有切向和径向搅混管线,4根切向搅混管线布置在外侧壁面,一组径向搅混管线布置在内侧壁面。在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需要对IRWST内的水进行取样监测,此时,需要对IRWST进行搅混,搅混效果直接影响到取样监测的准确性。在事故工况下,IRWST有多个水源,为了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防止IRWST下游用户因吸入含硼水而出现稀释,同样需要对IRWST进行搅混,搅混效果直接影响到堆芯的反应性。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理想搅混效果的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理想搅混效果的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其包括外环和内环,其中,内环的外壁面上设有内搅混管线,外环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设有外搅混管线,且内环的内搅混管线与外环的外搅混管线的布置方向相反。作为本技术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环的外壁面上的内搅混管线沿着逆时针方向布置,所述外环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的外搅混管线沿着顺时针方向布置。作为本技术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环的外壁面上的内搅混管线沿着顺时针方向布置,所述外环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的外搅混管线沿着逆时针方向布置。作为本技术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环的外壁面上均匀分布有3-5根内搅混管线,所述外环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均匀分布有2-4根外搅混管线。作为本技术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环或外环上的内、外搅混管线距离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底面的高度上限为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水深的60%,下限为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水深的40%。作为本技术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环的内搅混管线与内环的切向的夹角为30°~60°,所述每根内搅混管线与内环的切向的夹角相同或不同。作为本技术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的一种改进,所述外环的外搅混管线与外环的切向的夹角为0°~30°,所述每个外搅混管线与外环的切向的夹角相同或不同。作为本技术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的一种改进,所述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设有过滤器和滞留篮,所述内、外搅混管线穿插布置在相邻的过滤器和滞留篮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当内、外搅混管线同时投运时,IRWST内外环流体整体实现定向的环形流动,可以实现整个IRWST流场的高效搅混,全流场的均匀性较好。如此设置,可保证正常工况下IRWST水取样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保证IRWST的搅混效果,提高IRWST内含硼水的温度和浓度的均匀性;可保证事故工况下堆芯的反应性控制,通过保证IRWST的搅混效果,可以防止IRWST下游用户吸入含硼水的稀释,避免了堆芯反应性受影响,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为包括内环10和外环20的双环池,其中,内环10的外壁面上设有内搅混管线100,外环20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设有外搅混管线200,内环10的内搅混管线100与外环20的外搅混管线200布置方向相反。在内环10的外壁面上布置有若干个内搅混管线100(例如,3~5根搅混管线),内搅混管线100在内环10的外壁面上沿着周向均匀分布,内环10的外壁面上的内搅混管线100的布置需避免搅混流体直接冲刷过滤器和滞留篮等设备(如图1中的各个方框30所示)。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每根内搅混管线100与内环的切向的夹角α为30°~60°,每根内搅混管线100与内环的切向的夹角可以不同,可根据IRWST内设备的实际布置情况调整。此外,内环10的外壁面上的内搅混管线100距离IRWST底面的高度上限为IRWST水深的60%,下限为IRWST水深的40%。在外环20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设置若干个外搅混管线200(例如,2~4根搅混管线),外搅混管线200在外环20的内壁面或外壁面沿着周向均匀分布,外环20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的外搅混管线200的布置需避免搅混流体直接冲刷过滤器和滞留篮等设备。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每根外搅混管线200与外环的切向的夹角β为0°~30°,每个外搅混管线200与外环的切向的夹角可以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此外,外搅混管线200距离IRWST底面的高度上限为IRWST水深的60%,下限为IRWST水深的40%。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内环10的内搅混管线100数量为4,4根内搅混管线100均布置在相邻的设备(图中方框)之间,内环10的内搅混管线1/2/3/4与内环切向的夹角α1/α2/α3/α4分别为45°/60°/45°/30°。外环20的外搅混管线200为3根,每根外搅混管线200均为切向布置,即β1/β2/β3均为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内搅混管线100呈逆时针分布,外搅混管线200呈顺时针分布。但是,根据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内搅混管线100可以呈顺时针分布,外搅混管线200对应呈逆时针分布,只要外搅混管线200的排列方式与内搅混管线100的排列方式相反即可。结合以上对本技术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当内、外搅混管线100、200同时投运时,IRWST内外环流体整体实现定向的环形流动,可以实现整个IRWST流场的高效搅混,全流场的均匀性较好。如此设置,可保证正常工况下IRWST水取样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保证IRWST的搅混效果,提高IRWST内含硼水的温度和浓度的均匀性;保证事故工况下堆芯的反应性控制,通过保证IRWST的搅混效果,可以防止IRWST下游用户吸入含硼水的稀释,避免了堆芯反应性受影响,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根据上述原理,本技术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其包括外环和内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的外壁面上设有若干个内搅混管线,所述外环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设有若干个外搅混管线,且内环的内搅混管线与外环的外搅混管线的布置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其包括外环和内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的外壁面上设有若干个内搅混管线,所述外环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设有若干个外搅混管线,且内环的内搅混管线与外环的外搅混管线的布置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的外壁面上的内搅混管线沿着逆时针方向布置,所述外环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的外搅混管线沿着顺时针方向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的外壁面上的内搅混管线沿着顺时针方向布置,所述外环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的外搅混管线沿着逆时针方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的外壁面上均匀分布有3-5根内搅混管线,所述外环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均匀分布有2-4根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飞赵延辉唐睿高亚甫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